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法國、韓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張夢旭 姚蒙 陳尚 文辛斌 ●本報記者 張旺
“中美貿易戰的規模,很可能迅速擴大”——美國政府7日宣布,完成對價值16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新關稅的計劃,將于8月23日起生效,加上在7月6日已經生效的美國對進口自中國價值340億美元的818項產品加征的25%關稅,屆時美國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總值將達到500億美元。美方“又一次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是十分無理的做法。中方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多邊貿易體制,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中國商務部8日宣布,決定對16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征25%的關稅,并與美方“同步實施”,隨后中方公布了報復清單。同一天,中國海關公布的一組最新數據刷了屏:這組數據顯示,中國7月進出口額同比增速非但沒降,反而雙雙回升!韓聯社評論稱:“這表明7月正式開始的美中貿易戰,迄今并沒有給中國造成實際打擊。”
中方公布報復清單
據路透社報道,最新的160億美元征稅清單將沖擊來自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品,即便其中許多產品使用的基礎芯片來自美國、中國臺灣或韓國。被加征25%關稅的對象還包括中國的電子產品、塑料制品、化學品和鐵路設備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曾稱,這些商品受益于旨在提升中國高科技行業競爭力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加征關稅的商品稅目從6月最初公布時確定的284項減為279項,美媒稱這是基于公眾評論與聽證會等所做的變更。在對中國16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聽證會上,與會的82名行業代表中,僅6人表示贊同。據彭博社透露,美國施耐德全國運輸公司在聽證會上提出,所有集裝箱幾乎都是中國制造,美國沒有相關制造商,因此集裝箱最終從關稅清單中拿下。同時應新澤西州一家公司的請求,切割機、切片機等也從清單中拿下。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7日對政府將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產品保留在征稅清單上深表失望,“我們已經以最強烈的措辭向政府表明,針對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征收關稅將損及美國芯片商,而非中國芯片商”。
8日,在商務部發言人表態后,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了經調整的對美國160億美元輸華商品加征關稅商品清單,自2018年8月23日12時01分起實施加征25%關稅。其中包括煤炭、液化石油氣、金屬碎料、多種型號的汽車等。
據美國《波士頓環球報》7日報道,特朗普政府一個月前對華商品加征的關稅,包括用于電視和視頻設備的中國組件,已經導致南卡羅來納州一家電視機廠幾乎全員失業。報道稱,由于來自中國的產品零部件突然漲價,這家工廠已經解雇了126名員工,只留下8名員工看管廠房和設備,期待在未來3至6個月或出現政策轉機。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黑莉2014年曾發表公開講話,許諾將制造業崗位帶回南卡。而貿易戰的升級可能導致該州更多的失業,尤其是汽車行業。在該州設廠的沃爾沃和寶馬公司都已經警告特朗普政府,如果貿易戰繼續,他們的工廠將被迫縮減規模和大幅裁員。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把500億美元拆分成兩部分,逐步對華施壓,同時美國國內對關稅清單舉行反復聽證,并最終刪減了一部分商品,這說明美國這場貿易戰“其實打得非常痛苦”。
7月進出口不降反升
而8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中國7月進出口數據著實令外界有些意外:7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2.2%,進口同比增長27.3%,雙雙高出預期和前值。而7月貿易順差仍高達280.5億美元,較6月的289.7億美元歷史最高紀錄僅輕微下滑。
路透社8日稱,7月外貿總體形勢超預期,不排除有企業商家搶時間趕進度,而貨幣貶值顯然也有效對沖了一部分影響。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稱,這說明當下中國經濟韌性較強,抗壓能力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法新社8日稱,中國的出口形勢依然很好,環比不斷上升;而中國的進口也在大幅增加,一年來上升了27.3%,這說明盡管有人民幣貶值和工業生產疲軟的壓力,但人們的消費勢頭依然強勁。《華爾街日報》8日則稱,這顯示中國“開始依靠進口的迅速增長支撐其經濟,并準備與美國進行長期貿易戰”。
