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瑞 黃星星 胡志洪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發展轉變為高質量發展,互聯網技術也日益完善,新業態經濟快速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中,而其中之一的跨境電商運營模式乘勢而起并取得良好增長態勢。但由于我國跨境電商監管缺少專業人才、技術支持,信用體系建設也不完備,因此存在很大問題,所以亟需改革發展。本文將從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出發,分析當前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從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業態經濟;跨境電商;監管
一、研究問題的相關概述
(一)新業態經濟
業態是指產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向指定的需求(顧客)群體提供確定的商品以及服務的具體形態。提供產品及服務的一方可以針對確定消費群體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銷售戰略和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性地運用商品經營結構、規劃經營位置、設計店鋪規模和形態、制定價格標準,并通過有效率有效果的銷售服務方式等手段,供給產品和服務的不同類型服務形態。基于上述對“業態”的概念闡析,我們可以對“新業態”作出以下定義:是指通過創新化的營銷模式、商業模式以及信息技術,重新組合不同的產業,并對對產業內部、外部價值鏈進行重新分化融合,從而更有效地整合資源、信息、技術,最終形成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的新型經濟形態、產業形態和服務形態。
(二)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通常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國家的交易主體,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即電子商務)將進出口貿易中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展示、談判和成交銷售,并且通過跨境物流配送的方式將產品送達的電子化跨境交易。
跨境電商的模式一般分為跨境整售和跨境零售,跨境整售即B2B模式,是指商家對商家的銷售,一般是貨物量較大、金額涉及較多的批發性銷售;跨境零售指的是B2C(商家對顧客個人)以及C2C(個人對個人)兩者模式。現今,B2B為主導模式,但B2C和C2C逐漸興起并且發展態勢良好,為未來跨境電商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越來越多的商家通過互聯網直接與消費者聯系交易,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這種交易模式更加便捷、成本更低,拉近了國際市場,將繼續成為推動國際貿易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力量。
二、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原因
(一)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持
政府對跨境電商大力支持,因此未來跨境電商產業非常有望繼續保持強勁且持續地增長態勢。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2016年交易規模復合增長率達到28.0%左右。
(二)國內電子商務的發展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互聯網經濟和電子商務發展迅猛,通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平臺獲得的經濟效益迅速增長。根據"第四十一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截至2017年12月,2017年前11個月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所獲得的收入達2188億,同比增長43.4%,截至十二月,網絡購物用戶數量達到5億3300萬,比2016年底增長了14.3%。中國的線上消費市場仍保持穩定且良好的增長態勢。而未來中國的線上營銷市場仍然存在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三)對外貿易的穩步增長
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能力增強,國內消費升級加快。居民消費從生存型向質量型和發展享受型升級,日益凸顯追求個性、高品質、安全、健康的新消費需求。
另一方面,國際消費需求總體增加。各國消費者不僅對國外優質、價廉、個性化、時尚化和品牌商品的網上需求快速增加。而且更傾向于網上支付的便捷以及時效提高的物流方式,這樣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從線下貿易轉變為線上貿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采購商品和服務
三、跨境電商的現存問題和監管現狀
(一)跨境物流滯后,空間平臺缺失
電商要發展壯大,需要空間和平臺來支撐,受物流空間限制較為嚴重。與傳統的面對面交流貿易相比,通過跨境電商模式可以提高交易頻率與通關效率。正是這種原因的出現,跨境電商發展迅速,使得現代海關監管工作不斷增加。再者,跨境電商的貨物會存在退貨或者更換的問題,這也為海關的監督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當貨物出現了問題或者不合格,往往就會卡在海關,而海關滯留貨物的空間有限,導致貨物的發貨量、通關量無法增加。
(二)信用監管和信息安全體系不健全
消費者與賣家都憂心的問題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對跨境電商的信心。雖然相關部門在網上銀行的安全問題上卯足了勁,然而,網絡黑客的攻擊技術仍然讓專家們防不勝防。
四、跨境電商監管的建議對策
(一)制定第三支付機構管理辦法
國家需完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政策,目前跨境支付企業的審核條件仍在試用階段,入行門檻較低,央行應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業務嚴格把關,進一步提高審核標準,防止其過分擴張。在跨境交易過程中,第三方機構必須嚴格規范地保存公司和個人的注冊信息與交易記錄,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的支付安全性。另外,有關監管部門還應加強對跨境電商業務的監管力度,要求第三方支付定期提交相關交易數據,以保證跨境電商的穩定發展。
(二)構建公共信息平臺的誠信機制
信息共享平臺的建立,將不同監管部門的信息進行整理、合并和公開,既有助于增強管理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提高小額跨境網購中政府在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管效率。并加快信息共享的監管平臺建設,各監管機構聯合強化源頭監管。除此之外應完善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的基礎建設與跨境電商信用的制度,建立跨境電商信用的評級制度,從而規范交易行為。
(三)完善監管機制,動態掌握商品來源與去向
在保證商品質量的前提下,為提高海關人員的對跨境商品通關檢查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可探索構建一套專業、全面的跨境電商企業評估體系,通過長期的監管數據分析企業的誠信指數,為各企業的交易記錄作出評定,海關人員可根據情況對高信用等級的企業實行抽查、快速驗放等舉措。同時建立中國海關的電子管理系統,大范圍收集跨境電商的貨源信息,做到對進出口貨物的全面跟蹤,保證商品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劉文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政府監管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1]任繼東.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海關監管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7.
[2]龍昀,李雋波.跨境電商監管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06):53-54.
[3]劉文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政府監管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