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亮
摘 要: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推進,土地流轉加速使農藥使用者更新換代和肥藥零增長政策落地使原本已競爭白日化的農藥市場經營更具挑戰,加之在2017年6月頒布的新《農藥管理條例》對農藥經營者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進一步增加了相應的經營成本及違規成本;農藥企業如何在新形勢下調整好企業發展戰略的同時,更應在新環境下做好農藥的庫存管理工作,以提高企業盈利水平。本文基于此分析在新環境下如何優化庫存管理制度和手段,減少購進盲目性、用FIFO批次號管理加強有效期管理、通過關鍵績效指標完善績效考核、有問題產品責任倒查機制及提升核心競爭力降低庫存等一系列手段提升庫存管理水平,降低庫存周轉速度,減少庫存資金占用成本,從而助企業提升綜合效益。
關鍵詞:新農藥管理條例;庫存管理;批次號管理;責任倒查機制
1.新農藥管理條例簡介
在2017年3月國務院為了加強農藥管理,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的現代農業發展,先后出臺了新《農藥管理條例》和五個配套的規章。至此,新時期的農藥管理的整體框架已基本形成,新條例和配套規章的變化有:
1.1對農藥產品的登記及經營的門檻更高
在農藥登記方面,強化產品風險評估及經濟性評價的要求,及時淘汰落后的制劑和配方,為了減少同質性,將原來單制劑5個含量梯度減少為3個,增加了混配制劑配比和含量梯度的限制。在經營許可方面,從業人員必須通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要有可追溯的電子碼掃描設備和管理系統。
1.2進一步完善了假農藥和劣質農藥的定義,違法邊界更清晰,執法更易落地。
新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認定為假農藥:以非農藥冒充農藥;以此種農藥冒充他種農藥;農藥所含有效成分種類與農藥的標簽、說明書標注的有效成分不符。禁用的農藥,未依法取得農藥登記證而生產、進口的農藥,以及未附具標簽的農藥,按照假農藥處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認定為劣質農藥:不符合農藥產品質量標準;混有導致藥害等有害成分。超過農藥質量保證期的農藥,按照劣質農藥處理。
以往什么是假農藥,什么是劣質農藥各有說法,沒有官方標準,各執一詞,讓假藥劣藥的生產者和經營者有了可乘之機。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將這個缺口堵死,假藥、劣藥生產者想鉆定義的空子已經不可能,直接規范了市場,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1.3農藥標簽必須標注二維碼,信息化和質量追溯性更強
農業部為了建設可對農藥進行追溯管理、審批、監管、大數據分析功能的中國農藥數字監督管理平臺,要求農藥包裝的標簽必須有二維碼,一瓶一碼,能夠識別農藥名稱、農藥登記證持有人等信息,并對標簽有了更細化的要求:如不得擅自更改核準的標簽內容,不得標注虛假誤導使用者內容。
1.4加大了違法違規的懲戒,違法成本驟增
新條例堅持從嚴管理,突出農藥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明確了經營假劣農藥的行為。加大了違法處罰力度,對經營者的罰款金額從原來的違法所得改為按貨值計,如貨值低于1萬元的還規定了最低的處罰金額,明確了吊銷營業執照并設立了違法企業暫停營業、違法人員禁止從業等管理措施。
2.農藥流通企業庫存管理現狀
庫存對于一家農資貿易流通企業來說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從資產的占比來看,基本上占公司總資產的40%-70%之間。在經歷了多年農藥疲軟的市場下,大部分的農藥經營企業在生產商或進口商的壓貨和銷售規模提升不利的雙重壓力下,已切身感受到庫存商品不是資產而是負債的現實。
