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飛
摘要:時代在不斷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社會各個行業都有新的發展,其中煤礦業的發展尤為突出,對于煤礦開采的安全問題也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就目前煤礦開采的現狀,著重分析煤礦一通三防工作中遇見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規避策略,期望能給煤礦一通三防工作給予一定的幫助,努力改善煤礦開采的安全問題,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的同時保障企業的經濟利益。
關鍵詞:煤礦;一通三防;風險;規避策略
引言
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雙重帶動下,我國對于能源的開采和使用量呈現成倍增長的趨勢。隨著石油、煤炭的頻繁開采,出現了很多追求利益、不重視安全管理的企業,這些企業一旦忽視安全管理,勢必會造成煤礦事故的發生。近些年來,煤礦事故頻頻發生,在這一背景下,眾多煤礦在國家的監督下開始使用“一通三防”安全管理體系進行煤礦生產操作的規范。
一、煤礦“一通三防”概述
(一)煤礦“一通三防”的概念
目前煤礦安全生產中,主要使用的技術管理工作是一通三防。一通是指礦井通風,三防是指防煤塵、防瓦斯爆炸、防火災。
(二)進行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
煤礦開采需要在地下作業,因此所有開采使用的機械設備都會運送到礦井,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就會破壞機器的運轉從而發生機械故障,嚴重一點還會徹底損壞機器。同時,在進行煤礦開采工作時,礦井之間是相互連通的,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就會波及到其他通道,如果發生隧道坍塌事故,在空氣密閉的情況下礦井內會聚集大量的可燃氣體,當可燃氣體到達一定的數量時,就會產生連續爆炸現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做好一通三防工作,可以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
二、煤礦“一通三防”存在的主要風險
(一)隨意開采深度的增加,礦井供風能力不足
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對于煤礦的需求也在不斷地增加,但是,煤礦資源有限,煤礦開采強度過強,導致開采難度增加,開采的地質條件也越來越復雜,地質復雜也增加了安全隱患,導致更多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現階段很多小煤礦開采商為了節約成本,從經濟利益出發,在沒有足夠安全的情況下冒險進行工作,導致瓦斯、煤塵爆炸等事故。很多煤礦開采商都不重視“一通三防”工作,從業人員沒有安全意識,安全素質較低,有些煤礦開采商開山挖煤的時候都有計劃,如果按照原計劃開采煤礦,基本上是不會出現安全事故的,但是,在實際的開采過程中,很多開發商都沒有按照原計劃進行開采,例如,原計劃招收的固定工人,在開采的過程中會因為各種情況退出煤礦生產第一線,煤礦開采商為了不影響工程,會招一些新員工,這些新員工都是一些農民輪換工、合同工,這些人都沒有開采煤礦的經驗,而且迫于緊急地工程并沒有進行嚴密的培訓,這些工人操作技術相對較低,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存在僥幸心理,沒有重視到安全隱患,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事故發生。
(二)防火設施技術滯后
防火是煤礦井下作業的關鍵,做好井下防火管理是重點。所以,必須建立健全煤礦井下防火、滅火的檢測、管理體系,加強井下坑道內氣體質量檢測,對可燃氣體要進行實時監測。當前存在的問題:防火池未設立或不達標、巷道內未鋪設防火管路、在煤氧化中的阻化劑研究方面力度不足等。對井下配備的各類滅火設備、設施要經常檢查,避免出現火情后滅火設備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如果滅火設施及設備到期或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時更換。
三、煤礦一通三防工作中的規避措施
(一)瓦斯的防治
由于近些年對于煤礦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煤礦開采的強度也隨之不斷增加,安全問題也成為了各個煤礦開采商最關注的問題,一通三防工作貫穿在礦產生產的各個環節,一通三防工作主要從防瓦斯開始,瓦斯是一種爆炸性氣體,瓦斯對于井下的員工有極大的威脅,但是瓦斯也是不可避免的,瓦斯在礦井中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有效的通風才能降低瓦斯的濃度,減小瓦斯爆炸的機率,所以,在開采煤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通風來降低井下瓦斯的濃度。還要加強火災的防止,外源火災和自然火災是煤礦火災最主要的兩種火災形式,由于這兩種火災形式不同要相應的采取不同形式的防止措施,外源火災主要杜絕明火,采用一些不可或者不易燃燒的器材進行開采,自然火災主要是要在礦井中設置消防供水系統,在井下設置輸送管,保證如果發生自然火災,能夠把水送到火災現場,防止火災進一步惡化,盡可能的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二)做好培訓工作,加強隱患排查
除了煤礦企業自身對安全問題的忽視,大部分煤礦事故的發生都是施工作業人員操作不規范、操作失誤所引起。首先,要加強作業人員的培訓,規范操作流程、提升安全意識,并且讓其熟知在開采工作中常出現的問題。其次,要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讓他們知曉“一通三防”工作的每一個要點,對于關鍵的工序能夠確切的掌握,并且要培訓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做好一通三防知識的教育和宣傳工作,同時要注重對一通三防隱患的排查。最后,要配備相應報警設備,以便在發現問題時可以及時的上報給工作人員。
(三)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礦井火災根據著火原因,可分為自燃火災與外源火災。自燃火災是煤炭等易燃物在氧化作用下,發熱并且熱量積累到燃點后自燃造成火災,以巷道煤柱、采空區、巷道頂煤及周邊供氧充分、煤體破碎位置多見;外源火災是因爆破、明火、電路短路等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災,主要在采掘面、大巷、井筒等地點多發。對自燃火災,主要采用注漿、封閉等方法治理,對外源火災,主要采用直接滅火方法處理。在煤礦防火中,采用儀器監測與人工檢測結合的方法,配備相關的滅火設備及設施,定期對滅火設施進行檢查,避免火災發生后設備無法使用的現象出現。
結語
煤礦企業要想實現安全生產就必須做好“一通三防”工作,分析本單位“一通三防”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對策,嚴格貫徹落實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的要求,確保煤礦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鵬飛.煤礦一通三防工作中的風險分析與防范措施[J].能源與節能,2015(4):23-24
[2]尹海濱,王保國,張曉東,等.淺析煤礦“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現狀與風險規避對策[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26):108
[3]翟林安.煤礦“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現狀與風險規避對策[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5(8):108-109
[4]曹文德.淺談煤礦“一通三防”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J].科技資訊,2012,26(0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