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超
摘 要:錦16塊構造上位于遼河裂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南端,開發目的層為興隆臺油層。在錦16塊滾動開發的過程中,存在個別調整井單層薄,補層后初期生產無法持續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酸化解堵措施,實施后油井得到了顯著的增油效果,為今后油井綜合治理提供依據。
關鍵詞:錦16塊;酸化;解堵
1區塊概況
1.1地質概況
錦16斷塊區在錦16斷層、錦2-6-9斷層夾持下,呈北東-南西長條狀南傾斷鼻狀構造。傾角一般5°- 7°;東西長9.3km,南北寬1.2km。
錦16塊興隆臺油層主要為一套扇三角洲前緣河口沙壩為主的沉積,儲層巖石結構成熟度較低,膠結程度差,以孔隙式膠結為主,有效孔隙度29.1%,空氣滲透率2201×10-3μm2,有效滲透率為750×10-3μm2,泥質含量12.4%。油層總體情況是厚度較大、層數多,斷塊含油井段1255 ~ 1460 m,具有兩套油水組合,共分3個油層組,17個砂組,33個小層。油層有效厚度36.2 m,單層最大厚度20.8 m,一般為5.0 m左右。
原油物性較差,地面原油密度(20℃)0.9317 g/cm3,粘度(50℃)72.78 mPa·s,凝固點-21 ℃,;地層原油密度0.8425?0.8785 g/cm3,粘度14.3 mPa·s,油水粘度比24.6,體積系數1.1037,原始氣油比42 m3/t。天然能量小,原始地層壓力13.98 Mpa,飽和壓力12.71 Mpa,地層溫度56o。地層水屬NaHCO3型,總礦化度2467mg/L。
1.2開發簡史及現狀
該塊于1979年1月全面投入開發, 目前斷塊已經歷了三次重大綜合調整。
1983年至1986年擴大分采區面積的第一次綜合調整,把原來的分采區面積從1.3km2擴大到3.1km2。
1987年至1990年進行了完善一、二套層系注采井網和細分層系的第二次綜合調整,將原來下層系動用狀況較差的興Ⅲ組單獨劃分為第三套層系,全塊分為三套層系開發,完善了注采系統。
1991年至1996年進行了完善中部分采區和西部合采區注采井網的第三次綜合調整,布井21口,設計以2.5%采油速度,年產油74×104t,穩產2年。實施后當年年產油88.3×104t,采油速度2.99%,采出程度37.2%,年末綜合含水80.5%。
1997年后進一步完善了分采區一、二層系和西部合采區注采井網。通過調整和治理使錦16塊在高含水后期減緩了產量遞減。
目前錦16塊興隆臺油層油井總井165口,開井129口,井口日產液5241.8t/d,日產油328.6t/d,含水93.73%,折算采油速度0.65%,累積產油量1131.85×104t,采出程度為44.86%,采出可采儲量的87.74%。注水井總井81口,開井69口,日注水平9420.1m3/d,累積注水7179.1944×104m3,月注采比為1.72,累積注采比為1.11,注入孔隙體積系數為1.74,地層壓力12.50MPa。
2目前存在問題
新井投產初期,日產液較低,后續生產不穩定,檢泵過程中反洗出大量灰漿,懷疑固井過程中地層污染,導致近井地帶堵塞引起供液不足。典型井如M井,油井層厚1.2m,2018年1月投產,初期日產液10t/d,日產油0.7t/d。五天后不出停,測試地層供液差。
針對錦16塊新井投產初期出現的以上問題,總結各區塊增產經驗,受錦16興西部綜合治理成功的啟示,論證后決定對該井實施酸化解堵措施,以實現解堵增油目的。
3酸化解堵技術作用機理
3.1稠化油作用機理
油井酸化處理是油層改造、油井增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將酸液注入到地層中,依靠酸液的化學溶蝕作用,使酸液與油層巖石中的碳酸鹽巖、粘土礦物等可融成分發生化學作用來疏通近井地帶受堵塞炮眼以及受污染儲層。提高油層的滲透性,改善油層中油、氣、水的滲透率,從而增加油井產量的工藝方法
3.2酸液類型及性能
油井酸化處理中常用的酸液類型包括以下幾種:
3.2.1鹽酸
利用鹽酸與地層中的碳酸鹽巖類礦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能溶于水的氯化物和二氧化碳。
主要用于低滲透性的碳酸鹽巖油層及碳酸鹽膠結砂巖油層,當井底附近油層空隙堵塞時,也可用鹽酸解堵。
3.2.2土酸
土酸:鹽酸與氫氟酸按比例配制成的混合酸液。
土酸酸化是利用鹽酸中的鹽酸溶蝕油層中的碳酸鹽類礦物,利用氫氟酸來溶蝕地層中的黏土和硅酸鹽類礦物,生成能溶于水或易從地層中排出的物質。
土酸酸化多用于碳酸鹽含量少、泥質含量高的砂巖油層,解除井底雜質和沉淀的堵塞,泥漿侵害嚴重的井用土酸處理也有良好效果。
3.2.3甲酸和乙酸
有機弱酸,反應速度比同濃度的鹽酸要慢幾倍到幾十倍,適用于高溫深井。
3.2.4稠化酸
在鹽酸中加入增稠劑,使酸液粘度增加,主要用于降低氫離子向巖石壁面的傳遞速度。
3.2.5泡沫酸
用少量泡沫劑將氣體分散于酸液中制成,其主要優點是濾失量低而相對增加了酸液的溶蝕能力,另外其排液能力大,減少了對油氣層的損害。
4實施效果分析
針對M井的實際情況,通過酸化解堵措施試驗,能夠有效疏通油層,提高油層的回壓,最終達到增產增油的目的。該井于2018年2月實施酸化,開井后日產液15t/d,日產油5.2t/d,含水53%,截止2018年4月1日,共計生產53天,累計增油256t。
5經濟效益評價
利用酸化解堵技術,M井累計増油256t,累創經濟效益51.09萬元
6結論及認識
(1)酸化措施在錦16塊的應用,有效的達到了解堵增油的目的,提高了單井產能,進而提高區塊產量。
(2)通過精細研究,認清構造形態、油層發育規律,針對不同單井,摸索實施酸化規律,為油井綜合治理提供依據。
(3)錦16塊為油田稀油區塊的典型代表,成功實施酸化解堵措施,實現增產增油,為同類油藏的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現場依據。
參考文獻:
[1]石亮亮,張文勝,魏星,樊勇杰,王小軍.暫堵酸化技術在油坊莊油田的應用[J].斷塊油氣田,2008,15(6).
[2]劉順明. 油田酸化解堵工藝技術探索[J]. 建材發展導向,2014(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