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謝姆古麗·克熱木
摘要:閱讀興趣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第一位興趣,閱讀習慣是人生最有價值的習慣。盡早閱讀可以有效地開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盡早閱讀是兒童智力開發的關鍵,也是啟迪知識與智慧大門的金鑰匙。因此, 我們應適時地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使之成為他們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
關鍵詞:早期閱讀;幼兒
親近書籍,愛上閱讀,對于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古往今來的教育家們在探索教育真諦的道路上,沒有人會否定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幼兒認識世界、發展自我的重要途徑,有關研究一再證明:早期閱讀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教育越來越被早教機構所重視。
早期閱讀對于提高幼兒的智力尤為重要,它是幼兒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閱讀能刺激大腦,是健全大腦神經組織的最好方式。閱讀可以豐富幼兒的各種經驗,增加生活感受,培養獨立個性;它也是幼兒今后學有所成的一個重要前提,閱讀能力是幼兒日后學習知識的基礎。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早期閱讀。
早期閱讀是指嬰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前期閱讀準備和前期書寫準備。嬰幼兒憑借變化豐富的色彩、生動形象的圖像、成人的口語講述以及相應的語言文字來理解以圖為主的嬰幼兒童讀物的所有學習活動,都是早期閱讀。孩子們在進行早期閱讀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視覺的、口語的,甚至是觸覺的。開展早期閱讀時,閱讀材料的選擇和投放至關重要,教師及家長合理的閱讀指導對幼兒來說也是培養其早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關鍵。
在美國,早期閱讀研究開始于20世紀初,來自新西蘭的學者瑪麗凱里認為,個體出生的時候既伴隨著兒童讀寫能力的初步發展,這也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在過個過程中也就是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發展的過程中,父母、老師以及周圍的環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后來,又有研究表明:兒童早期閱讀的發展與口語以及書寫等技能時相互的,不是孤立發展的;兒童讀寫能力的發展在人類剛出生的時候就具備了,并非是6歲以后才開始具有讀寫能力,而是幼兒在一個連續的過程中逐漸變得具有讀寫能力的。[1]幼兒在正式學習閱讀和寫作之前所獲取的知識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兒童以后閱讀和寫作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2]
《教育大辭典》把早期閱讀界定為:“兒童一歲半后開始閱讀。先是成人給幼兒講述書中的內容,然后幼兒來進行自主閱讀。”[3]
(二)閱讀能力。
《教育大辭典》中閱讀能力是指幼兒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眼、耳燈器官理解閱讀材料表達的內容的一種復雜的心理特征。[4]閱讀能力的最終表現為閱讀理解。它是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多種因素的結合,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了觀察能力,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等。
在心理學中,能力被視為是一種本領,是指一個人順利完成某種活動必要條件的心理特征的總和。閱讀能力就是完成復雜閱讀,順利進行閱讀的一種能力。
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3到8歲是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是幼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自主閱讀的關鍵時期,對幼兒以后的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5]
二、如何培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
(一)創設“閱讀區”。
教師在班級活動室內挑選出一塊四周相對安靜、不受干擾的區域,開辟出專門的“閱讀區”,布置整齊的書架,柔軟的地墊或靠墊,并提供各種類型的內容豐富、有色彩鮮艷畫面的圖畫書,以吸引幼兒對書的關注,并進行舒適的閱讀體驗。同時,單單是老師還不夠,家長平時在家也挑選出一塊相對安靜、陽光充足的區域,設立成孩子和家長一起的讀書區域,并提供一些色彩鮮艷的圖書來吸引孩子的注意。能夠讓孩子沉浸在這種環境中體驗同家長一起讀書的魅力。
(二)開展親子逛書城活動。
家長和孩子利用假期時間多到書城去逛逛,與書做近距離的親密接。幼兒在書城里感受到與幼兒園“閱讀區”不同的閱讀體驗。書城里豐富的藏書和有關書的游戲,同時通過自己選書購書實踐操作,讓孩子對閱讀產生了更濃的興趣。
(三)組織圖書分享會。
圖書分享會讓幼兒通過互相交換圖書,分享不同的圖書資源,拓展閱讀的興趣;通過“講故事”活動讓幼兒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