熟悉農資行業的人都清楚農藥行業最近二十年市場的三個關鍵詞:競爭、賒銷和庫存,這三座大山壓得農藥經銷商掙扎在生死邊緣。產品同質化嚴重、病蟲害不嚴重導致需求不旺、農產品價格在低位運行導致種植戶利潤不高用藥積極性不高,加之國家農業部積極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在2015年提出了《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2015年-2020年農藥的用藥量零增長。面對有限的市場需求,經銷商倉庫中的庫存日益增加,這些庫存基本上來源于二方面:第一方面來自于廠家,廠家利用各種返利促銷政策鼓動經銷商壓庫,并要求款到發貨,如經銷商在采購環節內控制度不完善,極易產生庫存積壓,廠家基本上不支持退貨。第二方面來自于零售商,經銷商銷售給零售商或種植大戶時大部分采用賒銷的形式,賬齡在2個月或更長時間,年底零售商對未銷售完的商品直接退回給經銷商,就這樣年初已賣掉的商品在零售商或種植大戶那里旅游了一年又回到了倉庫,而且二年有效期的商品已經過了一年,存到明年銷售季節就只剩6個月了,被動的變成了快過期商品和滯銷商品。
在新《農藥管理條例》頒布之前,快過期或已過期產品經檢測合格后可以半賣半送的形式銷售給農戶或送至廠家進行重新加工再銷售。但新條例實施后,這些產品只能由指定機構回收并要經營者支付處置費用,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環保費用。由此可見如何降低庫存商品采購成本、倉儲成本、資金占用成本、有問題商品處理損失等已然成為農藥經營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務。
3.新農藥管理條例環境下企業經營風險點與機遇
3.1經營產品選擇要慎重,安全環保有效性盈利性將逐步取代原來只關注銷量高利潤高產品。
新條例規定,農藥標簽管理,農藥隱性成分添加和農藥經營許可制度等規定導致的違法行為經銷商將與廠家共同承擔法律責任,所以經銷商在選擇產品上必須加強采購前新產品的可售性進行分析和前置審批,規范經營行為。
3.2加強及優化商品的批次管理及有效期管理,減少過期產品損失。
條例明確超過農藥質量保證期的農藥為劣質農藥,明確未取得農藥登記證、未附標簽的農藥為假農藥,并規定不得售假售劣、要求假劣農藥定點處置制度及處理費用企業自擔。
3.3通過加強經營的農藥產品自主創新、農藥終端使用服務專業化等措施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條例規定:國家鼓勵和支持研發、生產、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藥,推進農藥專業化使用,擴大農藥登記的申請主體,并允許轉讓登記資料,這些制度將對有研發能力的經營者迎來春天。
4.新環境下的庫存管理提升建議
4.1 規范企業采購行為,完善采購業務的內部控制制度。
2008年金融危機后農藥的生產廠家銷售模式從原來的賒銷逐步轉變為貨到發貨,同時不接受客戶的退貨申請,這些變化促使農藥的經銷商對購進業務進行規范,以免因采購不合理產生庫存積壓、庫存短缺等風險。結合新條例的要求,企業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規范:
4.1.1 新產品引進應建立新產品引進流程,查驗產品包裝、標簽、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以及有關許可證明文件,審核供應商是否取得農藥經營許可證,建立供應商評估和準入制度,與選定的供應商簽訂質量保證協議,特別對藥害、隱性成分添加等風險可以簽訂補充協議進行風險轉移。
4.1.2 企業應根據當年的銷售預算合理估計采購數量和采購時點,并根據公司庫存周轉率的要求根據需求確定購進數量,建立事前采購申請審批、事中訂立采購合同、事后跟蹤和驗收入庫,如實記錄采購業務各環節記錄,保證采購業務的可追溯性,對異常情況有專人進行跟蹤和解決的一系列內控制度的完善。
4.1.3 充分發揮集團統一購進的優勢,增加與供應商的談判籌碼,分子公司的采購權應統一到母公司,母公司根據農藥市場培育單品爆品,同時加強分子公司銷售市場及技術支持管理,發揮集團經營協同效益。
4.2 利用ERP系統批次號管理對庫存進行精細化管理
