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樹
摘 要:"一帶一路"是一個多元開放包容的合作性倡議,該倡議自提出以來,其合作區域和領域不斷拓展,同時嘗試、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之得到豐富、發展與完善。"一帶一路"的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和地區環境,因而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必須對經濟、政治、安全以及經營等方面可能發生的風險有所警惕,未雨綢繆,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關鍵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風險管控;經濟建設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事業。
“一帶一路”戰略一方面充滿著機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挑戰和風險。為了使“一帶一路”戰略得到各相關方面的理解和認可,真正做到達成共識、相互配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時間、也需要不懈的努力。同時需要樹立風險意識,積極應對挑戰。
1.“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
1.1如何消除相關國家或地區的戰略疑慮
“一帶一路”貫穿三個大陸,連接著東亞經濟圈、歐洲經濟圈以及中間廣大的腹地國家,涉及到沿線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戰略涵蓋政治外交、經濟投資、貿易規劃等等,同時也影響著國際經濟。由于涉及國家地區范圍大、涉及行業較多,在我國表達了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的大原則下,考慮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立場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仍有部分國家和地區對“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表示不解或懷疑,甚至將此戰略看作國家擴張。
獲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支持對于戰略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得到相關國家或地區的理解,使他們切實投入進來,中國必須打消沿線國家的疑慮。
1.2如何進行合理的投資規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不少是經濟發展落后、商業環境不佳、甚至政局也不穩定,有的國家人煙稀少,經過近百年的發展仍未見起色。常年經濟發展不起來的國家,是否因為“一帶一路”就能扭轉經濟困境?對經濟落后國家進行的基礎建設投資是否能產生效益?地廣人稀的國家該如何通過通商獲得效益?
這些不確定的因素都在影響著投資回報率,同時也是外界質疑的焦點。如果投資回報率不佳,中國作為主要投資方,將會陷入赤字窘境,形成債務危機,必將影響自身的發展。
1.3如何化解爭端、維護沿線安全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社會通行制度、國民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發展等方面均存在著差異,不少國家現在仍然受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的困擾,政局較為動蕩,部分國家正面臨轉型階段,內外矛盾暫未解決,更無暇顧及其他。這些因素不但影響了“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同時對也影響到其周邊國家的安全。
在此情況下,需要對沿線國家的政治狀況進行深入了解,與當地建立反恐、反極端主義的合作機制,為當地及“一帶一路”沿線的安全建立保障。
1.4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能否創建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是“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所在。傳統的貿易合作領域中,中國與中亞的主要經貿關系在于資源,“一帶一路”的建設中,需要將資源交換關系改變為對人力的利用,即在中亞加強對資源加工、制造業、服務業的建設,提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只有在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所提升的情況下,貿易雙方才能更好地從中獲益。
可持續發展方式的創新,離不開沿線國家的配合,投資壁壘和貿易壁壘的消除有利于讓投資貿易更加便利,從而構建良好的經商環境;建設自由貿易區,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貿易升級;沿線經濟發展起來之后,從中國單方面的輸出轉變為互相投資,拓展新的貿易領域,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1.5如何維護中國自身安全
“一帶一路”沿線包括中東、中亞,為大國博弈的敏感地帶,地緣政治局勢較為復雜,中國無法避免競爭對手的惡意揣測;其次,“一帶一路”沿線有不少人力資源豐富的國家,無法保證其在參與“一帶一路”戰略之后,經濟發展起來,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而不是合作伙伴;第三,“一帶一路”建設保持了對外開放,外來人口中難免包含不安定因素,從而影響中國的政治、經濟安全。
2.“一帶一路”實施存在的風險
2.1經濟風險