(四)自己的圖書自己管理。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盡量讓孩子自己養成整理圖書的好習慣,在學校老師可以組織同學組成幾個小組,輪流做小小圖書管理員,并且定期向學生用圖文的形式傳授正確的讀書姿勢以及書籍的整理方法。在家中家長也用相同的方式讓幼兒學會自己去歸類自己的書籍,漸漸地在整理的過程中孩子就會對書產生興趣。
三、對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建議
(一)培養正確翻書的能力。
幼兒很容易把書當成一種玩具進行撕扯,在這種時候,家長以及老師要避免去訓斥孩子,相反要引導他們學會正確翻書,比如,老師可以拿一本書,告訴幼兒這本書的結構,諸如封面、封底,并且正確演示看書的步驟,例如從正確的方向翻看,一頁一頁按著順序翻看,不能胡亂撕扯以及抓翻圖書。最后還要告訴她們看完要把書放回原位。
(二)圖畫書要簡單明了。
幼兒的識字能力有限,切忌給他們看內容復雜、文字較多的書,最好是繪本,繪本圖畫簡單明了,適合幼兒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還可在一旁給以指導,指導孩子用自己的理解來講故事,并且讓幼兒把圖書中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找到與孩子共有的話題,激發孩子的興趣。
(三)培養觀察能力。
觀察時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觀察是有目的的知覺過程,但幼兒觀察的目的性不強、觀察具有隨意性、缺乏獨立性、只能觀察到事物的表面特征,不能理解其深層含義。因此,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要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有意識地對幼兒觀察能力進行培養。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很喜歡活的,動的;如看到排隊移動的螞蟻,甚至時看到蚯蚓從土里鉆出來都足夠讓幼兒興奮很久,有些膽大的孩子還不介意去用手去感知一下這個生命體,在這種時候如果是老師或者家長在一旁跟他們一起玩,并且在他們玩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引導它們思考,幼兒就在玩樂的過程中享受到了觀察的樂趣,長此以往就能形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四)理解能力的培養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其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只能觀察到圖畫的不同,而對于圖花深層的意思還是理解不到,因此,家長可以通過繪本來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先讓幼兒自己觀察圖畫的不同之處,然后根據圖畫來提出不同的問題,比如為什么會不同?不同的圖畫表達的意思相同么?通過類似的問題來引導孩子對繪本的探索,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思考。這樣在思考的同時,幼兒理解圖畫的能力就會提高,并且還會觀察到圖畫的特點。
(五)創造輕松的環境,提供幼兒敢說的機會
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其實也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在集體活動中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外向喜歡說話的,有的孩子內向不敢說話,對于這種情況,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要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幼兒有機會去展示自己。老師盡量與不愛說話的孩子多交流,有的孩子可能內向,不好意思跟同學或者事老師說話,這種時候,老師就應該多與孩子對話,鼓勵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一種親切感,老師可以從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多聊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內容,讓幼兒學會表達。
另外,還可以使閱讀活動滲透在“愛動物”的主題活動中。比如在幼兒園的走廊的墻面上,教師可以以幼兒的小手印為素材,內容為我的“小小手,真能干”,小小手上貼有幼兒的照片,并寫上幼兒能自己做的事情,如“吃飯”、“穿衣服”、“換鞋”等等,并配有相應的圖片呈現給幼兒,讓幼兒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以“什么圓圓”為主題,教師通過兒歌續編活動,請幼兒畫出自己認為圓圓的物體(球、太陽、餅干、鼓、元宵、泡泡等等),教師為幼兒提供漢字字卡,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以“動物餐廳”為主題,讓幼兒了解動物(小雞、小鴨、小鳥、小魚、烏龜、蝸牛等),知道他們喜歡的食物,做出一個活動的主題墻,可以讓幼兒自己匹配,并在對應的圖片上貼上漢字,依據動物、食物的圖片,找與之有關聯的圖進行接龍,等等。這樣可以使閱讀活動滲透在“愛動物”的主題活動中,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六)閱讀時間
