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松
如果想根本上避免發生安全隱患問題,確保煤礦開采作業的安全性,進一步轉變現階段煤礦企業的生產模式,不斷健全煤礦作業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制度,應當重點開展下列三項工作:第一,要健全煤礦生產各種制度體系,并且進一步改進煤礦開采工藝;第二,應當進一步強化煤礦生產監管工作的力度保證生產作業能夠順利的推進;最后,還用借助于科學的理論以及方法,保證整個開采過程可以順利、高效的完成。在采取了上述方法之后,便能夠確保煤礦企業不同部門之間能夠更緊密協作,在保證煤礦開采安全的前提下,構建出更有利于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監管體系,從而確保煤礦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均得以顯著提升。
進行安全管理工作具體流程設計過程中,水峪煤礦所采用的是“四自一保”管理模式,也就是在礦井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在礦井包含有效引導基礎之上,開展班組自主、職工自律、區隊自治以及專業自控的安全管理工作,確保把煤礦之中各個安全主體均能夠聯系到一起,確保在各個級別之中安全管理工作均能夠保持統一性。
要是出現了一些不安全的行為,便代表了有一些潛在隱患存在。所以,要求安全管理人員以及現場作業人員均應當進一步的提高自身警惕性,應當全面的對隱患進行排查,確保將隱患扼殺在萌芽時期[1]。水域煤礦在長期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之中,結合自身經驗,摸索出了安全隱患具體處理方法,相關流程如圖1所示。在該流程之中主要包含有兩條路線,分別為:安全隱患的排查工作→職能科室提出→業務科室處理→開展整改工作→實現安全高效生產;全隱患的排查工作→職能科室提出→上報分館礦長處理→上報礦長處理→上報集團處理→實現安全高效生產。

圖1 水峪煤礦隱患處理流程
水峪煤礦為了能夠確保開采作業的安全性,其在開展安全監管工作時,所采用的工作模式為三級監管模式,每一級均設置專人負責。首先,班長應當針對具體作業環節所出現的一些隱患進行全面的排查工作,而且還應當全面監督作業人員的具體工作情況,避免作業人員發生不安全行為,并把監管所得具體結果上報至區隊長,而區隊長則完成相應的審查工作,同時針對具體安全隱患問題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改方案[2]。而班長則按照所制定的具體措置開展整改工作,在整改工作完成后則再將相應的監管結果上報至分管礦長,然后再針對具體的監管情況開展審核工作。目前水峪煤礦所采用的安全監管體系能夠針對一些安全隱患問題加以監管,不過在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涉及的周期相對長,在具體問題處理過程中不夠及時。另外,在安全監管工作之中,也未能構建更為全面的規程制度,導致具體安全監管工作開展過程中目標不夠明確,同時,這還和科學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3]。
水峪煤礦已經構建了安全監管系統,不過,在其自身快速發展過程中,之前所構建的安全監管系統和現階段生產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矛盾。針對水峪煤礦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調研,在水峪煤礦之中自2012年到2017年期間,發生了多起安全事故,而這些安全事故之中,有將近2/3的安全事故都是因為目前水峪煤礦所采用的安全監管體系不夠健全,導致無法及時有效發現并處理安全隱患,才使得安全事故發生。而且,由此原因而導致的安全事故數量也呈現出了逐漸增多的變化趨勢[4]。
水峪煤礦現階段所采用的安全監管體系,無論是在報警處理過程、安全評估過程以及信息管理工程之中,均是采用以往所設定的方式與方法,而未能依照安全事故總結相關經驗加以完善,導致了安全監管體系無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防范作用,使得本來可以避免的安全隱患最終還是引發了安全事故。
煤礦開采作業時,要求設備應當處于穩定運行狀態之下,這和煤礦作業的安全性存在直接聯系。依照目前水峪煤礦的具體情況來看,自2012年到2017年期間,因為設備原因導致的事故次數高達26起,而從2015年至2017年期間,所出現的類似安全事故數量更是顯著增加。在對實際情況加以調查之后掌握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在2014年之后,水峪煤礦便未增添新的檢測設備以及儀器,同時目前所使用的一些檢測儀器以及設備也未能得到很好維護,導致設備維護工作不能發揮出真正的作用,無法全面對設備運行狀況加以檢查以及監督[4]。
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在水峪煤礦之中,開展安全監管考核工作時,依舊是通過人工的方式對相關信息與資料加以分析與計算,這樣導致工作效率非常低,同時相關的指標也不夠完善,具體流程欠科學[5]。尤其是在制定了三級安全管理制度之后,之前所制定的流程與現階段的實際需求適應性更差,所以,應當進一步的針對水峪煤礦在開展安全考核時,針對實際流程加以優化處理,從而確保信息系統的功能能夠得以更好發揮,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出現概率。在對安全監管流程進行優化時,主要是針對以下三個不同方面,即動態檢查流程、隱患錄入流程以及不安全行為管理流程。經過一定的優化改進之后,所得動態檢查工作單錄入流程圖如圖2所示。

