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關于北京南站成為“北京難站”的各類新聞和評論成為輿論熱點。媒體報道北京南站候車與人流疏散設計不合理。晚間公共交通供需矛盾突出、黑車狷獗、出租車坐地起價等問題,直擊公眾的情緒痛點,引發朋友圈“刷屏”。面對“全網爆發”的吐槽。北京市多部門和鐵路系統聯合行動起來,針對重要“槽點”現場辦公,推出了一系列解決措施和方案,如加強執法與管理、地鐵運營時間延長、增開夜間公交線路,等等。未來相關部門“齊抓加嚴管”真正到位,使“南站不再難”,當然是公眾樂見的前景。
其實,簡單搜索北京南站的相關新聞,不難發現,早在2012年央視新聞就曾對北京南站打車難、黑車多等現象進行過曝光,相關部門這些年也不時進行嚴管、嚴打,但北京南站的種種不便卻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跳出北京南站問題觀察,我國城市管理運行和社會公共服務中,普遍存在一些屢治屢犯、長期無法徹底解決的“城市頑疾”。如“看海”問題、奇葩證明問題、窗口人員服務態度問題乃至食品藥品產品造假問題,等等。面對這些“牛皮糖”“老油條”問題。社會公眾已經從最初的群情激憤到自嘲自諷再到如今的吐槽無力。可以說,在中國人民追求更高質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這些公共管理和服務的沉疴頑疾,雖然談不上“攔路虎”,卻也成為一塊塊“絆腳石”,讓老百姓難受、憋屈。能否下大決心、下真功夫徹底根治這些長期難以解決的城市頑疾,既是檢驗各級政府部門是否真正把人民放在首位的重要指標,更是我黨實踐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所在。
治病重在斷因治根。林林總總的城市管理頑疾,“癥狀”多種多樣,但“病灶”卻指向一處,那就是我國城市管理的“軟件”更新與提升跟不上城市“硬件”的快速發展和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國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建設突飛猛進,中國城市的形象面貌和各類設施日新月異。然而這些新“硬件”的管理、運營和服務水平是否也與時俱進了?它們服務人民群眾的應有效益是否充分發揮出來了?以“北京南站”現象觀之,答案恐怕未必樂觀。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從追求高速度增長轉向追求高質量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追求對城市管理者和公共服務提供者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我們必須看到。城市管理運行只追求硬件設施“有沒有”而不重視軟件服務“好不好”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與硬件相比,城市軟件更需要在新的時代與時俱進。
要實時更新城市的軟件,首先必須確保城市管理者腦袋里的軟件與時俱進,決不能讓已經“換了炮”的隊伍還用“鳥槍”的“戰術戰法”管理城市。從世界范圍內看。城市管理方式已經走過了粗放型管理的發展階段,進入全面精細化管理的時代,在一些管理水平領先的城市中更努力向全面人性化管理的新階段邁進。而在我國大部分城市,目前尚處在從粗放型向精細化管理轉型的階段。然而,對于我國的城市管理者來說,城市管理理念可以適度超前,尤其在我國城市當前仍處于大規模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以適度超前的理念指導城市建設和運營,更有利于中國城市借鑒外部經驗、避免先天設計缺陷、實現城市管理運營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城市軟件好不好,最有發言權的是廣大老百姓。實現城市軟件的與時俱進,關鍵是要和老百姓與時俱進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契合。這就要求城市的管理者、運營者切實走好群眾路線,實時感知人民的需求和反饋。要努力在城市管理運行的各個方面、各個系統構建與人民群眾的無縫溝通網絡,利用好大數據、信息技術等實時分析和掌握人民群眾的相關需求和服務體驗,并在此基礎上靈活適度地調整好城市軟件的運行。使城市管理和服務更貼合百姓需求,不斷提升城市軟件的運營質量和服務水平,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真正做到讓人民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