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凡
摘要:抗日戰爭時期,是中國社會和階級矛盾極為錯綜復雜的關鍵時期。為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在各抗日根據地,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廣泛徹底的人權政策和人權措施。對于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壯大中國人民的抗日力量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抗日根據地;人權保障
一、“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
邊區的抗日民主政權,最早是從蘇維埃政權發展來的??箲鹬酰S著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潰敗,國民黨各級舊政權也隨之瓦解,許多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政權,沿用蘇維埃政權的形式,創造了一些由各抗日階級和各黨派參加的聯合政權。1939年,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之后,由于國民黨反動派連續發動反共高潮,和日本侵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頻繁掃蕩,各敵后抗日武裝根據地進入了抗日戰爭的最艱難的時期。為了挫敗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頑固派對根據地的破壞,需要團結最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參加邊區建設,進而鞏固和發展敵后各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在總結幾年來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的思想。
1940年3月,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黨內指示,明確提出:華北、華中抗日民主政權是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是一切贊成抗日又贊成民主的人們的政權,……這種政權的組織結構必須實行“三三制”,即共產黨員、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分子各占1/3。……抗日民主政權經過民主選舉產生,組織形式是民主集中制。凡年滿18歲的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國人,不分階級、民族、性別、信仰、黨派、文化程度,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其施政方針“應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保護抗日的人民,調節各抗日階層的利益,改良工農的生活和鎮壓漢奸、反動派為出發點。”①在同年的3月和7月,毛澤東又先后在一系列講話和文章中反復強調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三三制”政權的極端重要性。他指出:“在政權問題上,我們主張統一戰線政權,……主張各黨、各派、各軍的聯合專政,……無論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參加政府工作?!薄肮伯a黨員在敵人后方消滅敵偽政權建立抗日政權之時,應該采取我黨中央所決定的‘三三制?!雹谠凇赌壳敖y一戰線的策略問題》一文中,毛澤東又再次強調:“在政權的人員分配上,應該是: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他們代表無產階級和貧農;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們代表小資產階級;中間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們代表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只有漢奸和反共分子才沒有資格參加這種政權。這種人數的大體上的規定是必要的,……這是大體的規定,應依具體情況適當地施行,不能機械地求湊數目字?!雹?/p>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的基本精神,1940年8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向晉察冀邊區人民提出了“徹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設、健全各級民意機關及政府機構”④的號召,并首先在邊區內開展了普遍的選舉運動,產生了邊區參議會,制定了施政綱要,產生了邊區政府。隨后,晉冀魯豫、晉西北、陜甘寧、山東等抗日根據地也根據三三制的原則,選舉產生了邊區參議會和各級政府,從而完成了抗日民主政權機構的組織建設工作。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在各根據地內部,有效協調了各抗日階級、階層的利益關系。不僅各抗日階級、階層、團體都有了辦事說話的權利,而且也提高了各級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對于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壯大抗日力量,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減租減息
實行減租減息,是中國共產黨在各抗日根據地處理農村土地問題的政策創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處理土地問題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廢除地主階級的土地所有制變農民土地所有制,但在抗日戰爭的特殊的歷史條件下,面對極其兇惡的日本帝國主義,如何團結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是關系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人從實際出發,深入分析中國農村社會的階級狀況。作出了有利于團結抗戰的減租減息的重要決策。
1937年8月,中共洛川會議將“減租減息”正式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開展農村工作的一項基本政策。然而,由于這一時期是根據地的初創階段,廣大人民群眾還不曾真正的發動起來;另一方面,也由于減租減息政策在實際操作中極其復雜和缺少經驗,因此這一政策要求在最初并沒有得到廣泛的落實。直到1940年2月1日,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在向各地發出關于減租減息執行問題的指示信中,要求根據地各級政府應“以雷厲風行、大刀闊斧的精神,勝利的完成減租減息工作”。同時,根據兩年來的實踐和變化發展了的新情況,修正了《晉察冀邊區減租減息單行條例》,作為正式法令公布執行。條例規定:“地租不得超過耕地正產物收獲總額千分之三百七十五,二五減租后地租仍超過千分之三百七十五者,應減為千分之三百七十五,不及千分之三百七十五者,依其約定?!雹?月13日,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在其頒布的《晉察冀邊區目前施政綱領》中,也重申了地主、債主須減租減息,佃戶、債戶須依約交租交息之政策。