另據路透社8日報道,美國7月出口到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降至一年來最低。中國8日已將美國液化氣列入加征25%關稅的清單。“這一關稅將使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失去競爭力”,貿易商表示,盡管關稅還沒實施,中國買家已經在尋求替代供應。
韓國Fnnews新聞網指出,對于美國接連加征關稅的措施,中國以“精密打擊”的方式予以應對。《紐約時報》稱,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并不是像美國那樣漫無目的。北京通過瞄準大豆和豬肉打擊了美國中西部的特朗普大本營,還通過針對肯塔基波旁威士忌等較小的出口商品打擊了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所在的選區。到目前為止,美國已感覺到了貿易戰帶來的沖擊:對中國的大豆和豬肉出口已經崩潰,中國還否決了一筆大技術交易:高通收購恩智浦。
《紐約時報》8日另一篇文章稱,如果貿易戰繼續僵持下去,跨國公司可能會考慮從中國大陸轉移出去。但它們很可能只是將生產的最后步驟安置到印度尼西亞和中國臺灣這樣的地方,而不是將它們帶回美國,因為美國的藍領勞動力成本很高。這些舉措對美國的整體貿易逆差沒有太大作用。'
“整個地球村都在躲著美國”
特朗普發動對華貿易戰,在美國國內外持續引起反彈聲浪。“農業不應該作為棋子和談判的工具”,美國“國會山”網站8日稱,特朗普肆無忌憚地無視國際機制、無視科學、無視被證明為正確的經濟理論,也無視保護主義政策的歷史教訓。“的確,我們和中國有分歧,但很多問題都可以在世貿組織等框架內解決。”
《紐約時報》8日稱,華盛頓在針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時,似乎忘記了北京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做緩沖,忘記了21世紀的供應鏈是全球化的。受美國關稅打擊的中國高技術產品中,87%有總部設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公司的零部件或資金。換句話說,美國的關稅可能會給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以及美國本身帶來更大的痛苦。文章引用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的話說,“美國是在向全世界開火,也在向自己開火”。
“整個地球村都在躲著美國”,韓國《中央日報》8日發文批評“特朗普經濟的危險”,稱除中國外,歐盟、亞洲、拉美都在減少或收回對美國的投資,如今已經到了罕見的境地。這是特朗普式變化無常招致的結果。文章稱,國內看起來再怎么冠冕堂皇,國外方面都是破敗的,這就是所謂的“內實外虛”型的特朗普體制。
宋國友對《環球時報》說,除了經濟傷害外,貿易戰還會讓世界覺得特朗普凡事就是“一條道走到黑”,貿易保護主義到底,對美國的國際形象也是不利的。貿易戰這么打下去,美國政治、社會的分裂必然也會加劇,這個苦果也是美國不得不吞下的。▲
●本報駐美國、法國、韓國、新加坡特派特約記者 張夢旭 姚蒙 陳尚 文辛斌 ●本報記者 張旺
“中美貿易戰的規模,很可能迅速擴大”——美國政府7日宣布,完成對價值16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新關稅的計劃,將于8月23日起生效,加上在7月6日已經生效的美國對進口自中國價值340億美元的818項產品加征的25%關稅,屆時美國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總值將達到500億美元。美方“又一次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是十分無理的做法。中方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多邊貿易體制,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中國商務部8日宣布,決定對16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征25%的關稅,并與美方“同步實施”,隨后中方公布了報復清單。同一天,中國海關公布的一組最新數據刷了屏:這組數據顯示,中國7月進出口額同比增速非但沒降,反而雙雙回升!韓聯社評論稱:“這表明7月正式開始的美中貿易戰,迄今并沒有給中國造成實際打擊。”
中方公布報復清單
據路透社報道,最新的160億美元征稅清單將沖擊來自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品,即便其中許多產品使用的基礎芯片來自美國、中國臺灣或韓國。被加征25%關稅的對象還包括中國的電子產品、塑料制品、化學品和鐵路設備等。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曾稱,這些商品受益于旨在提升中國高科技行業競爭力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加征關稅的商品稅目從6月最初公布時確定的284項減為279項,美媒稱這是基于公眾評論與聽證會等所做的變更。在對中國16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聽證會上,與會的82名行業代表中,僅6人表示贊同。據彭博社透露,美國施耐德全國運輸公司在聽證會上提出,所有集裝箱幾乎都是中國制造,美國沒有相關制造商,因此集裝箱最終從關稅清單中拿下。同時應新澤西州一家公司的請求,切割機、切片機等也從清單中拿下。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7日對政府將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產品保留在征稅清單上深表失望,“我們已經以最強烈的措辭向政府表明,針對從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征收關稅將損及美國芯片商,而非中國芯片商”。
