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江南
摘 要:貧富差距是長久以來一個歷史性的問題,不單單只有中國存在,幾乎所有的國家都不可避免這個問題,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和必然結果,過大的貧富差距會導致社會發展不穩定,過于均勻的財富分配卻會導致社會發展停滯。共同富裕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如何達到共同富裕是我們每個人所要探索的,就當今社會的貧富差距的現象作出分析以及提出意見。
關鍵詞:共同富裕,貧富差距,馬克思,凱恩斯
一、現象
由《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中國家庭財富凈值的均值為665187元,中位數為24000元,其中城市家庭財富凈值均值為1467860元,中位數為33340元,農村家庭財富凈值均值為117928元,中位數為20500元。
當今社會最有錢的10%的人占有著社會上86.69%的財富,城市的占有比例更高,高達89%??此品比A的城市大多數是底層的勞動人民,拿著微薄的報酬過著艱苦的生活。
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資本的集聚效應
集聚效應,是導致城市形成和不斷擴大的基本因素。前期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讓先富起來的人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政策在改革開放初期打破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讓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然現在的問題是,這一政策沒有完整落實。先富起來的人并沒有去帶動其他人實現共同富裕。從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貧富差距。
(二):初期制度的不合理性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產力不發達,治窮成為最主要的任務。鄧小平同志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 因此,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由于沒能理解鄧小平同志的這一重要思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理論受到了人們的追捧,并成為近年來我國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政策。該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只要效率問題解決了,公平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正是在這一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公平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國人的重視,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就成為了必然的結果。
(三):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動力
舉個例子:比方說每個人能分到資源價值100萬人民幣,而假設富人平均一個人就擁有5000萬,那就是50個人能分到的資源的總價值。這就意味著有比50更多的人所擁有的資源的價值是小于100萬的。假設有100個人,則現擁有的資源價值總和為10000萬,其中有1個富人,其余每人手里至少有20萬維持生存。那么100個人中至少有62個人達不到平均擁有價值100萬資源的水平。這意味著大多數的人達不到平均水平,這些人如果都想要達到平均水平至少要創造出4900萬的勞動力價值。富人占有的那部分便是工人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我們把它稱為社會剩余價值。
恩格斯對資源的的定義是:“其實,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p>
我們令自然資源價值為Y1,勞動力價值為Y2,社會總價值為Y。則有Y=Y1+Y2,自然資源價值Y1不變,只有提升勞動力價值Y2才能提升社會總價值Y。社會剩余價值是評價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比較準確的標準。剩余價值的增加推動社會的發展。而貧富差距的存在才能迫使大多數人去創造剩余價值來達到使自己擁有的資產達到平均水平,因此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性。
三:貧富差距的影響及利弊
改革開放國家領導們提倡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形成貧富差距帶動經濟發展。我們由財富規律的基本內容: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只要是存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財富規律就必然起作用??梢灾乐挥屑蟹稚⒌呢敻徊趴梢泽w現出更大的能力。當時生產技術落后,生產效率低下,所以為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能夠迅速發展起來,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是一條必經之路。然而在同一時間,不同國家都在發展,空間具有連通性,因此脫離絕對落后(生產力小于消耗水平)緊接著就是無休止的相對發展,我們要成為世界強國,必然要發展經濟,由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可以知道只有大量資本集聚時才能產生更大的效果。這樣證實了在社會發展中貧富差距不可能消除。
空間具有連通性,因此每個國家都會存在著貧富差距,只是差距大小不同罷了。在每個國家都進行經濟發展是總會在相對先進和相對落后的國家,在國家與國家的經濟發展追逐中,由Y=Y1+Y2,Y2不斷增大,社會的整體價值便會越來越大。這樣可以說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但是,社會分配整體上并沒有發生改變或者是在向貧富兩極分化。
富人都是理性投資人,當收益少于支出的時候他們便會減數開支,直到自己盈利。社會中的交易一共有兩種:一種不產生勞動力價值即買賣關系,一種產生勞動力價值即勞務關系,前者社會總價值不變,富人賺的錢來自窮人:后者社會總價值增加,富人的錢來自與窮人創造的剩余勞動力價值。無論哪種情況,窮人擁有的資源價值比上社會總資源價值的比例是不斷降低,富人則是不斷升高的。國家的稅收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資本的擴張。
貧富差距不僅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教育事業及文化水平的發展學歷的不斷普遍升高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如果我們把努力量化的話我們會發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造的剩余勞動力增多導致勞動力總價值Y2的增加,導致社會總價值Y的升高,在每一段時間內社會的人均平均的社會價值會升高,我們把學歷和工資聯系起來,假設學歷和工資成正比,用貨幣衡量努力程度,而貨幣也可以衡量你的社會資源價值持有量,越努力便可以獲得越高的學歷也就相當于工資也就越高。我們會發現隨著社會資源價值的不斷增高,社會平均努力程度也在不斷升高,如果努力是朝著學歷的話也就相當于平均學歷程度在不斷提升。這也是一個必然趨勢,當平均學歷的升高使得公民的平均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科技水平,鄧小平曾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提升可再生資源的產量,以及勞動力的產量。發展科技是解放勞動力的唯一道路。
結語:貧富差距一直存在,也必將會一直存在,它是社會不斷發展的動力,是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幸福,中國正處于高速發展中,貧富差距的現象也不可忽視,我們必須采取措施去縮小貧富差距,如何縮小貧富差距便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3頁。
[2]孟祥仲.通貨緊縮僅是經濟周期中的短期現象[J].經濟師,2002,(6):49-50
[3]馬克思.資本論[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甘犁.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R].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 西南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