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
拿美國的販毒組織和麥當勞對比,這并不是空穴來風。實際上,在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上,販毒的黑幫確實跟麥當勞的結構非常相似。
大家不要以為美國販毒黑幫腦子里面裝的都是喊打喊殺,其實他們也頗有商業頭腦。就算沒有專門學習過經濟學,也多多少少能從電視或者電影中了解一些商業知識。
在權利金字塔頂端的這撥人,他們也會真的將自己稱為“董事會”。在“董事會”下面,設置地區總裁,比如南區總裁、西區總裁等。地區總裁下面還有地區負責人,也就是類似于麥當勞的店長。這些人一般都承擔著利潤的盈虧,也是所有成員中最具有商業頭腦的一群。
地區負責人手下還有3名直接下屬,分別稱作:司令官(負責保護幫派成員安全)、司庫(財務總監)和走私官(負責同供貨方接洽,運輸毒品和資金)。這3個頭頭的手下就是我們最熟悉的街頭毒販。在一個地區,底層的街頭毒販平均有200人左右。
但是我們并沒有真的了解到他們的生活,實際上他們可能是美國生活得最慘的一群人,時薪只有3.5美元,遠低于美國最低薪資標準,所以有很多當街頭毒販的青少年也在麥當勞打工。
這是一個非常諷刺的場景,剛剛在街角見過的兇惡毒販,轉眼就化身為笑容滿面的麥當勞點餐員。
如果僅僅是工資很低,那還好說,畢竟大家的最終目的是往更高的職位發展。但是這些街頭毒販將面臨4年被捕近6次、受傷2次以上。最可怕的是這些底層的毒販有25%的概率死亡。這可能是美國最高危的職業了。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美國最高危的職業——伐木工人,4年間的死亡率是0.5%,但是這畢竟是一個正經職業。再跟犯了罪的死囚做對比:在德克薩斯州,每年的死刑執行率僅為5%,也就是說做死囚也比做街頭毒販要安全。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還是有如此多的人前赴后繼地加入黑幫參加販毒工作呢?
答案很簡單,大家都在為了爬上最高的階層而奮斗。跟其他行業一樣,販毒行業也進行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激烈競爭。販毒的罪犯們也跟蕓蕓眾生一樣,受利益的驅使。只要回報夠高,他們就會成為販毒黑幫底層茫茫人海中的一員,盼著出頭那天。
這也說明了一個關于工資的永恒的勞動規律:某項工作如果有太多人愿意做且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酬勞通常不會太高。這是決定工資多少的四個重要因素之一,其他三個也順便送給你們:該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該工作的不適程度和該工作所提供服務的需求量。
那其實這么多毒販前赴后繼追逐的頂端生活到底有多好?
如果你是一個小小的街頭毒販,假使能熬過這四年,不被捕,不受致命傷,沒有成為那25%死亡的人;同時你有一個很好的商業頭腦和機遇被發現,且你的上司剛好調走、被捕了或者死于幫派斗爭。你費盡心機坐上了店長的位置,能賺到的年薪也僅有10萬美金,僅此而已。大家一定想說,年薪10萬美金很多了,但在美國,這也就是一個中產階級的收入,但是卻要承擔著中產階級想象不到的危險。
如果你還能竄一竄,做到頂層進入董事會,你一年可以進賬20萬~40萬美元。坐到了這個位置,也算是成功了。
但這個成功并不意味著你從此就可以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要知道,底下還有千千萬萬跟你一樣的兄弟對你的位置虎視眈眈,跟你一樣,他們可不會采取什么合法手段來達到目的。
其實大家都被歷史和媒體愚弄了。美國的黑幫確實紅極一時,是年輕人的天下,老一輩的人會就此退休,他們積累的財富也由新人繼承。事實并非如此,當時掌管著黑幫的人,現在仍然掌管著販毒黑幫,他們從來沒有離開過。
而且販毒黑幫也深知包裝的力量。他們會開豪車,戴著金鏈子,出入各種高級場所,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驕奢淫逸的生活場景,但事實并非如此,他們其實并沒有車,金鏈子也只是鍍金的。他們呈現給底層人員一副很有錢的樣子,這樣才能讓只拿3.5美金的街頭毒販有夢可做。
他們還非常會給年輕人洗腦。他們會給一個青少年一把鈔票,這個孩子就會拿著錢告訴其他人:“你們看,這是我在黑幫里面賺的錢。”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黑幫。當這個孩子把錢揮霍掉之后,他就變成了欠黑幫的錢,形成了一種以工抵債的關系。
所以,年輕人,很多看起來美好的事情其實只是假象而已,還是好好活著,過些遠離毒品的生活。
(摘自“壹讀”微信公眾號 圖/黃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