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課堂上的任何不良情緒,都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降低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對教師情緒管理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提升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教師;不良情緒;情緒管理
引言
教學是一種情緒實踐,其中涉及大量的情緒理解和情緒勞動。教師上課時的情緒,直接關系到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課效果和課堂氣氛,也直接影響到學生們的聽課熱情和學習效果。如果教師在上課時沒有良好的情緒,課堂學習氣氛和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應該重視自己的情緒管理,尤其是課堂上的情緒管理。
一、對教師情緒管理的認識
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態度的體驗。情緒是人對自身狀態和外界環境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應。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aniel Goleman認為:“情緒意指情感及其獨特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狀態,以及一系列行動的傾向。”情緒分為不良情緒和積極情緒。情緒管理是人們運用心理學及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和他人情緒的認知并采取一定的策略進行調試,從而使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的一種管理過程。教師的職業特殊性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但每個人都會有不良情緒,教師作為普通人中的一員,很難做到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緒。教師隨時關注自己的情緒變化,一旦察覺到自己有不良情緒波動時,及時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進行處理,有效克服消極情緒,使自己恢復良好的情緒狀態,這個過程就是教師的情緒管理。國外研究教師課堂情緒管理的專家Leanne Fried說到:“專家們開始意識到,情緒管理在課堂上占有重要地位。情緒管理可以使個人能夠調控自身和他人的行為。情緒管理可以使學生和教師避免消極情緒同時增強積極情緒。”
二、教師實施情緒管理的必要性
(一)教師進行情緒管理,可以緩解不良情緒,有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
高校教師普遍面臨教學與科研的雙重壓力,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著不同層面的角色,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與煩惱,所以,教師有時有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教師不及時地對不良情緒加以處理,不僅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對教師自身的健康也是不利的。如果教師平時具有情緒管理的意識,重視自身的情緒管理,就可以及時疏解自己的不良情緒,盡可能地保持良好的、穩定的情緒,從而維護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
(二)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情緒具有感染性,教師的情緒會感染學生,教師的行為也會影響學生的行為。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的任何不良情緒,不僅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而且也會影響自己對知識的講解以及學生們對知識的接受和領悟,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心理學家郭德俊認為,“情緒管理是個體管理和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機制,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表情行為等方面發生一定的變化。”教師的情緒管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對師生關系的和諧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著名情緒智力研究學者Hamre和Pianta(2005)和Turner、Meyer 、Schweinle (2003)分別在他們的文章中都提到:“教師的情緒在學生的學習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會對學生的學習甚至校園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也會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習,課堂氣氛會是令人愉快的。教學在這樣的氣氛中,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如果教師懂得情緒管理,能夠適時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時時以良好的情緒面對學生,那不僅有利于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會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提升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提高教師情緒管理能力,具體最好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教師本人學會實施有效的情緒管理;二是學校各級管理部門要重視教師的情緒管理
(一)教師提高自身情緒管理能力的方法探討
1.教師要具有情緒管理意識,善于覺察到自己的不良情緒并作出及時調整
要進行情緒管理,教師自己要高度重視情緒管理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要樹立情緒管理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善于察覺并識別到自己的真正情緒,尤其是不良情緒,進而對自己的不良情緒進行調控。情緒的管理、調控必須在清楚地了解情緒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運用適當的情緒調控技巧,在恰當的時候,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恢復良好的、穩定的情緒。一般情況下,課堂上由于偶發事件使教師自己情緒不佳時,教師是能夠及時體會到的,因此,一旦覺察到自己的不良情緒,就要及時地加以調整,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理學家、情商之父Daniel Goleman對情緒管理能力進行了總結,將自我覺察情緒的能力看作情緒管理的核心,認為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情緒的能力、覺察他人情緒的能力等都是情緒管理能力的組成部分。
2.提高思想認知水平,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情緒心理學的認知理論表明,認知在情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里斯提出的心理情緒理論認為,引起情緒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人們對事件的認知評價引起的情緒認知是否合理、客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情緒是否正常。如果教師能夠提高自己的思想認知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良好的職業價值觀和道德觀,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那么,在遇到問題時,就會心平氣和,可以理智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國外學者Rosemary E.Sutton等說:“認知水平的改變可以阻止消極情緒的蔓延。”