8日,在商務部發言人表態后,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了經調整的對美國160億美元輸華商品加征關稅商品清單,自2018年8月23日12時01分起實施加征25%關稅。其中包括煤炭、液化石油氣、金屬碎料、多種型號的汽車等。
據美國《波士頓環球報》7日報道,特朗普政府一個月前對華商品加征的關稅,包括用于電視和視頻設備的中國組件,已經導致南卡羅來納州一家電視機廠幾乎全員失業。報道稱,由于來自中國的產品零部件突然漲價,這家工廠已經解雇了126名員工,只留下8名員工看管廠房和設備,期待在未來3至6個月或出現政策轉機。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前南卡羅來納州州長黑莉2014年曾發表公開講話,許諾將制造業崗位帶回南卡。而貿易戰的升級可能導致該州更多的失業,尤其是汽車行業。在該州設廠的沃爾沃和寶馬公司都已經警告特朗普政府,如果貿易戰繼續,他們的工廠將被迫縮減規模和大幅裁員。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把500億美元拆分成兩部分,逐步對華施壓,同時美國國內對關稅清單舉行反復聽證,并最終刪減了一部分商品,這說明美國這場貿易戰“其實打得非常痛苦”。
7月進出口不降反升
而8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中國7月進出口數據著實令外界有些意外:7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2.2%,進口同比增長27.3%,雙雙高出預期和前值。而7月貿易順差仍高達280.5億美元,較6月的289.7億美元歷史最高紀錄僅輕微下滑。
路透社8日稱,7月外貿總體形勢超預期,不排除有企業商家搶時間趕進度,而貨幣貶值顯然也有效對沖了一部分影響。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稱,這說明當下中國經濟韌性較強,抗壓能力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法新社8日稱,中國的出口形勢依然很好,環比不斷上升;而中國的進口也在大幅增加,一年來上升了27.3%,這說明盡管有人民幣貶值和工業生產疲軟的壓力,但人們的消費勢頭依然強勁。《華爾街日報》8日則稱,這顯示中國“開始依靠進口的迅速增長支撐其經濟,并準備與美國進行長期貿易戰”。
另據路透社8日報道,美國7月出口到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降至一年來最低。中國8日已將美國液化氣列入加征25%關稅的清單。“這一關稅將使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失去競爭力”,貿易商表示,盡管關稅還沒實施,中國買家已經在尋求替代供應。
韓國Fnnews新聞網指出,對于美國接連加征關稅的措施,中國以“精密打擊”的方式予以應對。《紐約時報》稱,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并不是像美國那樣漫無目的。北京通過瞄準大豆和豬肉打擊了美國中西部的特朗普大本營,還通過針對肯塔基波旁威士忌等較小的出口商品打擊了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所在的選區。到目前為止,美國已感覺到了貿易戰帶來的沖擊:對中國的大豆和豬肉出口已經崩潰,中國還否決了一筆大技術交易:高通收購恩智浦。
《紐約時報》8日另一篇文章稱,如果貿易戰繼續僵持下去,跨國公司可能會考慮從中國大陸轉移出去。但它們很可能只是將生產的最后步驟安置到印度尼西亞和中國臺灣這樣的地方,而不是將它們帶回美國,因為美國的藍領勞動力成本很高。這些舉措對美國的整體貿易逆差沒有太大作用。'
“整個地球村都在躲著美國”
特朗普發動對華貿易戰,在美國國內外持續引起反彈聲浪。“農業不應該作為棋子和談判的工具”,美國“國會山”網站8日稱,特朗普肆無忌憚地無視國際機制、無視科學、無視被證明為正確的經濟理論,也無視保護主義政策的歷史教訓。“的確,我們和中國有分歧,但很多問題都可以在世貿組織等框架內解決。”
《紐約時報》8日稱,華盛頓在針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時,似乎忘記了北京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做緩沖,忘記了21世紀的供應鏈是全球化的。受美國關稅打擊的中國高技術產品中,87%有總部設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公司的零部件或資金。換句話說,美國的關稅可能會給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以及美國本身帶來更大的痛苦。文章引用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的話說,“美國是在向全世界開火,也在向自己開火”。
“整個地球村都在躲著美國”,韓國《中央日報》8日發文批評“特朗普經濟的危險”,稱除中國外,歐盟、亞洲、拉美都在減少或收回對美國的投資,如今已經到了罕見的境地。這是特朗普式變化無常招致的結果。文章稱,國內看起來再怎么冠冕堂皇,國外方面都是破敗的,這就是所謂的“內實外虛”型的特朗普體制。
宋國友對《環球時報》說,除了經濟傷害外,貿易戰還會讓世界覺得特朗普凡事就是“一條道走到黑”,貿易保護主義到底,對美國的國際形象也是不利的。貿易戰這么打下去,美國政治、社會的分裂必然也會加劇,這個苦果也是美國不得不吞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