新條例實施后,條款中對劣質農藥禁止銷售的規定已然使ERP批次號管理勢在必行,同時條例要求在農藥標簽上有二維碼,利用此契機將二維碼和商品的生產日期、有效期融入ERP系統批次代碼中,批次號實施使商品購銷存和數據一一對應,實現商品的永久追溯,提高商品的供應鏈管理水平。批次管理必須實現如下目的:一、批次代碼設置必須簡單明了并能反映生產日期失效期限;二:可以根據不同產品不同保質期進行有效期管理;三、ERP系統中的批次號能和實際商品的批次一一對應,并能讓倉管根據批次按先進先出原則安排分開堆放和出庫。四、能根據生產日期和有效期自動計算批次的失效期,并能通過ERP顯示商品剩余有效期時間,經營者可以根據銷售季節安排銷售進度。五、建立定期對批次號賬實核對和差錯調整機制,保證ERP系統中的批次信息正確完整。
4.3 建立全面的庫存管理制度,將商品的購銷存流程標準化,真正落實有問題產品責任倒查機制,進一步完善庫存管理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分析制度,促進庫存管理水平的提高。
新形勢下根據市場變化應及時的修改和完善公司的庫存管理制度,旨在降低庫存規模、減少滯銷商品、加快商品的周轉速度,減少庫存資金占用及過期滯銷導致的損失。制度中應對采購、入庫、倉儲、先進先出、出庫、銷退、盤點、批次號調整等業務進行標準化的規范,對違規操作的業務能責任到人,獎罰分明,讓每位員工能盡心盡職,嚴格按制度辦事。同時對整體的庫存管理水平通過關鍵的績效指標考核和分析,不斷的改進提高。
4.4 改善客戶付款方式和客戶選擇,由原來的賒銷形式慢慢變成現款支付形式。
目前農藥經銷商有大部分的生意是賒銷生意,基本上都是自然銷售狀態,業務員大部分精力都在發貨和收款上,在新產品推銷新客戶發展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不夠,這對跟新條例主張的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不符。同時增加現款銷售有助于零售商有更大的動力推銷商品,也給業務員更多的自主權,減少退貨概率,增加有效銷售減少因退貨產生的呆滯商品;而且能承受現款支付的客戶往往在管理能力、忠誠能力、資金能力方面更勝一籌,通過此可以幫助公司篩選優質客戶,實現共同發展的共贏局面。
4.5 提升公司的技術服務、產品研發創新及營銷能力,提供作物整體的解決方案,提升農戶和種植大戶的粘性,進一步減少庫存量。
作為農藥的經銷商,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迫在眉睫,經銷商有很好的技術團隊為農戶服務,也有不錯的市場渠道和產品營銷能力,還有諸多優秀廠家生產的商品供其選擇,可以說農藥的經銷商是最適合做作物解決方案的團隊,他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天然優勢,他可以將最好的產品集合起來,加上技術和營銷把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提供給農戶或種植大戶,在用戶那里有了話語權了,在整個供應鏈競爭中贏取了更多的籌碼和優秀廠家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在有問題退換貨及供貨及時性方面有更深度的合作,進一步降低資金占用及倉儲費用。
參考文獻:
【1】基于批次管理的片煙醇化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賈橋東.農學學報2016-06-20
【2】供應鏈環境下C制藥公司庫存管理模式改進的研究[D].張樹義.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
【3】新《農藥管理條例》.農業部.2017年6月起實施
【4】供應鏈管理模式下庫存管理研究.嚴文艷.企業技術開發.2016年3月
【5】 淺析農藥庫存產生的原因及其控制.王尤景.農藥市場信息.2007年3月
【6】農藥企業如何做好采購管理.趙艷豐.農藥市場信息.2017年10月1日
【7】基于供應鏈的企業庫存成因及優化控制研究.董鵬.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第四期
【8】企業庫存盤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張亞玲.經營管理者.2016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