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寶
摘要:在現代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體系中,實踐觀的本質、范疇、含義及其理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而不斷深化。眾所周知,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和理論核心,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理解整個馬克思主義體系的基礎。因此,全面把握實踐觀的合理內涵,是正確理解整個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并進一步正確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的理論根基,對于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科學觀;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具體來說,闡述了四個方面:第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思想基礎,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終的思想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征。第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應致力于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第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重要的理論品質。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既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第四,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
馬克思講實踐,即在強調主體活動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從實踐理解人,人化自然和人類社會,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馬克思認為人類的社會生活是實踐的,人的本質也是實踐的。實踐是認識來源也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更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茖W的實踐觀點是認識論和歷史觀基本的首要的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的首要的觀點。馬克思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不懂的社會實踐的意義,就無法正確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和發展規律。
一方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檢驗真理的標準。馬克思從實踐觀點出發,科學的解決了哲學史上長期懸而未決的關于什么是判斷認識和理論真理性的標準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偉大命題為其科學歷史觀的創立找到了堅實的理論基點。馬克思認為,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唯物主義原則才能徹底的貫徹。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把實踐的觀點引入認識論,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實踐的歷史基礎地位。
二、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的本質是歷史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觀并不是一種就事論事的膚淺理論,也不同于一般的西方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它不是把科學看成是單純的“知識體系”,也不是把技術看成是單純的“工具和規則的體系”,它從人對自然的關系這個人類歷史的基本前提出發,把科學和技術都當作社會現象來考慮。認為作為特殊的社會歷史現象,科學技術與社會環境之間應當存在著相互作用。首先,馬克思主義從社會對科學技術作用的角度來說明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科學技術本質上是人對自然的能動關系,是人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社會活動。人為什么要認識和改造自然?從根本的動機上來說,就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社會需要。古代科學的發生和發展就是由生產決定的。例如,天文學是為了滿足農牧業定季節的需要而產生的,而數學又是為了滿足天文學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力學則是為了滿足農業生產和城市手工業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近代科學的產生也同樣如此。如果說,在中世紀的黑夜之后,科學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興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發展起來,那么,我們要再次把這個奇跡歸功于生產。尤其是資本主義大機器生產,第一次達到使科學的應用成為可能和必要的那樣一種規模。于是,搞科學的人為了探索科學的實際應用而互相競爭。這大大刺激了科學的發展。其次,馬克思主義又從科學技術對社會作用的角度來論證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
三、馬克思的科學技術理論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關于科學技術方面的不朽理論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一,馬克思關于科學是生產力的原理使我們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要靠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其二,馬克思關于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必須協調發展的論述對于我們的改革也有指導意義。正如馬克思所闡述的,在資本主義制度處于上升時期,由于社會化大生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也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于生產。
其三,馬克思關于科技是生產力的論述使我們認識到科技人員是新生產力的開拓者。要搞現代化,振興經濟,進行兩個文明建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離不開科技人員,在科技革命中尤其要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
其四,馬克思關于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新的產業部門會產生,各種舊的職業會淘汰的論述,使我們認識到這種趨勢給資本主義國家的工人階級帶來了痛苦。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新的產業部門的產生,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會造成大量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要對廣大勞動者加強職業訓練和專業訓練,要加強業余教育,使舊的職業淘汰,新的職業產生時廣大勞動者能夠適應新的要求。
最后,馬克思關于科學技木的論述也使我們認識到,要使科學成為直接的生產力,必須把科學技術應用于生產。所以要加強應用科學的研究,但是要搞好應用科學的研究,也必須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領導人關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思想,有其創立和不斷發展的過程,經過歷史與實踐的考驗,證明其有著無限的生命力。他們關于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的一系列論述,不僅對于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于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有著深遠的理論意義。
四、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當代價值意義
首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有助于我們黨制定正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針政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
其次,實踐的觀點使我們具備批判的精神,正確處理發展中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學說都以實踐為基礎和核心概念的,只有把握好馬克思主義關于實踐的認識,才能自覺運用實踐的思維方式,具備批判的精神,更好地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黑格爾曾經說過,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恩格斯進一步解釋:在本質上現存的一切都應該是滅亡的,都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對現存的一切都具有批判精神。科學的實踐觀也表達了這樣的意思,在具體的歷史的活動中,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所以我們要認識到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抓住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特點,就必須運用實踐的觀點,批判的對待一切事物。
最后,在批判的同時還要作創新,發揮人們群眾的首創精神。馬克思的實踐觀告訴我們,社會生活的基礎是實踐,社會歷史是人類不斷實踐的結果。有創新才會有進步,批判的目的不是為了否定和破壞,而是為了創造和發展,事件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它在打破一個舊世界的同時建造一個新世界。特別是在當今日新月異的時代,創新精神顯得尤為重要,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能源的開發都需要人在實踐中具有創新的精神。
從實踐出發就是要從客觀實踐出發,在現實的基礎上不斷實踐創新,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今天的發展,是和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分不開的,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十分重視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使人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