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后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和發展,城市建設的規模和城市等級日漸擴大,但就目前國內城市的建設發展水平來看,城市發展狀況不均衡,城市建設的差距過大,在城市規劃與建設的過程中由于一些城市的建設相對滯后,對城市化整體進程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做好城市規劃管理對于城市建設就顯得極為重要。
關鍵詞: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建設;城市規劃管理
城市規劃是依據城市發展目標和對城市的整體研究,通過對城市土地使用進行預期安排,制定城市發展的行動綱領。通過城市建設活動改造城市的空間狀況,以引導城市有序發展。城市規劃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現代城市規劃是社會改良運動,政府行為和工程技術的結合體。我認為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講,城市是一種客觀現象,而規劃則是一種意識或意志的表述,兩者相互關系的整理,將有助于我們認識城市規劃的本質和內涵。
一、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之間的關系
我國城市規劃發展時間短,發展過程曲折,面對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形勢,城市總體規劃顯得不夠適應,總體規劃被突破,被改變、被違反的現象屢見不鮮,在社會主義市場環境與行為的作用力下已顯得十分軟弱。另外,城市總體規劃的滯后和被動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通過對國內部分大中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建設的成果研究表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改革與完善,在工業化初期、工業化成熟期、后工業化初期、后工業化成熟期四個階段,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有著不同的特征和機遇。因此,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建設中必須在作好功能定位的基礎上,站在發展的角度,審時度勢,為城市的發展提供可行的規劃方案與實施計劃。
二、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1、城市規劃變更的隨意性
在城市建設中,城市規劃經常被改變,表現出了很強的隨意性。究其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一成不變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第二,地方領導的更替。第三,利益驅動。首先來自地方的利益,地方政府為了尋求財力大多熱衷于土地出讓,這些都牽涉到城市的規劃。其次是個人利益,有些個人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操縱或誘導規劃的調整,從中牟利。這一切都使現階段部分城市的規劃出現了隨意性特征。
2、缺乏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任何一個城市,從形成到發展,都有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伴隨這一過程有大量的文化遺跡。但是在現階段的舊城改造過程中,蘊涵了深厚文化底蘊的大量的文物古跡、風景名勝歷史文化街等遭到了嚴重破壞。一些城市的老城墻,老城門,老護城河,以及地方文化的歷史建筑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3、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高低不僅僅要看城市經濟的發展水平,城市設施的完善程度,還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評價一個城市是否適宜于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規模的大小,建筑的高低,而是要看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健康的生態環境,城市的規劃建設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一些地方盲足追求經濟發展,上污染項目,忽視生態發展。
4、規劃缺乏前瞻性
目前交通擁擠幾乎成為每個城市的通病,這除了與中國汽車業的迅速發展分不開,還有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規劃中缺乏前瞻性。特別是近幾年來,由于私家車的普及率提高,城市中道路的數量和寬度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行路難的現象突出顯現出來。在許多舊城區中,人口密度大、公共設施缺乏、戶外活動空間有限,公眾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嚴重影響了城市居住生活質量。這一切都與在城市規劃中缺乏前瞻性有關。
三、城市規劃的發展研究
1、統一協調發展
城市規劃管理要做到統一協調發展,就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經濟、社會、市場、生態等方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堅持先規劃,后建設的基本方針。統一規劃,統籌兼顧,通盤考慮,綜合權衡,協調發展,盡量做到既考慮城市的總體規劃布局,又考慮城市內的區域規劃布局。在城市規劃管理過程中,可以結合實際推行城市規劃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規劃管理分級審批制度,保證城市規劃管理的科學合理。
2、堅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規劃管理過程中,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科學合理地決策城市建設的各項目標。對于一些涉及城市規劃管理的重大問題,要認真地組織開展綜合調研,在深入調研考證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具體的方案,盡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損失。同時,要堅持從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公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入手,不斷摸索出一套適合城市自身發展的規劃管理新模式。在開展城市規劃管理與建設時,必須要堅持樹立節約資源的原則,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管理布局,最大限度發揮城市的整體功能,認真對城市規劃管理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預測,進而不斷實現城市的科學、和諧、全面與可持續發展。
四、構建生態城市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整治措施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設已經將城市的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規劃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里,城市規劃要求都會種上大量的花草樹木,防止各種污染的再次發生。大氣污染的治理應根據城市的能源結構與交通狀況確定首要污染物即濃度高、范圍廣、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時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大氣污染中城市規劃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1、工業合理布局:這是解決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廠不宜過分集中,以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還應把有原料供應關系的化工廠放在一起,通過對廢氣的綜合利用,減少廢氣排放量。
2、減少交通廢氣的污染:減少汽車廢氣污染,關鍵在于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汽油的燃燒質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燒,從而減少有害廢氣。4.3綠化造林:茂密的林叢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絨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飄塵。蒙塵的葉子經雨水沖洗后,能繼續吸附飄塵。如此往復攔阻和吸附塵埃,能使空氣得到凈化。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城市建筑與城市規劃管理,可以這樣來理解:建筑是實現城市規劃的重要手段和保證,反過來說,城市規劃是城市各項建設工程設計以及建筑管理的主要依據。在城市規劃管理的指導下,建筑必須正確的堅持好規劃的原則,并按照詳細的規劃內容以及要求,審查批準各項建設工程的施工工序,從而使得城市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展現出有計劃、有步驟的,建成欣欣向榮的全新面容。使新型的社會主義城市能夠真正的體現出為工農業生產服務,為勞動人民生活服務的建設總方針。
參考文獻:
[1]孫智慧.城市規劃管理體制亟待改革[J].學理論.2017(03)
[2]劉志勇.完善城市規劃管理體制之管見[J].北京規劃建設. 2016(03)
作者簡介:
于臣,1988年12月15日出生,男,漢,黑龍江省寶清縣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城市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