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杰
摘要:新媒體的迅速發展和崛起為傳統新聞媒介特別是電視新聞帶來了嚴峻挑戰,在傳統新聞理念下的電視新聞編輯,在新聞操作中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難以解決的困境。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其面臨著行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和挑戰。而作為電視編輯,其在整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面臨著不得不改的困境。而對于他們來講,在新媒體時代,必須通過思維創新和能力創新實現其新聞編輯能力的提升與新聞操作思維的徹底轉變。以互聯網思維來做新聞,以創新理念來做新聞,為新聞開辟更為廣泛的話語形式。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電視編輯;創新能力
新媒體是媒體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這不僅給電視媒體的操作和改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還可以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的內容操作,完全可以與互聯網媒思維相結合,以形成具有明確指向的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操作及發展的基本路徑。作為電視新聞編輯來講,在新媒體時代,要積極培養互聯網思維,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電視新聞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以互聯網話語為主要形態的發展趨勢。
一、電視新聞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改革的內因與動力
新聞媒體作為老牌傳統媒體,其操作方式和內容表現手法,已經相當成熟。而在這種相對穩定的操作環境和表現方式的引導下,當前我們的電視新聞卻呈現出一種內容空泛、表現手法單一的尷尬現狀。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視頻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沖擊著電視新聞的發展。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開始由對電視新聞的關注轉向對網絡的關注,而觀眾的流失、收視率的下降使得電視新聞模式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電視新聞發展到目前這一階段,與網絡新聞相比,其呈現出難以匹敵的劣勢。
(一)新聞內容空泛單薄,整個電視新聞的表現力差。以會議新聞為例,從中央級媒體到地方縣市級的電視新聞單位,其在整個新聞媒體當中占用的新聞資源是最長的。但是,從信息傳播的效果來看,這種操作方式和操作內容并不能得到觀眾的認同。相反,以門戶新聞網站為例,其對會議新聞的整合卻呈現出良好的態勢。其在內容性、整體表達上具有廣泛的話語空間。
(二)當前電視新聞在報道形式上往往過于單一。電視新聞對新聞事件的解讀往往流于表面現象,而對新聞事件背后的事件邏輯鏈條卻缺乏足夠分析。這種報道形式往往只是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而無法讓觀眾去體會到其背后的整個經過。對新聞媒體而言,新聞報道是信息傳遞的工具,可以將信息通過新聞現場到觀眾之間的一種簡單遷移,而且在新媒體環境下,其對視頻新聞的操作形式也呈現多樣化的態勢。
(三)當前電視新聞的時效性往往遠遠弱于新媒體。現在隨著即時通訊工具的飛速發展和應用,其在新聞傳播當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傳統新聞操作方式要實現從新聞現場到播放,中間需要經歷一個新聞制作的整體過程。而新聞制作的過程影響了新聞傳播的速度及效果。在新媒體環境下,這種信息傳播的方式則往往是即時發布的,從新聞現場到受眾,這種傳播方式使得其新聞內容能夠保持足夠的新鮮度。這恰恰是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努力和改進的方向。
二、媒介融合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媒體融合不僅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還是在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的基礎上的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其中包括技術的融合和經營方式的融合。作為電視編輯人員,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應該緊緊把握以下幾點,以應對媒介發展環境的現實道路。
第一,注重新聞懸念的設置。如今各種新聞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提升新聞的受關注度已然成為門戶網站和電視新聞編輯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新聞記者確立選題標準時,要從新聞價值的五個方面出發,而其中趣味性與懸念設置有異曲同工之妙。 新聞事實中的趣味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奇異現象和人情味。但這并不意味著要走旁門左道而放棄新聞的顯著性和重要性,這是要將新聞事實中最具有戲劇化色彩的那部分拿出來,保持足夠的噱頭,能在讀者閱讀新聞的第一時間抓住讀者眼球,吸引受眾,使得他們對新聞保持新鮮度和敏感度。
第二,對新聞細節的把握要有的放矢。一個十幾分鐘甚至幾小時的新聞事實如何用一個新聞稿件和新聞鏡頭表現出來且同時吸引受眾、讓觀眾感同身受呢?從表現角度和表現方式來看,由于新聞現場具有多樣化的特征,因此在媒體篩選播放內容時,要十分的注重細節選取。
第四,強化新聞事件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前面我們已經講到新聞具有敘述功能,而這也是其基本功能。但越是基本的功能在創新時越是會遇到瓶頸。強化新聞事件的完整性就是要強化新聞的敘述意識。在媒體競爭激烈的當下,許多媒體為博取關注度對新聞事實斷章取義,對新聞的構成要素中的起因、經過、結果均進行人為篡改,導致新聞失實。加強新聞的完整性就必須要求實事求是。同時,對于許多在發展中的新聞,編輯記者要有追蹤報道的意識,將后續新聞事件內在的沖突表現出來,以推進整個新聞事件的發展。特別是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可以通過其他媒介形式與內容的互動延伸,不斷推進新聞事件敘事方式的拓展[4]。
三、新聞編輯要提升自身素養及創新思維能力
作為電視新聞編輯,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必備素質,要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跟隨時代的政治理念變化而不斷提升;其次,也是關鍵的一點,要提高對新媒體的使用能力。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新聞搜集、編排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電視新聞編輯要善于運用各種新興媒體,如微博、微信等,這不僅可擴大新聞線索來源、新聞意見的多方面性,更能提升編輯自身的媒介素養,這種素養不僅僅是有利于自我,更有利于提高全民媒介素養。作為電視新聞編輯,要善于利用網絡,提升自身創新能力。這里所說的創新可以時在原有基礎上的更新,也可以是徹底的改變。
總之,網絡媒體以超乎想象的巨大力量進入到了大眾生活當中,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和娛樂方式,對電視媒體構成了巨大威脅。電視新聞編輯要在新媒體環境中去不斷尋找電視新聞媒體的新位置,在網絡的世界中為電視新聞媒體開辟具有時代意義的生存空間,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創作出更有輿論價值的新聞節目。電視新聞在與新媒體競爭中,尋求編排上、形式上的創新是必然的選擇。這也對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全方位素質,真正在內涵和形式上豐富節目,帶給觀眾深刻的視聽享受。
參考文獻:
[1]朱越明.芻議培養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J].新聞傳播,2013,9:31-32
[2]杜江毅.淺談如何開發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J].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1,2:20
[3]齊斌.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質[J].神州,2014,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