1940年4月5日,中共中央北方局發布了《對晉冀豫邊區目前建設的主張》,要求在全邊區范圍內“切實實行減租減息”;并提出了“減租一般以二五為原則”,規定了“減息減至一分半為標準”,8月,“冀太聯辦”成立后,先后頒布了《施政綱領》和《減租減息暫行條例》,統一規定實行“二五減租”,1941年10月1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又公布了《土地使用暫行條例》,進一步統一了全邊區的減租減息政策法令。1940年9月,晉西北行署召開第二次行政會議,制定與通過了《減租減息單行條例》等多項政策法令。在此期間,《抗戰日報》連續發表社論,呼吁各級政府必須認真的改善人民生活,切實執行減租減息的法令。減租減息運動開展以后,一些根據地的黨組織和抗日政府又根據群眾進一步提出的反對惡霸、反對封建勢力當權的政治要求,把減租減息與民主反霸和改造村政權結合起來,使根據地發生了很大變化,為抗戰勝利奠定了群眾基礎。
各敵后抗日民主根據地“減租減息”運動的開展,盡管起步有先后,規模大小不一,程度深淺有所差別。但卻在全民族抗戰運動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第一,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抗戰積極性,由于減租減息之后,農民所受的封建剝削減輕了,因而廣大農民的抗戰積極性蓬勃高漲,許多地方出現了農民踴躍參軍的熱潮。第二也調動了廣大農民從事生產的積極性。減租減息政策執行之后,由于地主的剝削減輕了,隨著農民負擔的減少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根據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被激發出來。第三,由于執行減租減息政策,農村的階級關系得以調整,地主階級也樂意參與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進了統一戰線的鞏固與擴大。
三、保障人權條例的制定及內容
1937年“七七事變”之后,抗日戰爭進入了全面抗戰階段,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和國民黨頑固派對根據地的破壞,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意識到,抗戰與民主的密切關系,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意識到,必須以法律的形式,統一規定各抗日階級的民主權利,明確一切抗日人民的合法權利,才能夠肩負起抗日救國的艱巨任務。另一方面,在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的過程當中,由于長期的分散,獨立作戰,形成的游擊習氣和舊傳統思想的影響,在政府和司法部門中,有少數工作人員,人權保障意識差,法制觀念淡漠,出現了一些違法亂紀行為。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和邊區政府著手整頓法紀,采取一些重要措施,以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
邊區抗日根據地的施政綱領與人權保障立法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保護人民的人權原則,內容包括生存權,經濟政治和文化權利。各根據地先后頒布實施了一系列保障人民權利的法律法令,這些法律文件,明確規定保障人權為民主政府的一貫政策,為發展生產,繁榮經濟,支援戰爭,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之目的,必須進一步建立民主秩序,保障人權。
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邊區的一切抗日的民眾,不分民族,階級,黨派,性別,職業及宗教,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自由和民主權利。⑥從法律上規定了革命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從思想言論到各種活動,都能夠享受到空前廣泛的民主權利和平等權利。
第三,堅決廢除肉刑,嚴禁刑訊逼供。切實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權利。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明確指出,改進司法制度,堅決廢止肉刑,重證據,不重口供,切實保證了廣大抗日民眾的民主和自由權。
抗日根據地保障人權的立法及其實施,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奠定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思想基礎。邊區政府落實人權條例,把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具體化,在施政綱領中,采取調節各階級利益的原則,使得工人農民與地主資本家的矛盾得到適當緩和,能夠使得哥階層各階級團結起來,共同抗日。第二,邊區人權條例的制定和實施,也保證了邊區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的深入發展,邊區實行人民選舉各級代表議事管事制度。這種新型的民主制度,調動了各階層人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傊?,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一系列保障人權的正確主張,人權保障的立法及其實施,充分調動了各階層抗日民眾,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積極性,為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注釋:
①《毛澤東選集》第2卷,741—74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②《毛澤東選集》第2卷,76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③《毛澤東選集》第2卷,75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④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1939-1941),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472頁。
⑤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史料選編》上冊,198-200頁.石家序.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⑥《陜甘寧邊區保障人權財權條例》,金炳鎬:《民族綱領政策文獻選編 第一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10,第292頁。
注:本文是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思政課項目“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與經驗研究”(2016szk1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