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知興
好環境不能當飯吃,對大多數人來講,住在小地方的一個前提條件是旁邊有能夠上班掙錢的地方。這就引出了今天我想聊的話題:西方很多大企業、一流的世界級公司的總部往往都在一個很小、不太“發達”的地方。最經典的是沃爾瑪,總部設在美國南部阿肯色州(人均收入全美倒數第三的州)小城本頓維爾,只有3.3萬人口。
從員工管理的角度看,小地方做企業有很多好處。首先是心靜,沒有那么多聲色犬馬讓大家去分心;其次是意平,不容易被誰誰誰發財了、跳槽了之類的消息所干擾;然后是知足,這么小的地方,上檔次的雇主幾乎僅此一家,對你還不錯,就不要胡思亂想了吧。再加上地價便宜,空氣新鮮,環境優美,這些都是大城市所無法比擬的。里里外外算起來,不知道省下多少錢,創造多少價值!
小地方做企業這么好,為什么在中國,大多數雄心勃勃的創業者和管理者,可選擇的地方好像除了北、上、廣、深,頂多再加上杭州、西安、無錫、南京等幾個為數不多的二線城市呢?道理很簡單,小地方做公司要想做起來,也是有前提條件的。一般的基礎設施(電力、交通、通信等硬件)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各種公共服務(軟件)要到位,其中最重要的是法治、教育、醫療三大塊。西方的現代化是內生的,只要硬件條件上來了,軟件一般都不是問題,不管多小的地方,議會、選舉、審判等流程都是一板一眼,絕不含糊,而且還正因為規模小,更容易實現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
中國的情況則完全相反。我們的現代化是外生的。符合現代理念的法治、教育和醫療服務隨著海風吹進來,開始都是在沿海的大城市落足,幾十年上百年之后,才慢慢有了一些基礎。首先是法治,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沒有一個公平的法治環境,抱著“小就是美”的信念的理想主義者,一頭扎進小地方來尋找田園牧歌,別的不說,一個村委主任、民兵隊長就能讓他們傾家蕩產!北京郊區的一些畫家租農民房形成的畫家村,對于當地農民來說,絕對是天上掉餡餅,明顯雙贏的事情,但最后很多都是不了了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這些地方不能提供一個保障合法權利的良好契約環境。
教育和醫療的情況比法治還要復雜。除了其外生性導致的地區差異之外,還因為這兩個領域改革的滯后,被一些計劃經濟的手段人為地限制了人才在更大范圍內的正常流動和擴散。例如,學校有一級一級的重點之別,有公辦與民辦之別,教師加入級別低的、體制外的學校意味著他們專業地位、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的降低(如難以解決職稱、戶口、退休問題等),因為這些原因,教育和醫療資源于是就更加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了。年紀輕的,孩子上學的問題解決不了,年紀大的,醫療保健的問題解決不了,你說誰還愿意去小地方工作?
所以,大城市生活成本這么高,生活壓力這么大,大家罵歸罵,卻沒看見幾個真正逃離“北上廣”的,不是不想逃,實在是無處可逃啊。田園將蕪,胡不歸?古人混到再差,還有一個不如歸去的選項,與我們相比,實在是太幸福了。
(摘自《企業江湖》 中信出版社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