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晶晶 張鵬飛
摘要: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目前面臨發展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有著密切關系,本文以文化生態學為視角研究當前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策略,為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態學;傳承與發展
一、文化生態學視域下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困境
(一)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態生存的土壤正在消失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全球化浪潮的推進。在這一背景下,云南各少數民族原來的民族特性正在減弱,各民族的民族特性正在向同質化的方向發展。這就使得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賴以生存的生態土壤正在消失,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云南省少數民族生存環境變化較大。隨著經濟的發展,云南省精準扶貧的推進,以前生活在偏遠山區、茂密叢林中的少數民族同胞逐漸走了出來。收入的增加和國家整體搬遷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人們住進了現代的公寓,開始了城市的生活,鍛煉身體的方式也隨著居住環境的改變和改變,以前部分傳統的體育項目沒有了開展的環境。
第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部分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以前需要在田里勞作的生活,逐漸被進城務工所取代。一些來源于勞動生產的傳統體育項目將不再開展。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傳統節日的地位也逐漸下降,人們不再重視,就算開展也只是為了懷舊而已,沒有經過生產勞作的年輕一代也不能充分了解這些傳統活動的意義,以前的一些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傳統體育項目將淡出年輕一代的日常生活。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正隨著少數民族人們生活環境和生產方式的改變而逐漸衰落。
(二)外出務工人數增加及現代體育項目的沖擊使得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后繼無人
云南少數民族同胞多生活在偏遠山區,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大山,到城市務工或經商,從而追求更富足的物質生活。很多年輕人出去了就不再回來,即使回來了,也不愿意學習本民族的傳統與項目,對本民族的文化缺乏認同感。
除此之外,現代體育項目也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隨著廣播電視的發展,即使比較偏僻的少數民族村寨也可以通過電視了解很多現代體育項目,這些現代體育項目宣傳手段較多,并包含很多現代元素,對青少年具有較多的吸引力。那怕是在民族地區的學校里,開展的基本上都是現代體育項目,現代體育項目成為了學校體育教學的主流。越來越多的孩子對本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沒有興趣。種種跡象表明,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已經出現了后繼無人的境地。
(三)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開發時不夠重視其文化價值
在經濟社會,經濟動力往往是人們完成工作的根本動力。目前,在利益的驅使下,對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發基本上不會重視該項目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多是將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旅游產品來讓大家消費。在旅游業極度發達的云南省,很多民族旅游景點都可以看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表演,游客們還可以參與其中,但這些游客雖然體驗了項目,但對這些項目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一無所知。政府部門,在對這些項目進行開發時,也只是看到了它的經濟價值,盲目的推出一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對這些項目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宣傳不到位。長此以往,這些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雖能夠保留,但也只是空有其表。
(四)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自我調適滯后
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現代體育的沖擊下,發展空間逐漸變小,慢慢陷入了“生存困境”,其自身原因就是自我調適滯后所引起的。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再其形成和發展的數百年的歷程中,很長一個時期都是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很少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和侵蝕,長此以往,難免形成了故步自封的境地。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面臨著突如其來的沖擊,顯著措手不及。目前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面臨的生存困境,從本質上來看就是“文化適應”的問題,這也和文化發展的規律相一致。
二、文化生態學視域下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一)優化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生態環境
目前,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壞,原因是多方面的的。當務之急就是要逐漸優化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生態環境。首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有它固有的生存土壤,國家在發展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一定要有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意識,在對特別貧困的民族村寨進行異地搬遷的時候,要為少數民族同胞開展傳統體育提供場地和設施。
此外,要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要鼓勵少數民族村民利用當地特有的資源,發展經濟,吸引更多外出的村民返鄉創業,把人留在當地,為當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提供后備人才。
(二)對原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改造和整理
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眾多,部分項目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消失,這也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對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原則。要對每個項目都進行保護也是不可能、不現實的事情。首先要對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挖掘和整理,祛除糟粕保留精華。對部分項目還有要進行改造,加入現代元素,使這些項目于與本地區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相適應,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項目。當然在對這些項目進行改造時,千萬不能忽略了項目本身所具有的民族傳統意義。不僅要讓人們參加這些項目,更要讓參與者明白這些項目的文化內涵。
(三)與學校體育相結合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專門人才。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入學率也逐年提高,學校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國家近年來也越來越重視學校體育,在云南省民族地區的學校體育中增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利于更多的學生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調動廣大青少年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熱愛,增加他們對本民族體育文化的了解,讓他們自愿成民族文化的傳承者。此外,在民族高校,設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門人才。
(四)將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大眾健身相結合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健身中來,云南省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項目,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鍛煉價值。政府部門應該鼓勵民間體育體育團體,組織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讓參與體育鍛煉的人們,有機會接觸和學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激發大眾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熱愛。在大眾健身中加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不僅能夠豐富大眾健身的內容,還可以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行宣傳和推廣,有利于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和發展。
(五)對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實施動態化的保護
對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和傳承是當代人的歷史使命。對文化的保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合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并且要根據時代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還要保持其原有的文化特色。我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不能像對歷史文化那樣陳列在博物館讓人觀看,這種保護屬于靜態保護。我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挖掘和整理,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我們要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行開發和利用,讓你其跟得上時代要求,充滿活力,真正的扎根于民眾之中。我們還要盡力提供適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環境,促進其進步。
(六)樹立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的一種認同。今年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著西方現代體育文化的巨大沖擊,慢慢的被邊緣化,以至于陷入了生存危機。很多人甚至認為這是由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落后引起的,對自己的民族文化缺乏自信心。重建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生態,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先樹立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自信。要樹立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強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研究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獨特內涵,挖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優勢,與現代體育文化形成互補。整理和發展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必須要引入現代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形成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理論體系,讓更多了人了解和認識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樹立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自信。
三、小結
著社會的發展,外文化的入侵,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生態遭到破壞,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態生存的土壤正在消失,外出務工人數增加及現代體育項目的沖擊使得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后繼無人,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開發時不夠重視其文化價值,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自我調適滯后。為了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必須優化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生態環境,對原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改造和整理,與學校體育相結合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將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大眾健身相結合,對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實施動態化的保護樹立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美)唐納德·哈迪斯蒂.生態人類學,郭凡、鄒和譯[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2]姚重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張濤.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態學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
[4]李松杰,李興華.文化生態學視角下的景德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3,09
[5]鄧輝.卡爾·蘇爾的文化生態學理論與實踐[J].地理研究,2013,10
作者簡介:陸晶晶(1985—)女,河南洛陽人,保山學院體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