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振華
在當今時代下,信息網絡不斷普及,新媒體得到飛速的發展,對社會經濟、媒體行業以及三大產業等不同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新媒體時代的出現也給傳統媒體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特別表現在新聞傳播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很多產業都發生了根本變化,媒體產業也隨著技術的進步進入了新媒體時代。中央提出要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興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興媒體集團。
作為新聞媒體的從業者,要順應時代發展進行改革,不斷加強自身的創新力,不斷促進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提高其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希望本文可以給同行業的工作者提供參考。
“美國著名的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網絡新聞比報紙在美國更受人歡迎。最受歡迎的新聞形式首先是社區新聞和全國性電視臺的新聞節目,接下來排在第三位的就是互聯網上登載的新聞……”調查顯示美國人的獲取新聞的習慣已經發生了變化[1]。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在于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最突出的不同之處就是一個“新”字。
新媒體主要優點表現為:第一,其信息量比較大,并且傳播的速度快,新媒體的內容比較有時效性,在內容的選擇上也是自由的,可以讓用戶對信息進行實時保存,其傳播的語言和方式多種多樣,并且充滿新鮮感和趣味;第二,新媒體有多種傳播方式和媒介,比如QQ、微博以及微信等途徑,這些軟件用戶群最為龐大,人們通過這些途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瀏覽,再沒有眾多時間上以及空間上的限制性;第三,新媒體具備較強的互動性能,用戶對于出現的新聞和消息,可以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和看法發表在網絡當中,還可以與網民進行討論,進行交流溝通,對于感興趣的新聞信息進行分享;第四,傳播速度快且范圍廣,所需要花費的成本也最低。
新媒體的出現,使新聞信息的處理具有很大靈活性,因而大眾的接受度也非常高。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變化體現在:
新聞傳播的實效性不斷增強。通過對傳統的新聞傳播進行具體分析之后,可以看出,新聞媒體主要的傳播陣地是自有媒體,大眾在獲取新聞的途徑上有所限制,主要通過電視新聞、報紙以及廣播新聞這三大類。但是對于電視新聞而言,其播放的時間和人們接受信息的時間是有出入的,具有一定的延時性。然而,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大眾接受新聞信息的途徑得到拓展,其傳播的速度和時效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新聞傳播的互動性不斷增強。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傳統新聞媒體傳播互動性不足,主要是以單向傳播為主,大眾在觀看新聞的時候大多是被動的接受新聞信息,并不能像新媒體那樣,可以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評論和反饋。在新媒體出現之后,在信息和新聞的傳播互動方面有了新的進展和優化,大眾與新聞源之間的互動性在不斷加強,同時,新媒體在進行新聞信息傳播的時候,設置了大面積的留白,讓大眾自由發表個人的建議和思想,促進和受眾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同時,新聞傳播主體的多樣性不斷增強,傳統的新聞傳播的主體對象是編輯以及新聞記者,然而,在新媒體時代,自媒體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人們用現有工具和媒介把自己拍攝的作品上傳到互聯網當中,在網絡中引起公眾關注,使大眾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自媒體成為一種新的傳播信息的方式。
新聞傳播的全時性不斷增強。新聞傳播過程中具有全時性,這是新媒體時代下產生的新特征,這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比如,在傳統新聞媒體進行信息傳播時,會設定好固定的時段和播出頻率,而在新媒體的時代下,新聞媒體傳播的全時性得到加強,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在任何空間任何地點進行新聞信息的接收,可以順應自己的心意,自由進行對新聞信息的汲取,在第一時間發表自己的言論,積極參與到新聞討論當中。
因此,我們要創新新聞工作實踐,根據新聞的不同內容有針對性地運用相應的報道形式。以電視媒體為例,在報道新聞時,如果整個新聞編排呆板俗套,就無法引起觀眾的注意。因此,要根據自身特色和受眾特點,發揚自身優勢,選擇適合的報道新式,展現電視新聞與報紙、雜志和廣播不同的特點,實現聲音與畫面的同步。
在我看來,對適合的題材有針對性地運用相應的報道形式才能相得益彰,電視報道可以著眼“新聞故事化”,利用當事人表述的形式,采用同期發聲的方式,將觀眾帶入到現場,增強報道的真實性,也給予觀眾巨大的視覺感受,增加觀眾興趣。另外,在報道排版時要綜合使用多種題材,讓一個話題顯示出多樣化色彩,可以利用現場采訪、現場點評和現場追蹤的手段,階段性地報道新聞,同時對事件的不同方面的人物進行采訪,全面了解新聞全貌,豐富報道內容,讓觀眾能夠隨時查看系列采訪、動態消息、多種評論等等,全方位、多層次地反映新聞事件,從而在報道播出后起到一個價值導向作用。
綜上所述,既然新聞媒體人處于一個全新的新媒體時代,一定要充分整合資源,走好媒體融合之路,憑借新聞視角的專業性和不可替代的新聞檔案功能,實現優勢互補,為受眾提供多元化、立體化的新聞服務和鮮活體驗。
參考文獻:
[1]美國民眾獲取新聞習慣改變 網絡首度超越報業[OL].人民網,2010-03-05.
[2]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聞理念[N].南方日報,2013-01-24.
[3]袁敬舒.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2015(05):45-45.
[4]趙萍.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創新模式研究[J].采寫編,2016(01) :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