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
上海申花隊外援登巴巴投訴長春亞泰球員張力使用帶有種族歧視的語言一事,中國足協將展開調查、依規處理,但媒體卻因這個表態提高了進一步炒作的興趣。這類事件在球場上很少發生,當事雙方都很清楚問題的嚴重性——足以徹底斷送足球生涯。媒體不在乎這些,不常有之事更能吸引眼球,不過,事情究竟應當朝什么方向發展,求得什么樣的結果,還真說不清。
口角中是否存在種族歧視的語言,遠在場邊或場外的人只能出于身份和情感發些議論而已。至于足協聽證會,雖然程序上沒有問題,但效果和收獲也不一定能如愿,就像兩個孩子在家長視線之外打架,“他先打我的”“瞎說,是他先動手的”,沒人能斷定誰說的是事實。因此,究竟是挑釁還是栽贓,有待證據站出來。給發生這種事情找原因,做分析,其實不難,但意思并不大。
第一,引進外籍球星,是中國體育改革開放重要的標志性成果,中國球員、球迷、媒體都是受益者,從此有的可學,有的可看,有的可寫。他們感謝這些外援,支持這些外援,相互視為朋友,種族、膚色完全不會帶來影響。首鋼男籃的馬布里在北京城里人氣很足,得到“老馬”“馬政委”這樣典型的中國式稱呼。無論中美籃球文化差異多大,球迷的精神享受和與之俱來的明星崇拜是一樣的。
第二,中超是外籍球員最多的賽事,外援來自五大洲。中國球員與他們的交往首要的不是越來越深,而是越來越寬,就像無法選擇對手,也無法選擇隊友來自何方。國際足聯章程有關于反對歧視和種族主義這一條,所有會員協會入會時都已承諾,中國足協無需另定罰則,按規定辦就是了。這既是具體的處理辦法,也是原則態度。
第三,職業體育的一大特征就是國際化,種族主義是共同的敵人。體育是人類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載體,而不是相互攻擊的武器。冷戰過后,再拿“賽場是和平時期的戰場”來說事,觀念上已經落伍,行為上必為體育道德和法規所不容。這與球員身價以及球市交易沒有一點關系。
說回到事件本身,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可沒事找事。▲
(作者是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
環球時報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