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本文從微型圖書館的視角入手,從城市、學校、農村三個層面分析這三個領域的微型圖書館建設情況,深入剖析微型圖書館建設的重點、難點,進一步引出微型圖書館在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中的作用,從基礎做起,從總分館體系中的分館做起,協調好總館和分館間的關系和定位,為進一步完善圖書館總分館制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總分館制;微型圖書館;城市書房;館校聯合;農村書屋
一、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發展歷程
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是歐美等國家普遍采取的公共圖書館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我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起源于經濟發達地區。2000年11月上海率先開展總分館制工程,以上海圖書館為總館,各高校及各區縣圖書館為分館,突破館際壁壘,實現資源互補,為讀者帶來了便利,時任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對上海市中心圖書館總分館建設給予了肯定。此后北京、佛山等城市先后開展了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2005年以來中國圖書館學會組織了一系列理論研討和經驗交流,大大推動了總分館制建設。2006 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縣、市圖書館逐步實行總分館制,并進行全面推廣 [1],正式將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確立為國家文化發展策略。2016 年 12月,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我國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由“職業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為全面深化圖書館制建設奠定了堅實和保障基礎。2017年7月文化部印發的《“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中提到,到2020年,全國公共圖書館設施網絡進一步完善,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基本建立。2018年1月1日《公共圖書館法》的正式實施進一步為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提供了法律基礎。
二、微型圖書館發展現狀及存在的重要意義
所謂的微型圖書館,這里泛指圖書館總分館制中下設的小型借讀場所。目前來說,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大背景下,在經濟發達地區逐步形成“15分鐘閱讀圈”的熱潮,具體形式如城市書房、書吧等,國家為解決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而實施的“農家書屋”工程及適用于學生的館校聯合閱讀基地等三大類分別針對于不同群體的閱讀場所。由于政策、經濟、文化等因素,各地區的發展情況不盡相同。普遍均等服務是圖書館職業根深蒂固的理念和執著的追求[2]。公共圖書館在推進微型圖書館建設的同時可以從各個方位、深層次的推進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體系建設,有利于促進有限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受益面, 是圖書館大眾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公共圖書館下屬微型圖書館的形式研究
(一)城市書房,文化陣地建設的關鍵。近年來,為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進程,各地繼打造“15分鐘生活圈”、“15分鐘商業圈”后紛紛提出打造“15 分鐘閱讀圈”的先進理念,讓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溫州市以 24 小時無人值守自助實體圖書館為館舍基礎,在過去的幾年間迅速發展起來的城市書房有30多家,成為溫州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大亮點,受到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 合肥、青島、天津、無錫等城市先后開展了城市書房建設,加入“15分鐘閱讀圈”的大軍。“15分鐘閱讀圈”的打造,讓更多的城市書吧,書房進入我們的生活,讓“閱讀距離”縮小,讓人們閱讀紙質書籍更方便了,不失為拯救紙質閱讀、打造文化陣地的有益嘗試。
(二)館校聯合,實現優勢互補。公共圖書館與普通中小學聯合共促兒童閱讀習慣的養成。兒童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關乎其一生的成長。目前已有的館校聯合常見的例子如:建立于學校之間的流動圖書館,圖書漂流站等。學校提供場地,圖書館提供定期更換的書籍,由老師作為閱讀指導人,更加精準的為青少年提供閱讀精品書籍,打造館校聯合的閱讀基地。
公共圖書館與普通高校圖書館實現強強聯合。省級以上的公共圖書館一般建館時間較早,人文歷史類書籍資源較為豐富,但是適用于深入研究的學術成果類書籍較少,無法滿足有專業研究需求的讀者;而各大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專業圖書館的專業文獻藏量相對豐富,恰與公共圖書館形成互補,可最大限度地滿足專業研究型讀者的需要。以青島圖書館為例,2017年11月青島圖書館聯盟成立,聯盟以“資源共享、協作聯動、互補多贏、文化惠民”為宗旨,在“跨界”形式 走在全國前列,在服務的深度上以更少的投入獲得更廣泛的文獻信息資源供給。
(三)農村書屋建設,打通文化服務網絡的最后一站
“農村書屋”的工程建設規劃是我國 2006 年制定的一項惠民政策,其旨在解決農村群體發展資源稀缺、人口素質較低的問題,同時也是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項目。農村書屋在縣域總分館制中屬于最后一環節,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農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旨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農家書屋作為繁榮農村文化的既有陣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文化領域的重要載體,更是進一步完善總分館制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站。
