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迅
摘 要:人們的飲食結構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對于食品質量的要求更是逐年升高,在這種背景之下,食品檢測受到廣大社會群體的關注。文章著重分析了目前社會食品檢測體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討,提出了一些解決性的方案,旨在促進我國食品事業的健康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食品需求。
關鍵詞:食品檢測;存在的問題;解決的對策;
引言:“民以食為天”,在現代社會中,無論是從污染源還是從食品的種類來看,都潛伏著食品的安全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且處理就很容易引發食品中毒事故。如何解決食品安全檢測和監管的難題成為我國食品行業健康發展亟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我國食品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1、檢驗方式不健全
目前,我國在食品監測體系方面的相關投入還是相當有限,沒有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食品質量檢驗監測體系。而從食品監管的角度來說,對于食品質量把關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制度。但是在實際的檢測工作中,突擊式、傳統式和運動式的抽查方式還比較普遍,而這些檢測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不能夠使監管工作達到全程化、系統化和日常化,導致不能防止有害食品進入日常百姓的餐桌上。在目前的市場上,食品檢測的費用大多數都是由食品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自己承擔的,這樣就增加了生產者和銷售者的經營成本,這樣存在的不合理性導致食品企業不愿主動進行食品安全檢測。
2、監督環節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食品檢測的監督環節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很多工作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落實到具體實際中,食品監管中對產品的過程控制不夠重視,而把重點放在食品的出廠監督環節。食品監管的對象也不夠完善,主要是對大型食品企業進行監管,而對小型企業和家庭作坊的監管卻幾乎沒有。從區域上而言,食品檢測機構分布十分不均衡,中西部的食品檢測體系還相當不完善,十分落后,尤其是基層的食品檢測機構還非常缺乏。從檢測的主體上來看,目前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和目前社會上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對食品中農藥殘留等方面的檢測還不到位,容易造成食品檢測環節上的脫節,不利于我國食品檢測體系的完善。
3、認定不統一成本高
由于我國的很多地區在食品的檢測結果認定上存在著重復認定等現象,既有各部位直接認定又有各級地方行業主管部門的資質評價的現象,這就無疑給食品檢測的工作增加了認定成本和工作量,造成了很大的困擾。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相關從業人員的技能以及機構資質考核和認定方面缺乏完善的配套管理措施。
4、食品檢測技術水平較低
由于我國近年來才實現小康社會的建設目標,人們的物質生活才得到滿足,因此我國對于食品檢測的關注也是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很多的檢測手段和檢測技術都是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而對于檢測儀器的使用也是主要以從發達國家進口為主。可以說從整體的角度我國的食品檢測技術是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情況,這樣一來對于一些技術含量較高,加工環節較為復雜的食品往往不能及時、迅速、準確地檢測出來,這說明我國的食品檢測技術還有待提高。另外,關于食品檢測的標準,大多數只是以各行業自身制定的標準為依據,缺乏國家制定的統一標準,這就很容易造成食品生產時的各家企業加工產的制作標準互有出入。再加上近年來出現了面向國內食品安全生產標準與面向國外食品安全生產標準各不相同,使得國內人們對食品安全標準的規范質疑越來
二、食品檢測改進的措施
1、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的科學整合
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的科學整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各種資源并使其發揮最大的功能與效果,以此來促進檢驗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要科學整合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就必須對食品檢驗檢測計劃、經費、信息等各方面進行有效整合。首先,在食品檢驗檢測計劃整合方面,要統一安排各部門的檢驗檢測計劃,督促計劃的落實。同時還要對計劃進行科學的論證,各有關部門或下設檢測機構根據論證后的檢測計劃組織實施;其次在食品檢驗檢測經費整合方面,要財政部門根據論證確定后的年檢測計劃將經費及時劃拔到有關職能部門;再次,在食品檢驗檢測信息整合方面,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并在其網絡建立“食品安全檢測數據庫”,實現各部門間信息資源的共享。同時,各職能部門之間也可將檢測結果互相通報。
2、完善市場準入機制與保障制度
首先,完善目前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市場準入標準,嚴格按要求整改不符合準入標準的機構。此外,還要適當提倡市場化競爭并加強監管,對檢驗檢測機構進行優勝劣汰,避免壟斷,規范各機構的檢驗檢測行為,并對檢驗檢測機構尤其是市場化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檢測公司的準入加大監控和考察力度,保障檢測能力,確保檢測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再者,如果政府缺乏必要的食品檢驗檢測監督保障機制,就會減小監督部門的效力,使得監管工作無法落到實處,所以,必須要做好相關的保障機制,規范食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程序,食品的生產商、流通環節以及儲存環節,都應當嚴格按照我國相關的食品安全標準執行,同時,相關的食品標準必須要先制定完善,不能再沿用現在比較落后的食品標準,要大力鼓勵生產商生產和制造衛生、無公害的食品。
3、 強化第三方檢測機構監督力度
我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機構必須通過國家認證,即得到國家食品質量監督委員會所頒發的CNAS認可,在行政方面則要通過國家質檢總局所頒發的CMA認證。另外,在制定具體的食品商品檢測業務流程時,還應在得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有效授權后才能實施。所以整體來看,第三方檢測機構若想順利開展必須首先抓好執行關,并在基于嚴格審核后做出相應決定,及早發現問題,并鼓勵第三方實驗室更多參與到食品檢驗檢測工作當中,做出實驗對比,強化實驗工作的質量與組織強制性,確保第三方食品檢驗檢測技術的高水平發揮。
4、提高檢測人員素質
提高檢測人員的素質,包括提高檢測人員的知識掌握程度、技術水平、檢測能力、工作責任心和道德品質等。保證食品檢測人員能夠正確選用檢測儀器、合理選擇檢測試劑、熟練掌握操作步驟,并能對檢測實驗結果做出準確分析和判斷。此外,也要加強食品檢測人員的法律意識,倡導學習有關食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法規,進一步確保質量檢測人員對檢測結果的判斷符合檢測標準。同時,加強食品安全檢測部門信息化建設力度。加強網絡建設力度,積極完善食品質量檢查相關體系,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打造綜合素質高、檢驗技術過硬的優質團隊,全面提升工作人員基本素質。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在我國各個地區、各個食品市場中布滿了多種多樣的食品,在這種情形之下,食品安全問題就備受人們的高度重視。為了保障人們能夠食用放心的食品,保證人們的身心健康,就需要對食品檢測檢驗體系進行完善,并加大食品檢測檢驗工作的監督力度,協同相關的政府部門,抓好在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工作,不斷提升食品檢測工作質量,排除人們使用食品時各種思想顧慮,以人們的身心健康為重,確保人們都能健康的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
[1]唐蓉,朱一勝.淺談對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認識[J].時代經貿,2014(02).
[2]張玲.完善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思考[J].科技創業家,2013(23).
[3]呼延蓉,楊金梅,穆昕,等.食品檢測檢驗體系的現狀與對策分析[J].中外食品工業(下半月),2013(09).
[4]閆秀艷.關于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2(24).
[5]鄭冰,蘇淑嫻.完善我國食品檢驗檢測體系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