每天固定的“閱讀時間”,讓幼兒養成定時閱讀的習慣。在幼兒日常生活中設置專門的閱讀時間,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像一個儀式讓幼兒感覺閱讀的神圣和重要。家庭中固定的閱讀時間里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閱讀環境,讓幼兒真正感覺閱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七)建立互動的閱讀關系,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想象力、創造力
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是早期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因素。幼兒閱讀興趣的產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離不開與閱讀交往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要與幼兒建立“師生互動”的閱讀關系,在輕松、愉快的親密氣氛中,讀些書給幼兒聽聽,引導他們選書、
看書、讀書;引導他們發問、討論、思考;引導他們進行繪畫、表演、歌唱、做游戲等閱讀延伸活動,并通過“生生互動”的形式讓幼兒之間相互合作、交流,使幼兒產生閱讀的愉悅、快樂之感,從而發展幼兒的閱讀技能。另外,有研究表明,父母越早開始、越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孩子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知識面就越廣,可以說家庭環境及父母的閱讀習慣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十分注重家長的參與,通過“親子課堂”的形式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一種互動的閱讀關系,鼓勵家長常常給自己的孩子朗讀一兩個小故事,并引導孩子在講完故事后一起交流感覺;經常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兒讀物,提一些問題讓孩子動動腦筋;或者一起扮演角色進行表演等。這樣,幼兒就會表現出更強的自信心和自主精神,閱讀就會真正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四、結語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由于幼兒自律性、持續性較差,所以要制定規則來制約幼兒的閱讀行為,從而使幼兒有目的,有意識的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切記太死板,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在每一次活動前都要讓孩子熟悉閱讀的規定,這樣久而久之幼兒也會相應的形成習慣。
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絕對不是老師一個人的職責,相應的家長也要付出努力,在幼兒園以外的時間里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周末等空閑時間多帶孩子參加戶外的讀書活動,或者跟孩子一起去逛書店,這樣孩子對讀書的興趣也就培養起來了。
注釋:
[1]Child development and emergent literacy. Whitehurst G J,Lonigan C J. Child Development,1998.
[2]Becoming literate.Clay,M.1991.
[3][4]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上海出版社.
[5]朱鴻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淺探[J].學前教育研究,2007(03).
參考文獻:
[1]黃怡然.我國早期閱讀相關研究現狀的文獻調查與分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9(02).
[2]潘愛珠.幼兒早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方法探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08(04).
[3]朱鴻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淺探[J].學前教育研究,2007(03).
[4]朱從梅;周兢.親子閱讀類型及其對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影響[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6(Z1).
[5]戴明.淺論嬰幼兒的早期閱讀[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5(Z3).
[6]常艷春;楚城.早期閱讀,應立足“分享”淡漠“功利”——伍新春教授訪談錄[J].家長,2005(04).
[7]周兢.在創意閱讀中培養兒童的自主閱讀能力——兼論兒童圖畫故事書的教育價值[J].幼兒教育,2005(03).
[8]余珍有;周兢.走出“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的誤區[J].早期教育,2003(07).
[9]唐鳳玲.兒童早期閱讀能力培養的家庭調查分析[J].山東教育,2003(Z3).
[10]張杏如.多元閱讀的世界[J].早期教育,2002(07).
[11]翟曉云.人文視界中的早期閱讀教育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12]張曉怡.不同親子閱讀策略對3-6歲兒童圖畫書閱讀能力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08.
[13]徐光榮.3~6歲幼兒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