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禮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為做強做優做大國企提供動力和保證,提出了“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強黨的領導”的重要論斷,為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厚植為國企競爭優勢、發展優勢指明了方向。面對新時代國有企業戰略地位和成為“六個力量”的重大使命,國有企業如何將黨組織政治優勢轉化為國企核心競爭力,將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內核力,這既是國有企業黨組織需要深入探索的理論問題,也是國有企業改革創新發展實踐中需要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筆者認為應圍繞“七個轉變”來解答這一課題。
一、努力把黨的理想信念轉變為國企的強大意志力。黨的理想信念反映到國企,就是要使企業在愿景和目標上更具有使命感、責任感,勇于承擔經濟、政治和社會責任,敢于朝著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加以邁進。要將企業各級黨員干部的黨性黨心充分體現落實到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種意識”上,始終以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來推進改革、干事創業。把黨的理想信念融入企業愿景和目標,使國有企業能夠有效擺脫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發展思維,而更好的更好地審視、布局長遠發展;能夠在兼顧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積極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做出貢獻。將黨的理想追求轉化為企業實際行動,能夠彰顯出國有企業為黨為民的獨特使命與擔當,增強社會對國有企業的認同感,并大大增強員工的精神力和向心力。
二、努力把黨的方針政策轉變為企業的強大發展力。國有企業相比其他經濟組織,既有經濟責任,更承擔著特殊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引導國有企業科學應對形勢變化、切實履行好企業責任、實現科學長遠發展的重要指針和保障。近年來,黨中央提出并不斷深化執政理念、發展理念,黨組織利用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引導方式,促使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領導深入掌握、科學貫徹黨的基本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敏銳捕捉黨的方針政策給行業、企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增強審時度勢、引領變革、精準布局、開拓創新的能力,更好地把握發展方向、選擇發展道路、應對發展挑戰。
三、努力把黨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轉化為企業的強大領導力。發揮黨組織在國有企業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既是黨領導經濟工作能力的具體體現,也是確保國有企業“紅色基因永不褪色”的必然要求。新形勢下,要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充分發揮黨建工作與公司治理兩個優勢,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大實踐創新。要將黨的領導融入企業治理體系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要緊緊圍繞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堅持把“服務生產經營不偏離,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領導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作為關鍵點,將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支撐點,把集體決策、民主監督作為保障點,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四、努力把黨的隊伍優勢轉化為企業的強大帶動力。習近平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牢固樹立人才是最活躍的先進生產力、是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經營的第一資本的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按照黨管干部原則,以習近平提出的 “十二字”標準為標尺,精選干部、嚴管干部,打造具有學勁、干勁、拼勁、闖勁、韌勁的獅子型、攻堅型領導干部隊伍,確保“車頭”動力強、運行穩、跑的快。要科學制定企業中長期人才發展戰略規劃,堅持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操作技能三支人才隊伍統籌考慮,黨員、業務骨干“雙向培養”,外引內育雙向發力,引才與引智一體發展,梯隊與團隊建設多方結合,建立符合企業實際、動態優化的人力資源配置、開發、評價、激勵機制和具有競爭力的薪酬機制,并著力優化人才成長發展環境,促進各類型、各層次人才有效整合、協同發力,激發人才活力和創造力。
五、努力把黨的制度建設轉化為企業的強大執行力。根據國企發展新形勢、新要求,把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人事紀律、群眾工作紀律以及財經紀律、生產組織運行紀律等,有機融入企業制度建設和工作流程設計中,成為可操作執行的標準規范,成為企業的“法律”。按照打造行業一流、世界領先的標準要求,強化制度落實,從黨員干部抓起,從執行政策入手,增強領導干部模范遵章守紀、規范用權意識。按照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方法,梳理優化國有企業業務工作流程,明確崗位職責、明晰工作標準、細化考核辦法,引導職工恪盡職守、科學履職。
六、努力把黨的紀律作風優勢轉變為企業的強大感召力。要加強教育、制度和監督并重的黨風廉政建設。要從思想認識、工作態度和工作方法等方面改進黨的工作作風,并用黨的作風建設帶動企業作風建設,將有助于企業提高執行力和感召力。在執行力方面,通過加強紀律作風建設,規范企業行為、領導行為和員工行為,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好企業,保障決策執行的堅決性和徹底性。在感召力方面,加強紀律作風建設,對內奉行“以人為本,關愛職工”的理念,優化企業內部環境,增強干部職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外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增強企業對外的感召力和誠信度,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空間。
七、努力把黨的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企業的強大創造力。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從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政治高度,抓好黨的群團工作,保證黨始終同廣大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必須把群團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使之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職工群眾作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力量源泉,黨組織要支持和保證職工代表大會依法行使各項職權,對于企業重大決策必須及時向職工代表通報,重大改革措施出臺前應當廣泛征求職工意見,凡是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提請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同時,要妥善解決好涉及職工群眾根本利益的問題,建立協調穩定的勞動關系和勞動關系預警協調機制,探索完善維權和幫困救助工作機制,讓企業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職工,努力在企業中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把國企政治優勢轉化為核心競爭力》 羅漢 學習時報
[2]《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國企核心競爭力》 尹建國 《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