四、微型圖書館建設的重點、難點分析
(一)“15分鐘閱讀圈”的冷思考。“15分鐘閱讀圈”的建設使大量的城市書房、書吧出現在城市人流密集位置,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怎樣確保城市書房的可持續發展,讓城市書房在生活中實現由虛到實的轉變,是城市書房建設中的重點和難點。其中城市書房的選址、建筑面積的控制、經費來源、圖書配送、借還系統支持及秩序管理都應有相應的預案及措施。
1.選址科學。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城市居住、生活,這些因素導致了城市單體圖書館不堪重負[3]。城市書房從城市出發,在全民閱讀發展較好的基礎上,以服務半徑小著稱,一般坐落在人流量較大且安靜的場所,突出微型而精致。盡可能與多行業跨界合作,借助于各領域各地區有優勢的場所,比如街道辦事處、工作園區、企事業單位、公園等地。一方面方便了市民閱讀為形成閱讀圈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也深層次體現了圖書館均等化服務的宗旨。
2.創意設計。創意產業的發展已成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驅動力之一,圖書館界也掀起了文化創意開發的浪潮,隨之出現的很多圖書館建筑都體現了創意的理念,讀者對圖書館的空間設計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書房的建設非常注重空間的創意設計,人性化的閱讀氛圍,從書架的擺放、座椅的材質、燈光的設計入手,為讀者打造一個舒適自由的讀書環境。除了做到這些,各地“15分鐘閱讀圈“的打造要凸現本地特色文化,以城市書房比較成功的溫州市為例,鹿城文化中心以簡約風格打造城市書房,南塘以美式學院風建造的城市書房等,也可以借鑒地方文化,以展示某一類文化遺產為切入點,比如戲曲類、皮影類等都頗具特色,力爭為讀者打造一個人性化的閱讀環境。
(二)館校聯合的共享共建理念
1.圖書館與中小學合作。2015 版規程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章節(第二十四條) 明確說明:“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國內外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館際協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4]。公共圖書館與普通中小學聯合共建,一方面圖書館應該在借閱方面提供保障、加強館校聯系與溝通篩選購買適用于學生課外閱讀的圖書。同時通過學校這個窗口向老師及學生們推薦新書好書及館藏的優秀圖書。這樣才能實現圖書資源的合理規劃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圖書館與學校聯合舉辦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在活動中既宣傳了圖書館的共享共建理念,又可以促進青少年兒童閱讀習慣的養成。
2.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合作。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的聯合共建除了紙質館藏的共享之外,更加注重數字資源的共享共建。數字資源的共享有利于促進文獻信息資源的聯合采購、 特色數據庫共建、 館際互借、 文獻傳遞和聯合參考咨詢等共建共享工作的開展,促進圖書館事業發展。
五、微型圖書館與圖書館總分館制有機結合的對策研究。
公共圖書館作為建設主體, 是構建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核心。在我國部分總分館的建設中, 總分館模式主要依靠總館進行宣傳推廣和推動建設, 公共圖書館已經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資源共享是構建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目標。微型圖書館是每個總館的末位建設單位,做好微型圖書館的建設相當于把握好了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的最后一站。總分館制中每個區域的總館要制定詳細的總分館發展規劃,承擔起下屬分館體系中不能有效完成的工作。公共圖書館作為微型圖書館的資源補充要牢記總館建設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微型圖書館宣傳推廣作用,由小及大的逐步完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網絡。
六、結語
見微知著——筆者從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中的“分館”入手,從微觀角度以個別實體為例研究了總分館體系運作流程中各要素間的定位和關系,為進一步完善圖書館設施網絡提供有效依據。微型圖書館的加入從城市、學校、農村三個領域,各個擊破,創新研究方向、擴大服務范圍、加入人性化考量,更加高效實現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協調運作。
參考文獻:
[1] 金武剛等.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起源、現狀與未來趨勢[J]. 圖書館雜志,2014(5):4-15.
[2] 于良芝,許曉霞,張廣欽.公共圖書館基本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178.
[3] 汪東波.公共圖書館概論[M].北 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 345- 346.
[4]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 》的通知教高[2015]14號 [EB/OL].[2016-01-20].http://www.tgw.cn/sites /default/files /attachment/zxdt /guicheng2015.pdf.
[5] 李曉文.《農家書屋后續管理工作的問題及對策——基于對湖南省農家書屋的調查》[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0):99-101
作者簡介:萬真真,女,1990年生,河南省圖書館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