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昌瓊
[摘 要] 長陽實驗小學在“伴讀分享微改革”行動中,通過營造讀書氛圍,實行結對共讀,開展好書漂流、親子閱讀、讀書分享等活動,以書香潤澤童心,用好書陪伴成長,把學校建設成了書香校園、讀書樂園和精神家園。
[關鍵詞] 營造氛圍;結對共讀;伴讀分享;書香校園
一、營造讀書氛圍,創建書香校園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環境育人。長陽實驗小學多措并舉,致力于打造“經典文化潤育心靈,個性特長成就人生”的辦學特色。
一是建立文化長廊。學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文化浸染育人功能。校門口,大理石雕刻的《實小賦》底蘊厚重;教學樓,裝幀古樸的國學經典閃爍著先賢智慧的光芒;校園西側的清江文化長廊,具有濃郁的土家文化特色;運動場圍墻,精美的中華美德故事潤物無聲。學校讓每一面墻壁說話,定期張貼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時時處處提醒學生堅持閱讀。
二是開辦讀書專欄。學校充分利用空間,制作了八塊活動展板,每學期辦一次讀書專欄,既展示“閱讀之星”的風采,又展示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成果。同時,充分發揮班級文化墻和主題黑板報的作用,設立讀書專欄,分別展示學生的讀書小報、讀書筆記、讀后感、自制書簽等。
三是設置誦讀鈴聲。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學校更改了鈴聲設置,每天早上7:40,古詩新唱、國學經典響徹校園,師生從進校門的一瞬間就浸染在濃濃的優秀傳統文化當中;每節課前的三分鐘預備時間,也是輪流播放傳統文化內容,鼓勵師生在詩詞誦讀中進入新課。課前設置的誦讀內容每月一輪換,既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播放內容,又定期更換增加學生積累。
四是落實朝讀經典。每天早上7:50至8:05是“朝讀經典”時間,各班語文老師必須進班指導學生閱讀,要求學生讀通、讀懂、讀熟《朝讀經典》教材。各班讀完《朝讀經典》教材之后,再統一指導閱讀《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及語文新課標、新教材規定的拓展閱讀內容。為了把“朝讀經典”落到實處,學校一方面加強檢查和巡查,另一方面給語文老師每周加記一個課時的工作量。
五是創建班級圖書角。學校給所有班級都配備了圖書柜,每個班級都建有圖書角。班級設有專門的圖書管理員,負責圖書整理、登記、借閱和歸還。圖書角的圖書在全班放漂閱讀,學生讀過的圖書由主人帶回家,一學期一輪換。另外,學校將圖書閱覽室開放,使教育資源得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學校還將圖書借閱情況納入班級量化考核,通過評價促進班級形成良好的借閱習慣。
六是開辦漢語英雄團。從2016年秋季學期開始,學校增設了“漢語英雄”社團。該社團配備有兩名優秀的指導教師,吸納了近50名團員,每周三下午半天,社團統一開展活動,或吟詩頌詞,或鑒賞積累,或知識競賽。社團活動的有效開展,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加了學生的閱讀積累,提升了漢語言文化知識。在連續兩屆宜昌市漢語言文化知識電視大賽中,我校選手代表長陽縣參賽,分別獲得一、二等獎。
二、實行結對共讀,開展伴讀分享
2017年5月,長陽實驗小學《伴讀分享“微改革”行動實施方案》正式實施。在校內啟動“小組共讀”“好書漂流”“親子閱讀”“讀書分享”活動的同時,學校還與漁峽口鎮各小學開展了“城鄉結對共讀”活動。
1.結對共讀
一是城鄉結對共讀。學校積極與結對共讀單位聯系互動,共同商定結對共讀活動實施方案。根據鄉鎮學校的需求,學校最終確定送去四項活動,即圖書捐贈、好書漂流、伴讀分享和課例展示。
