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江南
摘 要:共同富裕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如何達到共同富裕是我們每個人所要探索的,過大或過小的貧富差距都不能使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當今中國的貧富差距顯然是過大,因此需要進行一些改進或者實施一些措施去縮小這種差距。針對這種差距給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共同富裕,貧富差距
一:現象
近幾十年中國正強勢的高速發展,挺進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然而,中國內部卻是另一番景象,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正在急劇擴大。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8年社會藍皮書》顯示,近年來勞動報酬收入所占國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基尼系數從1982年的0.249逐漸飆升至2008年的0.47。這就標志著中國的社會貧富差距已超越了國際公認的基尼系數為0.4的警戒線。另據財政部最近給出的關于城市居民財產性收入的統計數字顯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的10%的家庭,其財產總額僅占全部居民財產的1.4%。
從甘犁的2012年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中國家庭財富凈值的均值為665187元,中位數為24000元,其中城市家庭財富凈值均值為1467860元,中位數為33340元,農村家庭財富凈值均值為117928元,中位數為20500元。平均來看,中國城市家庭的金融資產為111714,農村家庭的金融資產為30996;城市非金融資產為1456961元,農村家庭非金融資產為154432;城市家庭凈資產為1467860元,農村只有117928元,我們可以比較出,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大。從整體上來看當今社會最有錢的10%的人占有著社會上86.69%的財富,城市的占有比例更高,高達89%。因此總體上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大。
二:應對措施
(一):已有的政府措施
上述所說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存在,我們不可能消除貧富差距,但是我們可以縮小之間的差距。
貧富差距和共同富裕并非相生相克,而是相輔相成的。貧富差距是空間上的比較,而共同富裕是時間上的比較。舉個例子:在此刻,有窮人和富人的區別,這就是貧富差距。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人生活條件艱苦,而現在生活條件遠遠好于過去,這便是共同富裕。因此我們在貧富差距下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依舊可以達到共同富裕即社會剩余價值Y=Y1+Y2,Y的增加。
國家在縮小貧富差距方面已經做了一些措施
(1)稅收政策;雖說有些稅收從根本上是來源于百姓(單價=成本+稅收+利潤)但是正是因為稅收的存在才減少了商人的利潤(原利潤=稅收+現利潤),以及個人所得稅等,而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定程度上縮小的貧富差距。
(2)補貼政策:國家對于特別貧困或者失業人員進行補助,一定程度上幫那些人渡過難關, 貧困人口的數量及其占總人口的比例,是社會財富分配公平與否的一個直接體現。
(3)新農村建設:近年來國家大力實行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進行改造,安置以及對土地使用者的補貼。不但對社會發展有益,也有益于縮短貧富差距,使得農村人口平均資產顯著增加。
(4)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在縮小貧富差距中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二)建議
方法一:對資產總量進行增稅
我們知道我們現在的個人所得稅是分段收取,這只是每年的個人所得,我認為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收稅方式。我們假設總資產為Z,固定資產為Z1,年稅后收入為Z2,Z=Z1+Z2??s小Z2的差距雖然能一定的縮小貧富差距,但是對于特別富有的人來說他的固有資產占有量巨大,而窮人的原本就沒有資金去購買固有資產進行保值,加之通貨膨脹等因素,對富人的總資產Z的影響并不是很大的,因此很難打破貧富差距。
所以我認為還應當按資產持有量進行附加收稅,來縮短貧富差距。但是這可能會導致富人的不滿,由馬克思《資本論》可以知道也會導致社會經濟發展減緩。如何去平衡這一切便是政府今后的責任。
方法二:每個人的努力
我們在前面知道了,貧富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不可能消除也不能消除。我們要想共同富裕過上美好的生活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社會總資產的提高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工人努力干活,學生努力學習……工人努力干活為社會創造剩余勞動力價值,而學生努力學習可以提高國家科技水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果我們把努力量化的話我們會發現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創造的剩余勞動力增多導致勞動力總價值Y2的增加,導致社會總價值Y的升高,在每一段時間內社會的人均平均的社會價值會升高,我們把學歷和工資聯系起來,假設學歷和工資成正比,用貨幣衡量努力程度,而貨幣也可以衡量社會資源價值持有量,越努力便可以獲得越高的學歷也就相當于工資也就越高。我們會發現隨著社會資源價值的不斷增高,社會平均努力程度也在不斷升高,如果努力是朝著學歷的話也就相當于平均學歷程度在不斷提升,那么相當于科學技術水平在不斷提升,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力單位時間里創造更多的價值,也為本人帶來了更多財富收入。
方法三: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造
貧富差距不僅存在家庭之間,地域之間的貧富差距也相當嚴重,沒有良好的配套基礎設施,很多貧窮的地區難以留住人才,導致惡性循環,使得整個地區的經濟落后,從而拉大貧富差距。因此對貧困地區建設性援助是縮小區域間貧富差距的重要措施。
結語:貧富差距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今后也也一直會存在,貧富差距的存在才能使得大多數人有動力去創造價值,實現自我價值,實現社會價值,這是一種信仰。作為年輕的我們,只要我們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踏踏實實的工作,我們就可以跟隨國家矯健的步伐走向美滿富足的生活。
參考文獻:
[1]趙佳慧.基于唯物史觀的我國貧富差距現象分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33):88-89
[2]劉燕. 中國現階段貧富差距問題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