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峰
高壓開關是井上、下供配電系統的橋梁、紐帶,是井下供配電系統的首道“閥門”,是井下供配電系統中的首要關鍵環節部分,其運行的正常與否,直接關系到全部井下或局部采區的供電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而影響井下的安全生產。而隔離作為高壓開關的一部分,經常出現觸頭發熱現象、甚至燒損、燒毀現象,嚴重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及井下其它用電設備的正常運轉。因此,對高壓開關隔離觸頭發熱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防范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隔離觸頭發熱不能及時被發現,得不到及時的維護,長時間發熱會使觸頭燒損或燒毀,影響高壓開關自身的完好和正常運行[1]。
(2)隔離觸頭發熱,導致高壓開關自身燒損或燒毀,影響井下其下級其他設備,尤其是局部通風機、排水設備等的正常運轉,從而影響了井下的正常生產作業,甚至導致井下發生瓦斯超限、水淹巷道等事故,直接或間接影響井下的安全生產和礦井經濟效益[2]。
(1)井下個別操作人員的業務素質低、工作態度不認真,經常出現合閘不到位、出現“虛接”的情況,使電流通過隔離觸頭的截面、接觸面積減少,接觸電阻增大,因而觸頭發熱量增加,長時間運行出現觸頭發熱現象,甚至燒損、燒毀現象[3]。
(2)開關設備出廠安裝時或使用過程中檢修后觸頭緊固件松動,或操作人員操作用力不當,使接觸位置不正,導致觸頭壓力降低,觸頭接觸電阻增大,長時間運行出現觸頭發熱現象,甚至燒損、燒毀現象[4]。
(3)井下工作環境惡劣、設備安裝場所狹窄,開關設備使用過程中檢修、維護難以做到面面俱到。隔離觸頭檢修、維護不到位,觸頭因長時間運行使表面氧化,而出現接觸不良現象,引起接觸電阻增大而出現發熱現象[5]。
(4)為更快地完成生產任務,生產一線單位擅自調整高壓開關的整定值或甩掉保護,在負荷較大的情況下,出現開關長時間過負荷運行的狀態,引起觸頭發熱現象,甚至燒損、燒毀現象。
根據以上高壓開關隔離觸頭發熱的分析原因,以及井下高壓開關中隔離、斷路器兼有的特點,利用斷路器的控制回路,加裝部分控制元器件,對開關進行經濟、合理地改造,使高壓開關觸頭在超溫運行狀態時動作于“跳閘”,從而保護開關自身的完好和供電的安全[6]。
在年產量較小或負荷相對較少的小型礦井中,經濟效益相對較差,考慮到投入成本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高壓開關的隔離觸頭上改造安裝溫度控制傳感器,將其“常開”觸點并接于開關斷路器分閘回路中,當觸頭溫度超過設定溫度時,溫度控制傳感器觸點閉合而動作于“跳閘”,從而避免開關長時間運行在發熱狀態下而出現發熱現象,甚至燒損、燒毀現象。其原理如圖1所示[7]。

圖1 系統原理圖
(2)為避免高壓開關隔離“合閘”操作不到位情況的出現,對開關隔離進行改造加裝隔離行程控制開關,應用行程開關“常開”觸點串接于開關斷路器的啟動回路中,只有隔離合到位后方可對開關斷路器進行“合閘”操作,從而避免因開關隔離合閘不到位而出現的發熱現象。其原理如圖2所示[8]。

圖2 系統原理圖
在年產量較大或負荷相對較大的大、中型礦井中,經濟效益相對較好,為建設成現代化礦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如圖3所示,對井下高壓開關進行系統化改造,利用紅外測溫傳感器進行溫度實時檢測,利用上位機對其實現溫度實時在線監測,并與井下變電所電力監控系統進行合并,做到全程、全方位檢測-傳輸-監視,實現礦井電力調度自動化、智能化、綜合化,確保礦井供配電的安全、可靠,為保障礦井的正常安全生產奠定堅實的基礎[4]。
(2)建立健全職工培訓管理體系,使培訓常態化,加強電氣作業人員的理論、實踐培訓,不斷提升井下電氣作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質,使電氣檢修、維護作業制度化、標準化;加強設備管理,制定相應的制度,加大設備巡查、維護、檢修力度,從管理層面入手,維護設備的正常運行。

圖3 系統原理圖
通過對井下高壓開關隔離觸頭的發熱現象進行原因分析總結,并提出防護措施,以確保井下供電的安全、可靠,為井下安全生產奠定保障基礎。安全是礦井生產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隨著礦井現代化建設程度的不斷加深和延伸,礦井供配電安全已凸顯出其重中之重,必須從供配電的各個環節去抓好供電安全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