5月18日一早,長陽實驗小學校長趙愛華一行5人,滿載著2500名師生濃濃真情的三份大禮——《朝讀經典》示范課、伴讀分享微視頻和捐贈的近1700冊經典書目,驅車前往漁峽口鎮。上午11:00,枝柘坪小學的全體師生以讀書成果展演的方式,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詩詞朗誦、小品、相聲等一個個精彩的節目,讓校園彌漫著濃濃的書香之氣。在圖書捐贈儀式上,趙愛華校長鄭重地把1388冊圖書捐贈給了枝柘坪小學。這些圖書的扉頁貼著實小孩子們精心填寫的好書漂流卡,枝小的孩子們將接漂共讀這些精品好書。下午,實小教師曾靜上了一節《朝讀經典》示范課,枝小的全體語文老師及班子成員均參加了觀課活動。隨后,實小學生陳伶如與媽媽錄制的親子閱讀微視頻在每一個班級播放分享,她們的伴讀故事與閱讀收獲將引領更多的家長和孩子一起愛上閱讀。5月19日上午,《朝讀經典》示范課和伴讀分享微視頻先在漁坪小學共享,隨后,實小教師一行緊鑼密鼓趕往雙古墓小學,給孩子們送去了303冊放漂書籍,以及為孩子們精心挑選的新書和零食。本次活動已在《三峽晚報》“教育周刊”進行報道。
二是班級結對共讀。學校廣泛開展了班級結對共讀活動。在班級內組建共讀小組,每個共讀小組由四至六名同學以及他們的家長組成。每個月,共讀小組自選共讀書目、制定共讀計劃、完成共讀任務,并輪流不拘形式在“共讀筆記”上抒寫讀書心得體會,記錄小組共讀活動足跡,分享閱讀收獲。
2.好書漂流
一是城鄉漂流。5月,全校一至四年級學生由教師指導在已讀優秀書籍扉頁上填寫、張貼“放漂卡”,這些書籍先在班級內放漂,再由學校統一送到結對的枝柘坪小學和雙古墓小學,結對班級學生閱讀后填寫“漂流卡”,漂流卡定期回收。目前,學校回收了放漂的一半漂流卡,另一半留給了結對單位存檔。
二是班級漂流。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好書漂流活動,鼓勵孩子們將家中的好書帶到學校與同學分享,創建“班級圖書角”。粘貼圖書借閱漂流登記卡,記錄圖書借閱漂流過程。教務處對各班的圖書漂流情況定期檢查、考核。
3.全員共讀
一是親子共讀。充分發揮家委會、班級群作用,為家長、學生推薦一批適合閱讀的書目,引導開展家庭親子閱讀活動,促進家庭良好閱讀氛圍的形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把家庭“親子共讀”與班級結對共讀融合,家長也參與孩子所在的共讀小組,并撰寫共讀筆記。
二是教師共讀。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閱讀一本教育書籍,要積累案例哲思,摘錄良言錦句,做好讀書筆記,撰寫讀書體會。同時要求40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每學期上交一篇讀書心得體會文章,學校組織評獎。把教師讀書情況納入校本研修考核評價,把教師個人的校本研修得分折算為繼教學分。
4.讀書分享
一是成果分享。學生的讀書成果分享按年段采用不同形式,一、二年級分享的內容為朗讀,形式為音視頻;三、四年級分享的內容為經典句段摘抄,形式為書法;五、六年級分享的內容為讀書心得,形式為書信。學校一學期評選一次“閱讀之星”,在校報《清江石》上開設“閱讀之星”專欄,在學校網站開設讀書成果展,專門刊發學生的讀書類文章。教師的讀書成果分享則是撰寫讀書心得體會,學校組織檢查、評價,并對優秀的讀書心得體會頒發獎證。同時,組織“讀書論壇”活動,由獲獎的教師登壇獻講。
二是好書推薦。每周四夕會時間利用“紅領巾廣播”開展全校性的“好書推薦會”活動,讓學生在推介活動中了解更多的好書,增強讀書興趣。每周由一個班級進行推薦,一次推薦兩至三本好書。一學期按十八周計算,四至六年級各班輪流推薦一次。
三是征文大賽。學校組織五、六年級學生全員參加了市教育局聯合市文明辦、市婦聯、《三峽晚報》開展的“兩地書·手拉手”書信征文大賽。同學們的參賽作品緊緊圍繞大賽主題,寫出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有很多學生的書信作品獲獎。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今后,我們將不斷豐富讀書活動形式,把學校建設成書香校園、讀書樂園和精神家園。
(作者單位: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