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員的教學能力是教學的核心要素,直接決定著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當前軍校政治理論教學不適應改革強軍新形勢的需要,本質上是軍校政治理論教員的教學能力不適應改革強軍新形勢的需要。為此,軍校政治理論教員要主動在新時代強軍目標指引下,深入思考改革強軍新形勢給軍校政治理論教學提出的新任務,自覺在教學理念、教學組織、知識構成、科研能力等方面適應新任務的需要,使自身教學能力提升常態化,才能為改革強軍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支撐。
關鍵詞:改革強軍;政治理論;教學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1]19這一重要論述,明確了全面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引領,鮮明確立了軍隊建設的時代主題,為改革強軍戰略的深入推進提供了根本遵循。軍校政治理論教員要主動在新時代強軍目標指引下,深入思考改革強軍新形勢給軍校政治理論教學提出的新任務,并依據這一新任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為改革強軍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支撐。
一、改革強軍新形勢下軍校政治理論教學面臨的新任務
當前,我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西方某些國家對我國作為超大規模國家快速崛起的戰略焦慮感加重,對我國牽制、遏制和打壓增加,我國周邊安全風險呈加速累積態勢,家門口生亂生戰可能性增大。與此同時,蓬勃發展的世界新軍事革命進一步加劇了謀取軍事優勢地位、爭奪軍事戰略主動權的國際競爭,對我國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既提供了難得了的歷史機遇,也提出了嚴峻挑戰。在此時代背景下,為了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我國實施了影響深遠的改革強軍戰略,作出了在強軍目標指引下,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戰略部署。改革強軍給軍校政治理論教學提出了新任務。
首先,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不能有絲毫的動搖。然而,在社會思想文化更加多元多樣多變,信息網絡深刻改變思想輿論環境的條件下,西方敵對勢力把我軍作為意識形態滲透的主要目標,不斷變換手法進行政治演變和文化滲透,大肆鼓吹“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觀點,加緊實施“政治轉基因”工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對我軍官兵拔根去魂,把軍隊從黨的旗幟下拉出去。為此,軍校政治理論教學要深刻認識軍隊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新特點新動向,進一步突出政治性,堅定學員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尤其要注重引導學員從我黨我軍優良傳統中汲取精神營養,增進情感認同,使聽黨指揮的信念真正走進心靈、融入血脈,由此打牢學員聽黨指揮的思想根基,增強學員的政治免疫力,確保學員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其次,改革強軍要求全軍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堅持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切實強化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然而,長期的和平環境使我軍面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并且這種危險與市場經濟影響、與敵對勢力西化分化、與某些網絡媒體惡意蠱惑相疊加,對官兵戰斗精神造成巨大沖擊影響。為此,軍校政治理論教學不僅要使學員明白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當兵干什么、練兵為什么等根本問題,而且還要用我軍在長期戰爭實踐中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教育引導學員,增強學員想打仗、學打仗、練打仗的自覺,由此培育和強化學員的戰斗精神。
第三,在國際軍事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創新能力已成為一支軍隊發展進步的靈魂,是一支軍隊能否贏得戰略主動和制勝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改革強軍就是要培養造就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勇擔強軍打贏重任的新型軍事人才,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為此,軍校政治理論教學要充分發揮其理論思維培育的功能,以先進思維理念為引領,激發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學員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充分尊重學員的見解和好奇心,激勵學員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由此提升學員的創新能力,把學員培養成為能夠擔當強軍興軍重任的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
第四,改革強軍要求軍人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高度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用新的理念、新的視野、新的方法、新的標準進行軍事斗爭準備和各項建設。[2]162為此,軍校政治理論教學要培養學員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思考軍事問題的能力,掌握軍事辯證法,樹立戰略思維、辯證思維,自覺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大目標下來認識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刻理解新的時代條件下國防和軍隊建設規律、軍事斗爭準備規律、戰爭指導規律。
二、當前軍校政治理論教學不適應改革強軍新形勢的需要
改革強軍戰略的深入推進,給軍校政治理論教學提出了新任務。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大變革對學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也產生了深刻影響。然而,軍校政治理論教學卻未能及時主動回應改革強軍的新要求和時代發展出現的新情況,存在著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時代感不強、教員能力素質不足等問題,難以適應改革強軍新形勢的需要。
首先,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導致政治理論教學的政治育人功能被弱化。政治理論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學員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理解黨的最新理論創新成果,將其培養成為政治立場鮮明、獻身國防意志堅定、能履行使命任務的“四有”革命軍人。然而,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將政治理論教學中理論學習、能力提高、情感熏陶、意志鍛煉、信念樹立、個性修養等綜合目標簡單化為知識學習這一單一目標,對學員的評價也由考試成績決定,導致教員往往強調知識傳授的完整性系統性,忽視對學員理想信念、立場觀點方法的培養,而學員為了通過考試,不得不被動地死記硬背一些概念、原理和結論。這種認知與情感分離、認知與行為脫節的教學活動,很難將知識內化為學員的政治立場、道德情操和思維方式,不僅學員的軍魂意識未能得到應有的強化,而且學員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未能得到應有的提高,從而弱化了政治理論教學政治育人的功能。
