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備課是上課的準備,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是教師個性智慧的結晶。校對教師的備課檢查應該打破框框,改變思維,刪繁就簡,講究效益,引導他們放棄完美,追求突破,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筆者從初中語文教師備課的反思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初中語;教師備課;教案;反思
備課是上課的準備,是上好課的前提。目前我校初中語文教師備課中仍存在一些不盡人意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追求形式的完備,忽視備課內容本質
教師備課重點究竟應放在什么位置?顯然,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和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教師備課主要精力應放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材思路、設計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難、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思想道德品質上。但現(xiàn)實狀況是,教師備課就是抄寫、復制、克隆教案,按固定格式填空,填滿萬事大吉。學校查備課也僅是查學期教學計劃、進度計劃、單元教學計劃,每一課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業(yè)布置、板書設計、課后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是否完整,數(shù)量是否達到要求,書寫是否認真,教案詳細與否等。在整個備課過程中,教師用于鉆研教材、分析學情精力很少,大多精力用于抄寫教案,本末倒置現(xiàn)象比比皆是。這樣的手工勞動,幾乎沒經過自己大腦過濾的備課,既加重了教師抄謄之勞,又無補于提高教學效益。實際上,備課應是長期積淀的隨時感悟,而不應是一時的偶有所得;備課應是刻在心中永難忘懷的教學藍圖,而不應是寫在紙上供人查驗的抄寫紙片;備課應是形式內容俱佳的美好篇章,而不是徒有其表的花拳繡腿。
二、 “八股”,“雷同”不是巧合,缺乏創(chuàng)意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本質在于創(chuàng)新,備課則是教師個性智慧的結晶。由于每節(jié)課教學內容不一樣,所處的具體情況和經歷的過程不相同,每一節(jié)課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復的、豐富而具體的。俗話說:“年年花開花不同”,因此,備課應該百花齊放、各具風采,充滿創(chuàng)造性。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一是鉆研教材不深,未吃透,依葫蘆畫瓢;二是學校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備課有統(tǒng)一的條條框框模式,要求詳盡繁瑣;三是尚未形成包括備課在內的教學創(chuàng)新獎勵機制,教師缺乏動力;四是備課組集體備課流于形式,走過場。
三、依賴教參、教案、備課沒有活水來
不少教師備課只認教參,成為教參“虔誠的崇拜者”“忠實的執(zhí)行者”。依據(jù)教參確定教學目標,定位教學重難點,構思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更有甚者,有的借助網(wǎng)絡;有的花錢購買教案生吞活剝、照抄照搬。誠然,備課時參考教參并沒有錯,但“參考不等于照搬”,須對其進行去粗取精、去虛求實、披沙揀金的加工處理。教參只是素材、例子、資料庫,而不是放之任何時候、任何課上、任何群體皆準的備課法寶。
社會瞬息萬變,學生千差萬別,教師的備課也須適應社會、學生的需要,多方充實、完善資料,呈現(xiàn)多元、多變、多彩的特征,真正做到與時相宜、與時俱進。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課堂教學中不確定的因素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以適應課堂教學改革形勢的需求。一位國外教育家說過:“兒童的教育是一種充滿不確定的事。”正是有了這種“不確定”,課堂才有了生命與活力,師生才有了智慧和創(chuàng)造。所以,單純地備某一教學內容的文本教案越詳細、越具體,就越會束縛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因為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課前“預設”的越多,課上師生的自由空間就越小。為此,筆者認為;學校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備課檢查應該打破框框,改變思維,刪繁就簡,講究效益,引導他們放棄完美,追求突破,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學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雖然,必須辨證地看待簡化備課這件事,簡化的是煩瑣的書寫和機械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強化的是思維的過程、創(chuàng)新的設計和教后的反思。解放的是教師的思想,揚棄的是形式主義的做法。備課不比書寫是否清楚(教案只是講課教師自己的教學方案,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是否具體(太具體詳細反而凸顯不出重點,被具體詳盡的內容左右),比的是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不比備課本的形式(內容才是靈魂,內容永遠重于形式),比的是教學中的實際效果(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才是好貓),教科書上圈圈點點、圖圖畫畫可以,“活頁備課”可以,“電腦備課”可以(學校領導把“電腦備課”“電子版教案”視如洪水猛獸,視這種教師是最“懶墮”的教師,有失偏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為提高教學效益服務。當然,這首先取決于教師的強烈的事業(yè)心和工作責任感,取決于領導對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同時,要注意分類要求,對新參加工作的教師,應要求他們備課注重規(guī)范,以錘煉青年教師備課的基本功;對中老年教師,應要求備課有創(chuàng)意,在教學改革上下功夫;對優(yōu)秀教師,則要求他們重在總結經驗,幫助形成教學理念。在評估中,還要注重實用性,淡化應檢性,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備課格式,以體現(xiàn)個性化教學的風格,促進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書寫中解脫出來,使備課不再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