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志
過年時,女同事們都為去婆家還是娘家過節發愁,青青卻瀟灑地和老公孩子一起去度假。大伙忍不住問:“你們不陪爸媽過節啊?”青青說:“他們的‘好友團組織了豐富的活動,說我們在那反而礙事。”我們羨慕不已,也不得不承認,青青當初鼓勵父母“抱團養老”的決策很有遠見。
青青是獨生女,父母對她寵愛有加,但也看管嚴密。看到青青和荷蘭小伙子利安談戀愛,父母極力反對。直到利安答應在中國安家,他們才勉強同意,又怕女兒吃虧,盯得很緊。青青覺得很累,利安也很受不了。但他很冷靜,說爸媽應有屬于自己的生活,向青青提議幫助父母實現“抱團養老”。
青青一開始不太接受。后來有一天,她遇到來中國旅游的數位美國老人,并幫他們拍了不少照片。聊天中,青青了解到,這群老人住得很近,有的甚至住同一棟房子,大家一起燒飯、運動、旅游等,過得很開心。再想想爸媽整天圍著自己操勞的樣子,青青很是心疼,決心幫助父母嘗試“抱團養老”。
抱團的老人當然最好是親朋熟人,知根知底。可青青父母都來自外地,本市沒什么親戚,他們又都不太善交際。青青便特意帶父母回到他們的大學校園,和他們聊同學、室友,讓老人有了尋找同窗好友的沖動。父母結婚紀念日那天,青青努力約到了他們的一些老同學、舊同事。果然,父母的交際活動開始增多。
青青又聯系自己的同學和朋友,尋找、篩選他們家中適合與父母做朋友的老人。她鼓勵父母多交朋友,多跟別的老人玩,并詳細了解他們聚會的情況,記下父母喜歡的老人,然后想辦法了解這些老人的家庭背景、性格愛好,發現有合適的還會多次登門拜訪。一年后,青青從性格、職業、家庭等方面綜合考慮,篩選出6位老人作為父母“抱團養老”的“團友”。
青青知道,如果正式和父母談“抱團養老”,他們肯定接受不了,因此最好找個平臺,讓老人們自然而然走到一起。
就在這時,青青聽說新城區規劃建立一個大型生態園,包括果園、花園、有機菜園等,這些項目正對外招商。青青覺得生態園適合老人,自己也早就想創業,于是申請承包了一個有機菜園。從前期考察、簽合同到規劃場地等,青青都邀請父母和那6位老人一起參加。
生態園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老人們都很喜歡。青青爸媽最初是想著喊大家一起幫青青的忙,后來老人們逐漸都不愿離開。當然,青青聘請了專業的種植技師和工人,老人們只需幫著看管一下。青青特意在那建了幢農莊式的房子,除了技師、工人住的房間外,剩下的剛好每對老人一間,還有兩位單身的阿姨共用一間。
由于經過篩選,8位老人都為人善良、熱愛勞動、身體硬朗,大家在一起相處輕松快樂。后來,有機菜園有了不錯的收入,青青鼓勵老人們入股。和子女詳細交談后,老人們順利成為菜園的股東。
從此,老人們更是把這里當成共同的家,每天在一起察看菜園,沿著菜畦健身,偶爾下下棋、打打牌、看看電影電視,早晚一起圍著偌大的生態園散步,說說笑笑,十分開心。老人們農場距離城市不過二三十公里,每天都有采購蔬菜的車子前來,誰想回去,搭便車十分方便。
如今,老人們在生態園“抱團養老”已有三年,生活豐富多彩。青青看到爸媽喜笑顏開,心里自然更歡喜。她每隔一段時間就和老人們的子女聯系,交流情況,大家漸漸成了好朋友。老人們偶爾有點小狀況都能互相照應,彼此仿佛一下子多了很多親人,幸福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