其次,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導致政治理論教學對學員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改革強軍就是要培養造就大批富有創新精神、勇擔強軍打贏重任的新型軍事人才,切實提高部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然而,政治理論教學未能突破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以“我說你聽,我講你通”來要求學員,導致一言堂,學員基本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使得政治理論教學學科知識多樣、思維視野開闊、觀念交鋒頻繁的優勢未能發揮出來,導致學員求異思維得不到發展,探究精神得不到培養,靈感、悟性被消磨殆盡,造成思維惰性,抑制了學員的創新精神。
第三,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導致政治理論教學的時代感不強。緊貼時代要求、緊貼學員實際、緊貼使命任務,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系統進教材、生動進課堂、扎實進頭腦,強化學員備戰打仗的意識和能力,是政治理論教學的內在要求。然而,偏重知識傳授的政治理論教學多是些抽象概念和原理的演繹,未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對國際形勢變化、經濟社會轉型、改革強軍實踐所引發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給予科學合理的說明和引導,未能針對學員的思想困惑進行解疑釋惑,尤其是未能將學員成長、發展多方面的需求與實現強軍夢緊密結合起來,使得教學內容空泛陳舊,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說不到學員的心坎里,無法觸及學員的思想靈魂,難以培育和強化學員的戰斗精神。
第四,教員自身能力素質不足導致政治理論教學的吸引力不足。政治理論教學是一種培養人、塑造人、轉化人、發展人、完善人的活動,是一種人與人心靈的溝通,既需要教員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對學員曉之以理,更需要教員以真摯的感情對學員動之以情,以高尚的人格對學員導之以行。然而,一些政治理論教員不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缺乏系統的學習掌握,對學員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特點研究思考不夠,探討戰爭、研究部隊現實問題的勁頭不足,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令人信服地解答學員心中的疑問,有效指導學員的軍旅生涯,而且師德修養不夠,重言傳輕身教,既不能以真情實意感動學員,更不能以自身理想信仰的堅定、人格修養的完善和言行舉止的高標準來引導、教育學員,導致政治理論教學吸引力不足。
三、軍校政治理論教員教學能力提升的對策措施
教員的教學能力是教學的核心要素,直接決定著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當前,軍校政治理論教學不適應改革強軍新形勢的需要,本質上是軍校政治理論教員的教學能力不適應改革強軍新形勢的需要。軍校政治理論教學要為強軍興軍培養政治立場堅定、戰斗精神旺盛、具有一定戰略素養的高素質創新型軍事人才,軍校政治理論教員就必須在教學理念、教學組織、知識構成、科研能力等方面自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使其教學能力的提升常態化。
首先,樹立以學員為本的教學理念,強化政治理論教學的政治育人功能。理念是一切行動的理論先導。先進的教學理念正確地反映了教學的本質和時代特征,指明了教學前進的方向,對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實踐具有指向性作用,對教學全局具有決定性影響。為此,政治理論教員教學能力提升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員為本的教學理念。[3]152以學員為本是指把學員的發展作為教學的目的和核心,一切從學員實際出發,將學員的學習主體地位與教員的教學主導作用有機結合起來,既堅持教育、引導和激勵學員,又尊重學員,關注學員的需求,深入細致分析研究學員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準確把握學員的思想脈搏,使政治理論教學真正貼近學員的學習生活、文化生活、交往生活、網絡生活以及基層部隊崗位任職的需要。為此,政治理論教員要建立與學員生活世界的廣泛聯系,了解其喜怒哀樂、所思所想和興趣愛好,找準政治理論課與學員思想實際、成長成才要求、全面素質提高的最佳結合點,既確保聽黨指揮的信念真正走進學員的心靈、融入學員的血脈,由此鍛造學員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又使學員把個人的成長與實現強軍夢緊密結合起來,把戰爭意識扎實,把戰備觀念扎緊,把戰斗精神扎牢,自覺獻身強軍實踐,由此把學員培養成政治立場堅定、充滿個性活力、滿足強軍興軍需要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其次,提高調動學員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性的組織能力,發揮政治理論教學提升學員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的作用。隨著學員知識素養以及相應的審美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普遍提高,學員表現出較強的自主性、民主性和選擇性,單純的理論灌輸越來越難以被學員理解和認同。改革強軍也要求院校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員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社會的信息化導致以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迅速普及,而網絡技術的平等性、互動性、開放性、共享性要求建立一種相互尊重、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為此,政治理論教員要適應學員發展的新特點、院校教育的新趨勢,大力提高教學組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實施問題式、案例式、研討式、翻轉式等具有互動性、參與性、體驗性的教學方法。這些新式教學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學員獲得更多的獨立感知、主動體驗、自主思考、積極探索的空間,能夠體驗駕馭知識、發揮智慧、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既培養了學員從多個角度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還使學員獲得了如何形成團隊并集中團隊智慧完成任務的領導經驗,從而提高了學員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訓練了學員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思考軍事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員的戰略思維、辯證思維。此外,政治理論教員還要提高實踐課的組織能力,通過縝密設計、精心實施教學參觀、社會調查、基層部隊實習等實踐教學,提高學員組織協調、隨機應變、開展基層政治工作等領導能力。最后,政治理論教員在評定學員成績時,既要考核學員理論課學習的情況,又要依據學員實踐課和日常生活的表現,考核其理想信念、道德品行、紀律觀念、領導能力,充分發揮考試考核這一教學指揮棒在培養學員綜合素質中的導向作用。
