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艷艷 張廣勇 楊柳
摘要:高校大學生獎助學金的資助政策是我國為了解決大學生家庭貧困問題而采取的一項措施,是教育公平以及社會正義的核心內容。十九大以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資助工作,這為我國高校資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證。雖經多年探索我國資助管理系統已形成“獎、貸、助、補、減”五位一體的資助模式,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諸多問題,如資助體系設計不完善、信息平臺宣傳不到位、資助宣傳力度不足、學生與家長了解不徹底、資助知識普及不透徹等問題。因此,如何做好高校資助宣傳工作是目前仍各大高校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高校資助宣傳工作;資助體系;感恩;獎助學金
學生資助工作,是堅持黨中央提出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根本要求的具體體現,是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保證,是為維護學校乃至社會穩定,增強中學生對黨和國家熱愛之情,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解決好學校貧困家庭學生的經濟困難問題是我國政府的責任,它直接關系到我國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學校乃至社會的穩定,關系到教育收費制度改革的發展直和廣大公民機會均等地接受教育的權利[1-2]。我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家和學校不僅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而且還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國家信用助學貸款政策,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省政府助學金,學校綜合獎學金等各類獎助學金,并通過這些獎助學金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多層次、多類別、多方位的資助和幫扶。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一些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漸漸形成自身的資助體系和制度,有些高校更是引入了社會資助模式,漸漸形成了以“獎、貸、助、補、免”為核心的資助幫扶體系,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諸多問題,如資助體系設計不完善、信息平臺宣傳不到位、資助宣傳力度不足、學生與家長了解不徹底、資助知識普及不透徹等問題。因此,如何做好高校資助宣傳工作是目前仍各大高校關注的焦點。
一、健全組織完善制度
高校的資助宣傳工作,必定有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為貫徹落實國家資助宣傳工作,高校應根據國家資助文件精神,國家資助工作精神,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建立并及時下發一系列適合學校情況的、較為完備的資助宣傳規章制度和規范性文件,保障各項資助宣傳工作的有序開展,使資助宣傳各項工作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同時,高校應成立學校資助宣傳領導小組,細致分化任務,責任分明,各司其職,具體組織落實資助宣傳工作。
二、加大宣傳多管齊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資助“開學第一課”。
新學期開學之際是加強教育、促進宣傳的關鍵時期,抓住時機,及時動員各班級舉行資助“開學第一課”活動,并對活動的時間、內容、形式、組織管理等方面周密安排,認真組織,切實的舉辦學生感興趣,學生能掌握,學生好運用的資助宣傳。
(二)發揮好資助工作的宣傳平臺。
堅持推進學生資助宣傳工作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通過學院網站、微信微博公眾號手機應用程序等網絡平臺定期發布資助政策信息和動態,利用大型學生活動、新生入學、老生開學等重要時間節點,宣傳國家資助政策、推送最新國家資助制度和政策,同時結合自身實際,圍繞一兩個主題,專項宣傳,專月宣傳,形成好經驗、好做法,占領新時代網絡思想教育高地。
(三)設計好資助工作的宣傳形式。
利用展板、橫幅、海報、宣傳冊(折頁)、宣傳扇、宣傳欄等不同形式傳遞學生資助政策內容和工作信息,并利用好課堂、寢室、校園等教學生活區進行定點宣傳,做好傳統媒介與網絡、移動互聯網等新媒體的雙重作用,創新宣傳形式。
(四)設置宣傳專員小分隊,深度講解,專業引導
學校應成立資助專員小組,并定期對資助專員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努力打造懂業務、會宣傳、能戰斗的資助專員工作隊伍。通過資助專員各學院各班級或者定期定點進行有深度、有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的國家資助政策和政策的解讀,使高校資助工作的意義、資助類別、資助項目等內容深入人心,尤其要把同學們普遍關心、廣泛關注的資助項目宣傳的人人理解,人人掌握,為高校資助工作的后續開展和進行提高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除了政策宣講和介紹,資助專員小分隊要借助宣傳工作的契機廣泛搜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典型事例,并進行推廣和推送,幫助那些由于心理自卑和自尊心強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信心,勇敢直視困難,積極面對生活。
