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醫院藥劑科 劉 琛 褚燕琦
不少老年人覺得去一次醫院不容易,常向醫生提這樣的要求:“多開點兒吧,再給我開點兒其他藥備用。”殊不知這種囤藥的習慣很不好,一定要改掉。
據統計,我國每年家庭浪費的藥品價值超過100億元,這相當于1000多萬人口一年的口糧。很多家庭都有小藥箱,如果家庭小藥箱得不到定期的整理,就會產生過期藥品。大多數過期藥都會被扔掉,但有一些患者出于“節儉”的考慮服用過期藥品,不僅療效不佳,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好多人希望多開一點抗菌藥,一次吃不完就儲存在小藥箱中,等自己或家人生病的時候能及時用到。這些藥物真的需要家庭常備嗎?答案是否定的。
抗菌藥物是處方藥,是需要醫生診斷病情后才能使用的藥品,不宜家庭常備。如感冒的病因很多,可能是病毒引起的,也可能是細菌或特殊病原體引起的,需要由醫生在患者就診時做出專業判斷,合理用藥。
有些抗菌藥物使用前需要患者在醫院進行皮膚過敏試驗,皮試陽性的患者不能使用,如阿莫西林等。
有些抗菌藥物成年人可以使用,但兒童不能使用,如左氧氟沙星、米諾環素等。
因此,患者每次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時,均應到醫院就診,由醫生給出專業建議并開具適當療程的藥物。
不少家庭的小藥箱中還經常備一些治療感冒或咳嗽的復方口服溶液劑,如復方氨酚美沙糖漿、美敏偽麻溶液等。
這些復方制劑很可能與一些片劑劑型的復方抗感冒藥成分相同,重復使用可能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傷害。而且,口服溶液開封后不能長期儲存,以免藥液發生變質。
此外,有些口服溶液中含有乙醇,如藿香正氣水,它與頭孢菌素類藥物合用可能發生嚴重的雙硫侖反應,出現惡心、嘔吐、眼花、嗜睡、幻覺、血壓下降等癥狀,并伴有意識喪失。

有一些老年人喜歡囤積中藥或者膏藥。有位大媽因為腎結石經常腰痛,所以,常在腰部貼膏藥,結果因皮膚過敏,導致腰部皮膚大面積剝脫而入院。這都是不正確自我藥療。
一般疾病的藥物治療周期為5~7天,最多14天,如果醫生給您開了14天的藥,使用后病情未好轉,就需要到醫院復診。所以,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最好不要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