圖2 動態檢查工單錄入流程
從圖2之中能夠得出,煤礦中的安全檢查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編制考核工作具體的標準,同時將這一標準準確的錄入至相應數據庫之中。然后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依照所制定的各項標準,細致、全面地針對煤礦生產流程加以檢查,同時將所得具體結果也錄入至數據庫之中,各個部門依照不安全監管系統之中的所錄入具體問題開展圣蓋工作,并將整改結果上報,再有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對整改工作加以復查[6]。這樣便能夠保證在整個安全監管過程中,能夠形成閉環式管理,最后系統依照對應的考核算法,針對安全整改情況加以計算與評價,形成考核表。經過優化改進之后隱患問題錄入具體流程示意圖如圖3所示。

圖3 隱患錄入流程
從圖3之中能夠看出,在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在編制了具體考核標準之后,同時會將所編制標準技術錄入至數據庫,而且也會把開展檢查的具體結果及時錄入至安全監管系統之中,而被檢查部門在進行整改處理之后,同樣借助于安全監管系統將整改結果上報到相關部門,此時安全監管部門便能夠根據系統的提示而開展復查工作,若是不進行復查則系統便會自動的發出預警信息,然后系統再依照特定的算法,針對錄入的隱患問題以及整改結果加以評價,形成考核表[7]。經過優化改進之后不安全行為錄入具體流程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不安全行為錄入流程
從圖4之中能夠看出,在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在編制了具體考核標準之后,同時會將所編制標準技術錄入至數據庫,而且還會將具體檢查工作之中發現的一些不安全行為同樣錄入至安全監管系統之中,此時安全監管系統便會針對不安全行為的人數以及次數加以統計,同時會把不安全行為歸入到員工的信息檔案之中,系統同樣會依照特定的算法,針對錄入的人員不安全行為問題加以評價,形成考核表。
在通過對安全監管系統進一步的優化與改進處理之后,能夠確保更為全面地記錄相關信息與數據,同時將此信息及時地反饋至控制室,特別是一些井下作業所出現的人員不安全行為,能夠更為全面地加以監管,同時依照多發不安全行為而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之前,多是在發生了安全事故之后才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而在對安全監管系統進行優化與改進之后,便能夠有效地預防安全隱患出現,及時發現隱患問題,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為煤礦生產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2)在經過優化與改進之后,使得整個考核流程變得更為科學與適宜,而且在考核信息獲取過程中也更為客觀與全面,使得安全監管工作的控制范圍得以拓展,能夠更好地實現全方位監控。而且,在安全監管過程中,能夠把所獲得數據儲存在數據庫之中,如此安全監管人員便能夠針對相關數據信息加以分析,從而尋找出隱患發生點,將相關隱患上報至煤礦領導,這樣便能夠讓管理人員更為重視,也可以針對具體問題制定更為適宜的防治方案,確保煤礦正常生產過程中,可以及時地將安全隱患排除[8]。
(3)在經過對安全監管系統的進一步改進與優化之后,能夠更加全面地對隱患問題、三違問題以及風險問題加以統計,將不同部門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圖表等方式加以呈現,可以讓人們更為直觀地了解目前的問題現狀,這樣也便于相關人員進行查看。在對所統計的數據信息進行全面分析之后,能夠發現各種隱患根本原因,這樣也更有利于今后開展整改與管理工作。
在科學技術快速進步的同時,未來煤炭企業安全監管工作也逐漸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利用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能夠確保煤礦企業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時還能夠為煤礦贏得更多的效益。采用信息化系統能夠確保企業擁有更強的活力,讓企業能夠借助于高效的管理而更加穩定與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