相關資料顯示,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中,不乏自身財政赤字、經濟發展欠佳的“高風險債務人”,投資風險和收益率均不理想;其次,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政治、社會發展差異過大,運營環境風險較大;第三,“一帶一路”主要是對外投資,并沒有刺激國內消費,難以解決中國的長期增長問題。
2.2政治風險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帶一路”戰略從根本上來說是帶有政治屬性的。一方面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會與沿線其他國家或其他大國的國家戰略有不兼容或者沖突的情況,另一方面,部分沿線國家地理位置為“兵家必爭之地”,一定程度上,許多大國都與中國存在競爭。
此外,歐亞地區國家長期以來利益關系復雜,民族與宗教問題交織,這在一定程度上將“一帶一路”建設置于重大的政治風險中,如果地區安全得不到保障,“一帶一路”建設也可能面臨“停工”。
2.3經營風險
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的資本輸出途徑,主要以當地基礎建設為主,存在著投資大、運營周期長、收益不確定等問題,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直接的關聯,在難以短期創造效益的情況下,參與建設的企業將面臨著長時間的虧損運營風險。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走出去”的企業在缺乏相關部門的指引以及信貸、保險相關保障的情況下,在海外的安全形勢不容樂觀,海外員工的安全問題、福利訴求,以及公司面臨的金融風險、社會風險,導致國內企業在海外的經營風險十分嚴峻。
3.關于應對挑戰、化解風險的思考
3.1整合國內資源,跨區域協調
目前中央與地方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但其規劃方案卻存在著重合的情況,因此理順二者的關系、充分考慮優勢與不足、合理配置資源,做好國內統籌,以期為國際合作找到值得信賴的對接平臺,開創國際發展新局面。
目前亞太地區存在著許多合作機制,如上海合作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在實施“一帶一路”過程中處理好與這些機制間的關系,構建跨區域協調機制,有效地進行項目對接,從而實現對風險的管控。
3.2創建自由、便利的貿易投資環境
貿易投資的自由、便利化無疑是有效的風險管控途徑。首先,根據形勢的變化,重新梳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對于有較多中國企業進行投資的國家更要引起重視,。其次,積極同沿線國家合作創建自由貿易區,消除投資壁壘和貿易壁壘,創造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第三,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協同推進監管制度的創新,海關之間開展檢疫、認證、計量、統計標準的多邊合作,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邊境貿易等創新貿易形式,建立大通關機制。
3.3建立運籌風險、政治風險、金融風險管控機制
建立運籌風險管控機制,需要加大宣傳力度,積極、主動地介紹“一帶一路”相關信息,爭取得到沿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爭取他們切實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最大力度地消除疑慮。為了更有效的進行風險管控,應循序漸進,有限考慮國際關系相對穩定、合作意愿強烈的國家,優先部署重大項目,嚴格控制風險。
建立政治風險管控機制,需要對沿線國家的政治環境、法律體系進行評估和甄別,政府方面應利用外交手段和國際法來建立合作和預防風險,通過公眾信息平臺對重點信息進行披露,供企業參考。企業方面可通過開展公關活動融入當地、客觀評估重大交易、購買保險等方式,合理規避風險。
建立金融風險管控機制,宏觀層面上需要完善風險預警體系,對金融風險進行分級分類綜合管理評估,及時制定處理預案;其次,發揮國內外金融機構的作用,同時深化金融監管,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監管部門的溝通,逐步建立高效監管機制。
3.4具體操作需審慎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國內資本“走出去”己是大勢所趨,研究數據顯示,企業的海外并購成功率僅在30%~50%之間,因決策的草率導致并購失敗的案例層出不窮。因此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過程中,必須采取審慎的策略與操作,具體操作時應謹慎行事,避免好大喜功,盡可能減少人為操作的失誤。
結語:
通過對“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存在的風險以及如何進行風險管控的思考,可以預見,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屆時應綜合配置已有資源,眼光放長遠,帶著風險意識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馬昀. “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管控問題[J]. 政治經濟學評論, 2015, 6(4):189-203.
[2] 張銳連, 施國慶. “一帶一路”倡議下海外投資社會風險管控研究[J]. 理論月刊, 2017(2):135-143.
[3] 余瑩. “一帶一路”對外基礎設施投資模式與政治風險管控[J]. 黨政視野, 2016(1):60-60.
[4]周平. “一帶一路”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及其管控[J]. 探索與爭鳴, 2016, 1(1):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