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信息服務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在闡述大數據涵義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所面臨的三大挑戰:文獻資源建設不足,用戶改變圖書館核心地位,信息服務范圍狹窄,并提出了四點建議:建立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架構以讀者個性化服務為核心的信息服務體系,建立知識服務平臺,完善專業參考館員制度。
關鍵詞:大數據;圖書館;信息服務;挑戰;建議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圖書館作為信息中心,將面臨著大數據浪潮的沖擊,因此,圖書館的管理者需要創新思維,將大數據引入圖書館信息服務之中,提升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能力與水平,以滿足讀者個性化服務的需求。
一、大數據簡介
麥肯錫在《大數據:創新、競爭和生產力的下一個前沿領域》報告中指出“數據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逐漸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而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運用將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首次提出了大數據概念。之后,業界對大數據進行了多個定義,但截至目前還未形成統一,只是對大數據的認識達成了一個共識,即:大數據的“大”不是只代表海量,復雜化、多樣化且極具價值也是其屬性。為此,IDC總結了大數據具有的“4V”特性,即種類多(Variety)、流量大(Velocity)、容量大(Volume)和價值高(Value)。大數據是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合集,尤其是非結構化數據占了80%,處理技術非常復雜。大數據具有大量化、多樣化、快速化、密度低的特點[1]。
二、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挑戰
(一)文獻資源建設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數據量資源都只限于校園網用戶使用,外部人員和外部網絡無法使用。同時,由于現在各個圖書館異構系統的需求,大數據時代需要建立數據的統一標準。雖然數據都在提倡數字化建設,然而卻忽略了各個圖書館之間的合作,造成各種數據資源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而且高校圖書館的數據庫大部分都是購買的,很少是自己開發的,所以提供的服務僅限于數據目錄檢索和數據導航,定制化的服務提供甚少。
(二)用戶改變圖書館核心地位
隨著信息服務的機構逐漸增多,圖書館已經不再是用戶獲取信息的唯一途徑了,圖書館的核心地位受到了動搖。用戶可以通過網絡來搜索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且網絡提供的信息豐富,搜索途徑快捷方便,使用戶不出家門便知天下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服務逐漸多元化,如競爭情報服務、主題跟蹤服務等服務都是傳統圖書館所無可比擬的。
(三)信息服務范圍狹窄
傳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已經滿足不了用戶的信息需求了,要想圖書館與時俱進,必須要根據用戶的信息需求,利用新的技術手段來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并且要在服務范圍、項目及模式上有所創新,實行開放性服務,以“大數據”為基礎,圍繞從數據匯聚到信息加工、知識服務、智慧服務4個層次展開服務。
三、大數據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建議
(一)建立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
大數據時代的文獻資源建設就要加強館藏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加快館藏資源信息化進程,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開發出既能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又有屬于本館特色的文獻資源數據庫,并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開發,分專題再創造,把網絡上無序的信息資源整理成有序的信息資源,為用戶提供方便的信息查閱平臺,并將其數據庫納入全國乃至全球的信息網絡,使文獻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二)架構以讀者個性化服務為核心的信息服務體系
圖書館首先要加強組織管理、各種資源建設管理,以及有效的培訓、激勵、分析評價措施等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務體系。其次,鼓勵他們多提建議,甚至可以開通電子郵件,接受用戶提供的有價值的信息,并付給適當的報酬,讓用戶也參與到圖書館的建立信息服務體系中來,如讓他們參與交互式參考咨詢、資源建設及服務評價等部分管理工作,這樣可以引發用戶利用信息的積極性,也為圖書館增大了信息提供范圍[2]。這樣能夠讓圖書館清晰把握用戶的信息需求及意愿,并能分析出用戶的信息行為及其知識應用能力,實現架構以讀者個性化服務為核心的信息服務體系,并根據讀者研究與交互數據分析、利用的能力,從海量數據中挖掘有用信息,建立用戶檔案與模型并做好跟蹤服務、知識關聯服務、先覺性服務,讓用戶感受到在圖書館享受信息服務的樂趣[3]。
(三)建立知識服務平臺
建立知識服務平臺是以建設智慧圖書館為基本要求,利用傳感技術、適配技術、虛擬化接入技術、大數據知識服務終端交互技術等,集獲取、存儲、組織大數據及共享、交易服務資源等為一體的智慧平臺,它具有數據源層、基礎支撐層、數據流轉層、知識服務平臺層等體系架構[4]。
(四)完善專業參考館員制度
當代學科專業不斷細分,從而產生了許多邊緣學科,這就要求館員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而參考館員除了掌握文獻管理專業技術外,還要掌握多個領域的學科知識,他們熟悉一門基礎學科和相關學科的知識。而多個不同專業參考館員形成的團體,就能根據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來有針對性地為讀者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他們根據用戶的需求,將信息資源進行分類整理,實現資源導航,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來實現用戶的方便檢索,并能快速回答用戶的檢索提問。通過完善專業參考館員制度,從而實現了圖書館的個性化信息服務[5]。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要想圖書館與時俱進,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就要勇于迎接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通過先進理念的運用和新技術的支撐,積極解決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發現的大數據問題,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在大數據時代中能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參考文獻:
[1]陳慶標,李風. 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 知識經濟,2016,(1):153
[2]王捷.大數據時代下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對策[J]. 現代情報,2013,(3):81-83
[3]桂定君.基于大數據的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研究[J]. 河南圖書館學刊,2014,(1):111-113
[4]向大數據知識服務:大數據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EB/OL].[2018-02-26].http://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5/30806.html
[5]易冬梅.個性化服務是今后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方向 [J]. 情報業務研究,2004,(5):122-123
作者簡介:韋莉莉(1982-),女,館員,2010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士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