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飛
聽覺下降易癡呆聽力障礙的原因多種多樣,除遺傳因素外,也可能與腦膜炎、麻疹、腮腺炎等傳染性疾病,以及長期暴露于噪聲之中或衰老等因素有關。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張道行說,聽力下降或耳聾,會對生活、心理、健康產生較大影響。老年耳聾對生活影響最大,由于接收信息量少,對大腦刺激減少,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下降,容易患老年性癡呆。
保護好聽力要從胎兒開始,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和兒童期免疫接種,先天性重度耳聾在1歲之前及早治療。預防麻疹、腦膜炎、風疹和腮腺炎等疾病,嚴格控制使用耳毒性藥物。已出現聽力障礙者,可通過手術、安裝人工耳蝸或戴助聽器等手段改善聽力。生活中也要注意遠離噪聲,使用耳機時注意控制耳機音量。
老年人出現視物模糊、眼部不適等癥狀時,可能不僅僅是因為眼睛老花,也可能是患了眼病,應及時治療。
視力下降還可能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征兆;高血壓患者的視網膜容易出現水腫、出血和滲出,也會引起視力的改變。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神經訓導康復中心主任趙文汝建議,維持健康的視覺,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看電子產品要保持合適的觀看距離、角度,每30分鐘休息一下。綠葉蔬菜和富含ω-3脂肪酸、類黃酮的食物對視力有益。戴太陽鏡可避免眼睛受到紫外線傷害,降低患白內障的風險。建議45歲以上人群每年定期檢查一次眼底、眼壓,有眼病家族史的人還需做視網膜電圖、眼電圖等檢查。
北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宋海濤說,嗅覺一般不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明顯下降,引起嗅覺下降最常見的原因是病變。比如感冒或病毒引起的鼻炎和鼻竇炎,會影響患者的嗅覺;2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嗅覺功能障礙。
有研究證實,經常鍛煉的人出現嗅覺障礙的概率較低。因此,不妨適當做一些嗅覺訓練,可提高嗅覺能力,比如每天花上幾分鐘輕輕地嗅熟悉的香味,如檸檬和玫瑰的香味。

味覺的下降與嗅覺、心理、疾病等多種因素有關。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可預防味覺功能減退,應少喝甜飲料,少吃含防腐劑的加工食品。味覺恢復治療中,可適量加一些鹽,也可加入咖喱等增加風味。老年人味蕾細胞再生速度較慢,多吃一些西藍花、卷心菜等蔬菜,烹調時適量加些大蒜、洋蔥、調味醋,可提升口感。
人的觸覺下降可能是神經系統病變的征兆,大腦中樞神經出現損傷,比如患者有偏癱、腦卒中、腦外傷等,會有麻木的感覺。觸覺下降,會影響關節、肌肉和肌腱的傳感器,人更容易摔倒。
美國迪堡大學心理學家馬太·赫滕斯坦發現,身體接觸能快速而準確地傳情達意,有效地改善人際關系。跳舞、打球、遛狗、擁抱愛人、親吻孩子等活動,可幫助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敏度,幫助恢復觸覺。到戶外走走不僅讓人心情更好,而且多呼吸新鮮空氣會使人們提升自信,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