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
摘要:在新課標指導下,課程改革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進行著不斷的探索。課堂教學是實現美術課程改革的重要實踐平臺。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對提高美術教學質量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
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正是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在美術教學中達到直觀、形象、生動、多角度、立體式地展示美術教學的內在規律,有機地與其他學科聯系和交互影響的效果,幫助學生體驗現代科技在藝術表現活動中的獨特魅力,提高參與藝術表現的興趣,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學會用新興視覺藝術形式、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思想和情感,使美術課堂教學達到新的突破。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化難為易,化復雜抽象為直觀形象。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認知和學習途徑,在有限的時間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了課堂效率,提高了學生在美術活動中觀察、構思、創意、造型、表現、設計和工藝制作的能力,提高了對藝術觀念的認識和美術術語的理解、運用能力。下面是我們對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的幾種教學模式的嘗試。
一、新型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應運而生。
多媒體的運用將感性的認識理念以輕松靈活的數學方法組織起來給人們帶來了的新的觀念,新的思維,以及新的發展思想。例如,將電腦多媒體應用于教學,美術欣賞課的效果大為改觀。教師在多媒體電腦中把做好的課件打開,授課中欣賞經典著作時,輕點鼠標,作者及其代表作以及其生平介紹就會出現在學生眼前,如欣賞雕塑作品《青銅時代》,就可以了解法國印象派雕塑家羅丹的生平、作品評論和其他作品如《地獄之門》等。還可以利用網絡鏈接到美術網站瀏覽,讓學生身在課堂,卻能打破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馳騁中外,跨越古今,在美術長廊中漫步,在藝術海洋里遨游。這相較傳統教學方法而言更有效率、有滋味、有吸引力,能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當然,課件的設計要靈活,要適應教學過程中千變萬化的現實課堂教學,盡量避免如固定程序、定型情節、封閉等一些課件教學的局限性,體現人的主體性、教學資源可重組性、開放性等原則,使課堂多元化,更科學,更靈活,更人性化。
二、電腦繪畫和設計。
電腦的引入,只是作為一種先進工具,幫助學生活躍思維,開拓大腦,增加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應用電腦的圖形語言開拓新的視覺領域。例如平面設計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凡是這樣:由教師課堂授課,學生接受教學內容,通過手工實踐,然后以作業形式表現出來,由教師點評。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能熟練掌握手工繪制工具。同時,也存在著自身的弱點,準備材料要有的一定花費,增加教學負擔;手工制作費時,使教學時周期拉長;部分學生把精力和時間放在手工繪制上,忽略了對造型的研究與探討,使一張作業雖然歷時較長,其結果卻不十分理想,且不便修改,不適合教與學的快速互動。而電腦輔助設計教學模式與之相比,最大的優點就在于節省制作時間,擴大學習范圍,有效地把學習的重點放在思維訓練與動手操作上,而這正是設計課程的宗旨所在。用計算機進行繪畫和平面設計,適用于這個階段學生的現實狀況、認識的發展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從而使美術教學用簡易、新型、交互、愉悅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實現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目標。如在視覺傳達設計之《禁煙廣告》的設計一課中,先欣賞有好的創意的作品,然后讓學生構思創意,一個或多個,然后根據需要在素材庫和網絡上尋找素材,在電腦里用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軟件進行構圖,文字安排,色彩處理等畫面構成設計,比較快捷、對比選擇地對圖片和文字進行變形、翻轉、漸變、濾鏡特效等操作,能快速地抓住靈感,心情輕松愉悅,而不會因為繪制時間過長而使靈感消磨殆盡。比起傳統設計制作工具及手法,既方便又省時,還可以方便修改和進行多種方案的嘗試,同時適合各個學生層次,使學生能積極參與進來。
三、計算機網絡美術研究性學習。
即利用計算機網絡獲取美術素材,完成美術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性學習體現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也體現了新課標課程改革多元化、開放性特點。美術是視覺藝術,具有可視性、傳播與交流的特點,因而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教學手段向多元化發展,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提高了課堂質量。例如給出如自然災害、和平、人類的生存環境、青少年的生存狀態等課題或其他學生自己關注的課題等,讓學生分組分工在網絡上尋找相關圖片、文字素材、案例等,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利用數碼相機和數碼攝像機進行拍攝以補充素材,然后進行討論,通過分析、篩選、利用所學平面設計軟件如Adobe 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reehand等處理圖片及文字,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燈片在電腦上播放,老師提出指導性建議,修改完成。也可以有條件的時候在校外用電腦噴繪技術打印出來,做成宣傳板、展示、學習交流等等。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信息的獲取和處理的能力。
四、綜合能力實踐。
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原則。綜合性即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結合,同時也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的美術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擴展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展。如結合高一語文詩歌單元的學習,在電腦中用美術的手法表達詩句意象,制作解讀詩歌意境的詩配畫嘗試,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鎖橋邊賣酒家”等,有些作品還被語文老師所采納用于教學;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的Powerpoint制作校園風景的幻燈片;利用平面設計軟件制作化學實驗圖解、模型,物理物體受力分析示意圖等等,把各科學習融入到美術課堂中來,幫助學生活躍思維,增加學習興趣,交叉鞏固了學科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這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無疑會有很大的沖擊,面對新時代,新的教育方式,務必要求教師重新擬定新的教學目標,增添新的教學內容,不斷在思想觀念、教學方法上推陳出新,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的的能力,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轉化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開拓創新,把美術教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