3.學會合理宣泄不良情緒
教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會不可避免地體驗各種諸如緊張、失望、焦慮甚至憤怒等負面情緒,這時候,教師要學會合理宣泄、調控不良情緒,切不可把這些負面情緒帶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首先,一旦察覺到自己的情緒不佳時,就應該認真分析并找到導致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切不可盲目地壓抑自己的情緒。其次,當發現自己情緒不佳、自己又無法排解不良情緒時,可以與同事、朋友、親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傾訴自己的心聲,尋求他人的幫助,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另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其它更多的宣泄和調節情緒的方式方法。比如,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也可以通過體育運動或各種休閑娛樂方式來轉移注意力,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當然,更重要的,還要學習一些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掌握幾種正確的自我情緒管理、控制的方法,這對調節、控制不良情緒有重要幫助。
(二)學校各級管理者要重視教師的情緒管理,為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光靠教師自身的努力還不夠,還需要學校管理者對教師情緒管理的重視。在教學管理中,如果只抓教學和科研,忽視教師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往往會事倍功半。筆者認為,學校各級領導應關注教師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健康,關注教師的情緒管理。如何更好地關注教師情緒、幫助教師排解消極情緒,讓每個教師都能有一個良好的教學情緒,是學校各級管理部門所必需考慮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學校以人為本,建立科學、民主的管理體制和合理的評價及激勵機制
教師情緒管理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一個合理的管理與激勵機制提供制度保障,這是教師能夠保持良好心境的重要條件。所以,學校應該建立健全教師考評制度體系,讓教師能夠在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中工作,這樣才能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保持良好的教學情緒。
2.采取多種方式幫助教師實施有效的情緒管理
學校各級管理部門可通過經常開展座談會的形式,深入了解教師們內心的想法和真實的訴求,幫助他們減輕工作壓力和生活中的壓力。還可以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活動,多讓教師了解一些關于心理健康的知識。同時,對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現這樣或那樣困難和煩惱的教師,應盡可能地關心他們,及時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助和心理安慰。幫助他們增加應對工作和生活中各種困難、問題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與困難,緩解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3.建立教師情緒管理系統
教師的情緒管理問題,目前并未受到學校管理層的普遍重視,每年總能從新聞中或是網絡上看到許多起因為教師的心理、或是情緒問題引發的各種令人痛心的悲劇事件。事實上,教師的情緒問題不僅給教師個人造成困擾,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甚至校園生活,所以,筆者認為,學校有必要圍繞教師的情緒管理工作,建立學校范圍內的公共服務機構,比如,專門服務于教師的心理咨詢室,情感宣泄中心等。這些有心理學專業人士加入的公共服務機構,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實施情緒管理。
小結: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的職業,教師在學生健康成長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職責。因此,和其它職業成員相比,教師在工作中要付出更多的耐心、責任心和愛心,這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職業道德修養,在自身有不良情緒產生的時候,能夠積極主動地尋找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采取多種方式調控不良情緒,建立自身情緒維護系統,保持積極的情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教師的情緒管理是一項復雜和艱巨的任務,也需要學校各級管理者的重視和積極配合與幫助。
參考文獻:
[1] 高褔霞 論教師情緒管理的困境與策略選擇 [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5,(30);47-49
[2] 郭德俊 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動機設計與情緒調節 [M].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66
[3]Hamre,B.K.,& Pianta,R.C.(2005). Can instructional and emotional support in the first grade classroom make a difference for children at risk of school failure?
Child Development, 76,949-967
[4]Leanne Fried,(2011).Teaching Teachers about 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Classroom.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36(3)
[5]Rosemary E.Sutton, Reenee Mudrey_Camino & Catharine C.Knight,(2009). TeachersEmotion Regulation and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48:2,130-137
[6]Turner,J,C.,Meyer,D.K.,& Schweinle A. (2003). The impotance of emotion in theories of motivation:empirical,methodological,and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from a goal theory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375-393
英文題目:On Teacher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作者拼音名:Guo xiaojun
作者簡介:郭曉軍 (1967—)女 河北盧龍人,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 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