郭涵 羅宗軍 夏謙
摘要:“校園網貸”問題的出現使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本文結合“校園網貸”的現狀和問題,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進行了思考,并提出了通過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保障網絡安全以及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解決學生實際需要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校園網貸;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徑
一、“校園網貸”的現狀和問題
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校園網貸”在高校校園中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靶@網貸”受到高校學生青睞的原因在于:迎合了高校學生的超前消費心理、攀比享樂心理,以及“校園網貸”監管尚處于空白地帶。以宜賓職業技術學院調查問卷為例,大學學生為例,歸納了“校園網貸”的三個主要平臺為:比較正規的電商平臺,如淘寶、阿里、京東提供的信貸服務;分期購物平臺,主要以實物分期付款為主;P2P貸款平臺,主要以現金貸款為主。同時網貸平臺風險控制能力差、引導學生形成不良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存在欺詐宣傳。筆者團隊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對宜賓職業技術學院校園
網貸現狀進行了實證研究,概括總結了“校園網貸”的主要特點,提出了“校園網貸”給學生帶來的風險包括:受欺騙的風險、因沒有合理的還款規劃和能力等因素的影響而還不起貸款以及由此引發的身心安全風險、個人信息泄露甚至引發的信用風險、消費觀和價值觀扭曲的風險。“校園網貸”引發的問題與高校致力于培養積極向上、心理健康的學生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本文致力于從“校園網貸”所引發的問題作為落腳點,根據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中的五個基本原則中關于堅持改革創新的基本原則,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進行探討。
二、“校園網貸”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啟示
“校園網貸”折射出了目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因此,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與時俱進、進行改革創新,主動占領好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一方面網絡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創新的動力和工作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加強與學生的及時交流與互動,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的一大突破口;另一方面,新生事物也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挑戰,增加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網絡載體建設中發揮改革創新精神?!靶@網貸”問題也折射出了一些學生的消費觀和實際經濟需要。部分學生貸款是因為存在超前消費、攀比享樂等與學生實際經濟情況不相符合的心理需求;另外部分學生貸款是用于彌補學習和生活必需品上的經濟缺口。對宜賓職業技術學院903名大學生“校園網貸”的預期用途進行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對于經濟較困難(月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學生來說,網貸資金主要被用于購買學習和生活必須品;對于經濟條件良好(月支出在500-1000元之間)的學生來說,更愿意將網貸資金花在旅游上;對于經濟條件優越(月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學生來說,網貸資金主要用在購買筆記本、數碼產品、創業上。
三、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的對策建議
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新特點,“校園網貸”問題的出現表明,在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方面發揮改革創新精神尤為重要。
(一)加強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建設,保障網絡安全。
作為高校,需要認識到互聯網思政工作載體建設的重要性,學??梢愿鶕嶋H情況建設自己的工作載體,例如,形成以學校新聞網為核心,學院網站、微博、微信和輔員工作微博、微信、QQ群為主體的工作載體,在學生工作者和學生之間建立良好通暢的新媒體溝通渠道,通過網上信息和動態掌握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除此之外,加強校園內網絡安全的建設,一方面,通過對學生進行上網安全教育,加強對“校園網貸”以及意識形態方面教育和監管力度,對學生的上網行為進行監控,過濾掉一些違背國家法律法規、違背學校規制制度的信息,保障網絡安全,從源頭上防控學生接受欺詐信息的危險,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二)提高大學生財商教育,增強理性消費黏性。
將大學生的財商教育納入教學安排之中,將其中一些基礎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避免大學生盲目借貸,盲目消費。大學生自己也應該主動學習金融理財知識,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大學生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在將來一般擁有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培養大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校園貸的習慣,增強消費粘性。校園貸平臺可以不僅僅局限于校園市場,在大學生將來步入職場后,依然可將其作為服務客戶,發展其他拓展性業務。
(三)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解決學生實際需要。
首先,建立學校、學院和學生之間的良好的溝通機制。學生工作者作為學院的服務窗口,應該通過開展班會、一對一談心、組織學院和班級活動,在校園內營造關愛學生、服務學生的良好氛圍,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通過班主任、輔導員及時獲得幫助。其次,通過開設一些個人理財課程,培養學生的經濟管理能力;通過開展誠信教育,讓學生意識到“校園網貸”等所蘊含的誠信風險,培養理性的消費觀。與此同時,積極為經濟困難的學生爭取助學金、提供勤工儉學崗位以及助學貸款等機會,為想創業的學生提供獲得資金、技術指導等方面幫助的合法途徑,通過校企合作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專業相關領域的實習和就業機會。
本文系2017年四川省教育廳 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大學生“校園貸”與輔導員教育引導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JSFZ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