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杰
摘要:文章從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范圍、目標、組織、綜合評估和其所涉及的法律、資金、人才培訓方面提出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案例分析
目前我國文獻信息服務正全面進人數字化網絡化環境,各個文獻信息系統已經采購和生產了大量數字資源,廣大用戶也日益依賴數字化資源和網絡化服務大學圖書館逐步應用先進的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步入了計算機集成化`網絡化和數字化發展階段,尤其是近兩年,數字圖書館建設更取得長足的發展。這一切表現在:①圖書館的采編、流通、閱覽結束了手工操作的工作手段,實現了計算機集成化管理。②為讀者提供的數目查詢方式由傳統卡片式變為計算機數目查詢。③館藏由傳統單一的印刷型文獻變為多種類型載體的文獻兼容并蓄。
一、圖書館數字資源現狀
高校圖書館正處在一個從傳統到現代的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圖書館不是數字資源的主要制造商, 集團采購、自建、租用是目前圖書館建設的主流模式。無論是集團購置, 租用, 或是自建數據庫都需要長久的保存系統, 否則圖書館將會失去保存功能, 不可避免地造成災難性的損失。
二、國外圖書館數字資源現狀
(一)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早在1996 年就開始了數字資源保存的研究, 制定了《澳大利亞電子出版物的國家策略》, 其最著名的研究項目是PA N-DORA 項目( Preserving and Accessing Net-worked Documentary Resources of Australia) 。目前該項目由該館的電子資源部、編目部、期刊部等部門共同管理, 以電子資源部為主。該館為此項目每年大約花費100 萬澳元。
(二)歐洲主要是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數字資源的保存計劃, 較有影響的有:NEDLIB 項目( Net worked European Depos -it Library, 歐洲國家版本圖書館網絡) : 該項目由荷蘭國家圖書館牽頭、歐洲7 個國家圖書館以及3 個出版社共同參與, 它得到了歐盟圖書館綜合信息技術計劃的資助, 于1998 年- 2001 年進行。其目的是建立歐洲版本圖書館網絡的基礎結構, 保證電子出版物的長期保存和利用。成為保存文化遺產和科學數字對象領域的虛擬數據交換中心和知識存儲庫。
三、國內圖書館數字資源現狀
(一)國家圖書館的WICP 項目
WIPC ( Web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Preservation) 項目, 即網絡信息資源的采集與保存驗項目。它是2003 年初由中國國家圖書館啟動的涉及網絡信息資源保存問題的研究項目。該項目收集了100 家政府網站、100 家電子期刊網站、100 家大學網站、100 家企業網站及100 家其他類型網站的信息資源, 利用網絡機器人進行信息的收集,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檢驗并錄入到試驗系統中。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版權聲明來處理信息的版權問題。積極探索信息資源的采集與保存的相關法律、技術、標準等問題, 在進行網絡信息的采集和保存時, 對靜態網頁( 表層網頁) 和動態網頁( 深層網頁) 采取不同的策略, 形成對應的兩個子項目, 即網絡信息資源采集與保存試驗項目( WICP) 和網絡數據庫導航項目ODBN( Online Database Navigation) 。
(二)中國Web 信息博物館
中國Web 信息博物館( Web Infomall) 是2002 年1 月, 在國家“973”和“985”項目支持下, 由北京大學“計算機網絡與分布式系統實驗室”主持開發的中國網頁歷史信息存儲與展示系統, 包括歷史網頁存儲系統和回放系統兩個部, 目前系統可以收集中國所有靜態網頁, 并提供歷史網頁的存檔和回放。作為全國最大、最完整的互聯網內容信息收集與倉儲中心, 現收集有自2001 年以來的約10 億中文網頁, 并以平均每月一千萬網頁的速度擴大規模。
四、圖書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問題
(一)數據庫資源建設相對滯后,人才缺乏和經費不足
目前,我國高校的文獻信息資源庫建設基礎薄弱,信息量不足,地方高校圖書館受財力的限制,不可能購買大批的電子數據庫,特別是動輒幾十萬的進口數據庫。圖書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因此受到極大地阻力。
(二)圖書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技術上的阻力
圖書館在保護這些資源時,并非所有的圖書館都可以進行單獨管理,配以空調,采取防火,防水,以及防盜等措施。雖然只有少部分圖書館僅僅達到3項,甚至2項。但是一些圖書館的館藏數據仍舊處在非常差的環境中。
(三)圖書館軟件設施的問題
軟件的更替往往會給用戶和管理員帶來極大地不變,同一款軟件的不同版本,或者是文件格式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兼容問題,還會減弱可閱讀性。同時,數字資源的可理解性的損失會增加長期保存成本。
五、圖書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對策
(一)國外圖書館的早期應對
荷蘭圖書館作為NEDLIB 項目的牽頭者,其本身曾做出一些開拓性的見舉。荷蘭圖書館創建性的與IT行業合作,開發屬于自己的儲存系統。這一舉動啟發了歐洲的圖書館,后來又影響到中國。
(二)技術變遷帶來的影響
為了保障數字資源的永久可獲得性和可訪問性,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還需進行合理的備份和遷移。傳統方式下,長期保存大多采用磁帶備份。不需要任何停機操作以及用戶可察覺到的中斷,就可以將數字資源從一個存儲節點遷移到另一個存儲節點,整個遷移過程透明,并且在幾秒鐘內可以完成,從而大大簡化了存儲管理的過程。
六、小結
總之,數字化信息資源是國家信息資源體系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構建網絡化社會和知識社會的基礎設施,因此必須把數字資源保存作為國家戰略的基本策略加以全面規劃和研究,有利于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從宏觀上保證數字資源保存計劃的有效實施。對于圖書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問題,雖然國內圖書館已展開行動并向國外學習先進經驗,但就目前而言,圖書館數字資源長期保存問題依舊十分嚴峻。我國圖書館缺乏統一、有效的保存機制,方案。一些圖書館的保存環境依舊惡劣,而且缺乏相關人才,致使數字資源無法得到有效保護。目前,我國圖書館急切需要聯合起來,去解決長期保存問題,以應對數字資源日益重要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王伯秋,郭彥宏,黃輝.云存儲在圖書館數字資源保存中的作用[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6 (10)
[2]孫煒, 郭永新.我國區域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若干問題與對策[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1)
[3] 胡燕菘 .數字資源保存:相關項目與管理策略[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6.4
[4]于映紅,張建華.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的研究現狀及發展對策[J].蘭臺世界,2008(2)
[5] 樊偉紅. 圖書館需要怎樣的"大數據”[J]. 圖書館雜志,2012,(11)
[6] 符靜. 大數據環境下的圖書館知識服務新趨勢”[J]. 情報探索,2012,(6)
[7] 桂定君. 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研究”[J]. 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