(五)推舉資助典型,引領道德風尚
“教育扶貧不僅在于物質資助,更在于精準育人。”對于很多的高校而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不僅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組成部分,而且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一般情況下,除了經濟上的資助之外,還需要適時地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面品質的培養。高校應著力借助榜樣引領等主題活動,挖掘選自強不息、奮發成才,勇于擔當、服務社會的資助勵志典型,宣傳資助故事,傳遞資助聲音,樹立廣大學生的道德風尚,弘揚時代主旋律。并結合學生特點,邀請社會、學校、學院勵志典型開辦勵志講堂,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近距離分享榜樣們的青春奮斗故事,傳遞自立自強、與命運抗爭的不屈精神,倡導知性、運動、感恩、自信、有愛、有夢、誠信等積極健康生活態度,激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用奮斗追尋夢想,在國家、學校、社會的關愛中奮發向上[4]。
(六)深化落實工作,做有溫度的宣傳
以“科學化、人性化”的工作思路統籌規劃,以“以人為本,資助育人”為理念支撐,嚴格以“勤工育人,愛心育人”為核心,打造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綠色資助”之路。高校應結合實際學校實際探索開展“愛心基金”、“愛心棉被”、“愛心車票”“愛心午餐”、“愛心家訪”等愛心資助幫扶活動,以真摯和真誠的愛心去細致落實各項資助宣傳工作,以滿滿的溫暖和溫情努力構建“扶困助學、立德樹人、唱響中國夢”的中國特色資助制度,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搭起一座連通“求學夢、成才夢、中國夢”的人生橋梁。
(七)拓寬宣傳活動,舉行多彩資助
積極開展各類新穎有趣的資助活動,從活動、實踐中進行宣傳和普及資助知識,潛移默化,讓學生漸漸走近資助,了解資助,并發揮學生在資助中國中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使資助知識生動化、具體化。大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每年國家或省市高校資助知識大賽和征文等各類活動,借助比賽的契機和機遇,讓學生賽中有學,學中有得,在全體學生中掀起一股用資助知識和誠信奉獻共建美好校園的浪潮,使學生們做到人人學資助、人人知資助、人人懂資助。在學校形成良好的資助工作氛圍的同時,更要腳踏實地,以低調務實的作風,以扎實踏實的心態,結合學校實際探索新形式、新體驗的資助宣傳渠道,例如:資助工作微視頻比賽,“大家說資助”欄目,資助知識辯論賽……
(四)凝練宣傳特色,加強學生品質教育
我國歷來堅持助困助學助成才的資助宗旨,高校應全力從教育的各個層面提高受資助學生的品質鍛煉,應秉持“物質上幫助學生,精神上培育學生,能力上鍛煉學生”的工作理念[5],注重對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比如可以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一些校內外勤工助學的崗位,幫助他們在勤工助學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再比如,在學校的一些重大的活動中,更多地考慮讓這些家庭經濟困難生參加,讓他們擔任一定的職務,培養他們在團隊中的溝通及協調的能力,強化他們的組織能力,從而提高其自信程度。在對所有獲得獎助學金的學生實行品質養成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感恩責任教育,引導受助學生管理好金錢和精力,以積極的思想、健康的身體和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真正實現“資助政策,助力成才”的輻射教育作用。
三、總結
學生資助宣傳應堅持“志強智達,言信行果”工作理念,要從解決貧困生的實際問題出發,以務實的工作作風,扎實推進資助宣傳工作,努力緩解貧困生的學習和生活壓力,解除貧困生的后顧之憂,幫助貧困生樹立起自立自強、誠信處事的觀念,并讓他們切身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心、學校和社會的關愛,讓他們真正的能愉快學習、幸福生活。高校資助宣傳工作主要是普及國家政策和加強學生教育引導,引導學生樹立自立自強意識,加強學生“參與、互助、奉獻、進步”的精神的培養,激發學生“受助思源、獲獎思進、傳遞愛心、回報社會”的理念,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歸屬感,把受助學生培養成“資助—自助—助人”良性循環,努力實現學生“資助”與“育人”的有機結合,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高睿璇.新常態下高校輔導員如何提升資助工作的交互式管理藝術[J].時代教育,2017(1):139.
[2]金超.新媒體環境中高校學生資助宣傳工作的認識與思考[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17(2):141-144.
[3]劉東勝.新媒體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4):79-82.
[4]何新婷.高校學生資助體系下的誠信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 2017(4):134.
[5]蔡亞峰,張麗.高校受資助學生隱性感恩教育資源的運用[J].學工視窗,2017(1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