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
摘要:隨著林果業的發展,品種逐漸增多,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各類果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需要適時強化。傳統的果木病蟲災害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隨著現在氣候環境等諸多因素的變化,以及果木品種的增多,傳統的防治手段難以奏效。林果業的病蟲害防止工作需要革新,過去那種只靠化防,造成年年防治、年年成災的現象。這對新時代林果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還存在農藥污染、殘留、殺傷天敵和病蟲害再猖獗等嚴重問題,強化無公害技術的應用已成必然。
關鍵詞:林果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無公害技術
一、北方地區林果業常見病蟲災害
北方地區常見的有40多種以上,可分為地下害蟲、食葉害蟲、刺吸害蟲及蛀食害蟲等幾大類。危害幼苗根部的害蟲有螻蛄、地老虎、金針蟲、蠐螬等;危害葉部的害蟲有菜青蟲、葉家蟲、葉螨、薊馬、蚜蟲、潛葉蠅等。這些害蟲危害果木后,不僅造成減產,而且影響果實的品質,降低商品價值,嚴重影響收益。常見病蟲害種類有潰瘍病,主要為害蘋果、桃、柑橘、葡萄等的果實。幼果染病,果面暗褐色,發育停滯,逐漸萎縮硬化,形成僵果殘留于枝上。炭疽病主要為害的果樹有蘋果、桃、梨、柑橘、葡萄等。桃小食心蟲別名:桃小實蟲、桃蛀蟲、桃小食蛾。分布黑龍江、內蒙古、吉林、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等地。寄主:蘋果、花紅、海棠、梨、山楂、桃、李等。蘋果、梨、棗較嚴重,幼蟲多由果實胴部蛀入,蛀孔流出淚珠狀果膠,俗稱“淌眼淚”,不久干涸呈白色蠟質粉末,蛀孔愈合成一小黑點略凹陷。幼蟲入果常直達果心,并在果肉中亂串,排糞于隧道中,俗稱“豆沙餡”,沒有充分膨大的幼果受害多呈畸形,俗稱“猴頭果”。為害棗、桃、山楂等多在果核周圍蛀食果肉,排糞于其中。被害果品質降低,有的脫落,嚴重者不能食用,失去經濟價值。康氏粉蚧又名梨粉蚧、李粉蚧、桑粉蚧,以若蟲和雌成蟲吸食果實、葉、芽、枝干或根的汁液。寄主被害后,果面、葉面霉污,生長發育受阻,降低果品質量。黃粉蚜,同翅目,根瘤蚜科。別名梨黃粉蟲、梨瘤蚜。分布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陜西、四川、新疆。受害果實皮表面初期呈黃色稍凹陷的小斑,以后漸變黑色,向四周擴大呈波狀輪紋,常形成具龜裂的大黑疤,甚至落果。
二、傳統防治措施的弊端
傳統林果業病蟲害防治中,由于受體制的制約,果樹的大面積連片種植與個體管理之間存在較大的矛盾,統防統治實施情況較差,田間管理及病蟲防治的一家一戶式分散管理,尤其是防治時期的不一致,不但延誤了最佳防治時機,而且亦為一些性病蟲害的再度傳播提供了機會及適宜環境,防治死角較多,從而延長了發生時間、加重了危害程度,給林果業生產帶來較大的損失。果樹只種不管(病蟲管理)或管理嚴重不到位的農戶占相當比例,產量受損、品質下降,嚴重地影響了林果業發展。相當多果農受傳統產業影響,加之勞動力緊張,又由于缺乏林果病蟲防治知識、動手操作能力較低,防治措施到位率不高,尤其是只重視經果林病蟲害防治,而忽略周邊防護林病蟲害防治,病蟲防治上存在很大的漏洞。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工作滯后。由于病蟲害防治對防治時間的要求較高,也就對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要求較高,但因專業技術人員匱乏,對鄉級林業管理站技術人員及農戶病蟲防治、病蟲害種類識別等培訓工作滯后,造成病蟲害的防治在一定程度上仍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況,表現在重治輕防,重春夏季防治,輕秋冬季防治;重經濟林防治,輕防護林防治。
三、加強監管力度實施林果業病蟲害綜合防治
多年來,由于果農的自行檢疫意識淡薄,無證調運苗木及果品的現象時有發生,給林果業發展帶來潛在威脅。盡管各級檢疫機構嚴把檢疫復查關,并采取相應的檢疫措施,由于點多面廣,仍存在一定的漏洞,導致了新病蟲害的不斷傳入。在加強機構建設的同時,增加專業預防監測人員,配備必要的監測防控機械設備,為林果產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切實把林果業病蟲害綜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抓緊抓好,為林果業健康持續發展保駕護航。大力推廣林果產業病蟲害統防統治。采取專業化運作模式,配備統防統治專項資金,鼓勵合作社、企業參與統防統治工作。
四、加強無公害技術對林果業病蟲災害的有效防治
只注重也只依賴化學防治,而且在進行化學防治的過程中,有果農會出現錯選藥劑,沒有及時的用藥防治,在用藥時把握不準計量,更或者是不能正確用藥的現象,這些不當的防治手段不僅使防治效果得不到好的保證,而且還會導致污染,產生危害。農民對農業、物理、生物等綜合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接受,認識不到位,有些果農甚至對一些先進的防治技術都不了解,更別說病蟲害發生是有規律的,防治時只能簡單地進行局部防治,這樣的防治效果不高而且不徹底。對于林果業的病蟲害防治,傳統方法是輕預防而重剿滅,大面積的集中化學防治措施,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導致病蟲害發生周期縮短,防治難度加大,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應該大力推行以生物防治、營造林措施、物理機械、人工防治技術為主和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防治技 術為主要內容的無公害防治技術。堅持科學防治,依靠科學進步,提高防治水平。應當主動積極地進行基地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測報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指導病蟲害防治,做到對癥下藥,適期用藥,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成本。在加強本地產苗木及果品檢疫的同時,應加大對從外調入苗木及果品的檢疫復查力度,發現疫情應及時采取果斷措施,進行隔離、銷毀及封鎖控制,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的傳播蔓延。切實加強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入侵防范工作。加強外來有害生物調查監測,采取定點觀測和專題調查、普查相結合的辦法,做到早發現、早除治。
五、結語
果樹病蟲害防治未知領域較多,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研究,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果樹病蟲害綜合防治體系,加強果樹病蟲害發生規律及綜防技術研究,加強測報及技術培訓等項基礎性工作;要通過積極籌建林果業科技示范園的形式,在提高科技指導能力的同時,提高果農綜防水平,挖掘林果業增收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