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汗?哈再孜汗
摘要:指出了林業兼具社會、經濟、生態等三大效益,既是重要的基礎產業,也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從林業的生產管理出發,圍繞林業生產管理的內容、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意義及實施策略展開了探討,以期從思路、觀念、創新上為我國林業建設出謀劃策,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
關鍵詞:林業;生態;管理
林業生產管理主要是借助對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的應用,對我國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進而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培育,促進森林資源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獲取,真正實現林業生產管理的實際價值。因此,有必要對林業生產管理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并針對林業生產管理的具體內容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能夠促進林業的發展,為環境改造事業和生態建設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林業的生產管理
林業生產管理站的主要工作職責包括有:①指導苗圃、林場、鄉(鎮)林業站的建設管理,組織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工作,指導全民的義務植樹;②負責退耕還林地規劃設計、資金兌付及檢查驗收,參與有關違規違紀案件的查處,辦理群眾信訪舉報事宜;③組織重點林業工程建設項目的立項、審核、報批以及預算、決算方案的編制;指導營林造林地招投標工作,指導和監督造林綠化的檢查、驗收和考核工作;④負責林木種苗的執法工作,負責審核和發放種苗生產許可證的經營許可證,并監督執行;⑤指導各類林業基地、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以及各類風景林和商品林的培育工作。
二、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可持續發展包括社會、生態、經濟等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內容,深入到各個行業領域,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在林業建設的各個層面深入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林業生產管理體系,從而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林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可使得林業與森林走向可持續利用階段,建立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環境質量。
三、林業生產生態化建設,優化林業產業結構
林業生態化主要是追求社會、經濟、生態三大效益的高效、協調,三者之間相互促進,構成良性循環的整體。林業的生態化建設,可從優化林業經濟結構開始。在第一產業,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速生豐產林、短周期工業原料林等的建設;在第二產業,加快低層次原料加工往高層次綜合精深加工的轉變,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在第三產業,則要淘汰落后產業,培育新型產業,大力推動森林旅游業資源的開發及花卉業的發展。
四、基于營林的林業生產管理,強化管理工作
從營林角度積極探索林業生產管理的措施能夠為林業生產管理工作的全面推進提供重要的保障,促進林業生產管理工作實現新的發展目標,輔助林業生產現代化建設。在具體借助營林手段加強林業生產管理的實踐探索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系統地分析。
(一)強化管理工作,控制林業生產的成本。如果林業生產過程中生產成本過高,勢必會對林業生產的穩定性和有序推進產生限制性影響。因此從營林角度應該加強對林業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視,并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一方面可以適當的減少造林方面資金的投入,增加成熟林木產量,縮短苗木的培育時間,實現對成本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科學合理的選擇林地,有效改善林地種植品種單一的情況,創造集成效益。
(二)結合市場需求對樹木進行培育。在探索林業集約化生產的過程中,要想創造出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就需要對市場上林木需求情況進行統籌分析,進而結合市場需求對樹苗進行合理的選擇,希望可以進一步增強林業生產的針對性,實現生產和銷售的有效對接,為林業生產現代化建設提供良好的支持。
五、加強制度建設,控制生產進度
在發展林業經濟,優化林業生產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生產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也會對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應該結合具體的生產工作需求,探索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產制度,保證林業生產實踐探索中對各項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并且對各部門工作人員的職責進行有效的明確。借助制度的保障促進林業生產管理工作的全面貫徹落實,在提高生產管理實際效果的同時也實現對生產進度的科學控制,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產出,在加強林業生產生態化建設的同時促使林業生產活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為林業生產在現代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和保障。只有這樣,林業生產工作才能夠實現新發展,在現代社會中為林業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提供有效的支撐。
六、兼顧林業生產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
林業生產兼顧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主要有以下幾條措施:①規模化造林,從提高經濟效益、生態效應、景觀效果出發,成片造林,大力發展經濟果林、苗木基地、速生豐產等經濟林地;②多樣化造林,采取多樣化的以林還林方式,發展苗木養林、林木加工養林、經濟果林養林,或采取林禽結合、林菜結合、林苗結合、林果結合等方式,提高林地的產出和經濟效益;③林農結合,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及成果,利用科學的生產管理方法,以林為主,林農結合,多種經營,推廣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兼備的喬灌混交、林草間作、林藥間作等種植方式,從而逐步形成具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林業生產發展模式,在創收的同時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的綜合效果。
總之,要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證營林生產的可持續發展。良好運行的林業生產是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除了要認識到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提高生產效率,還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生產模式,做好市場調研,優化林木品種,培育經濟林木,在保證林業生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實現林業生產的生態化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聶文俠.淺談林業種苗管理措施及生產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0(3)
[2] 韋國熙.加強林業生產管理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08(6)
[3] 曹亞梓.淺談林業生產的管理措施[J].工程技術:全文版,2006(8):218
[4] 宋各偉.淺談林業生產的管理措施[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