第三,樹立教學導向的科研觀念,增強政治理論教學的時代感,堅定學員的理想信念,強化學員的戰斗精神。政治理論教學要切實引導、影響和轉變學員的思想,最終依靠的是對社會現實問題令人信服的回答,是對學員從事強軍興軍事業的有效指導,而這一切離不開高質量科學研究的支撐作用。因為政治理論教員只有開展高質量的科學研究,才能對學科的前沿有及時和深入的掌握,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授課質量。為此,政治理論教員要堅持教學引導科研、科研促進教學的原則,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理論水平。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要重點研究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此過程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社會關注的政治熱點、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焦點、學員理論理解上的難點,用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來增強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代感和有效性,堅定學員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要加強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研究,要針對改革強軍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軍事斗爭準備中的難點問題開展研究,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服務保證戰斗力建設的作用機理,強化學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提高學員強軍興軍的能力素質。
第四,拓寬政治理論教員教學能力建設渠道,使其教學能力提升常態化。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改革強軍深入推進的時代背景下,政治理論教員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肩負起把學員培養成為能夠擔當強軍興軍重任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使命。為此,必須拓寬政治理論教員教學能力建設的渠道,使其教學能力的提升常態化。政治理論教員教學能力提升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如參與教學觀摩、參加教學競賽、兼職學員隊輔導員、結成幫扶對子、接受督導專家檢查指導,以及在機關安排下外出參觀、學術交流、進修培訓等。除此之外,還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政治理論教員要自覺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打鐵需要自身硬”,教書者必先強己。為此,政治理論教員要加強師德修養,以自身理想信仰的堅定、人格修養的完善和言行舉止的高標準引導、教育學員;要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及時掌握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及時掌握和了解政治理論各學科的發展動態和前沿問題,同時還要鉆研軍事,探討戰爭,弄清訓練中的政治工作機理,并注意學習黨史軍史,熟知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為教學能力提升構建厚實的知識基礎;要學習高科技知識,掌握以網絡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利用信息網絡這一平臺增強政治理論教學的鮮活度和吸引力。
二是組建教學科研團隊。教學科研團隊主要是由各門課程的骨干教員組成,一方面定期在團隊內探討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研究教學理念、教學管理,并舉行教學觀摩活動,推動教學形式的創新,另一方面結合教學中的難點、重點和學員的疑惑點、關注點,開展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具體問題的研究,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強軍戰略深入推進出現的新形勢、新問題、新要求的研究,以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推動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科研團隊由于在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既提高了教員的學術水平與科研潛力,又及時將所研究的理論成果納入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員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4]
三是加強院校、部隊之間的交流。軍校政治理論教員作為軍人,不能做軍事訓練的門外漢。這就要求院校、部隊形成整體合力來提升政治理論教員隊伍的軍事素質,使其深入了解部隊的需求。為此,既要有計劃地安排政治理論教員到部隊調研、代職、任職,在火熱的軍事訓練實踐中了解信息化戰爭對軍事人才素質的要求、弄清學員崗位任職所必須的知識和能力、掌握作戰訓練中的政治工作方法,又要從部隊選派經驗豐富、素質高的優秀干部到院校任教,充實教員隊伍,并將學員崗位任職情況、部隊對人才的需求及對院校教育的意見反饋給院校。
四是建立政治理論教員教學能力提升機制。只有當教員自身有迫切的愿望,其教學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為此需要建立相應的教學能力提升機制。提升機制主要有激勵和淘汰兩個方面。建立激勵機制,是將教員的教學能力與職稱評定、技術級晉升以及立功受獎聯系起來,強化教員提高教學能力的內在動力。建立淘汰機制,就是對教員實施相關的監控和測評,如果在教學評估中教學能力沒有達到合格水平,就給其學習進修的機會。該教員若是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使自己的教學能力重新合格,就將其調離教學崗位,由此強化教員提高教學能力的外壓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讀本[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6.
[3]吳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換研究[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4]李慶霞等.整體性視野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建設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林學俊,男,漢,1963.03,重慶市,山西大學,碩士,陸軍工程大學政治工作系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軍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