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梅


摘要 目的:探討大黃與偽品大黃的鑒定方法。方法:真品和偽品各25份,分別對實驗樣本進行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熒光試驗鑒定和薄層色譜鑒定,對比4種鑒定方法的鑒定準確率。結果:顯微鑒定、熒光試驗鑒定和薄層色譜鑒定方法準確率均明顯高于性狀鑒定(P<0.05)。結論:顯微鑒定、熒光試驗鑒定和薄層色譜鑒定均為大黃和偽品大黃的有效鑒定方法,性狀鑒定方便、省時,但準確率較低。
關鍵詞 大黃;偽品大黃;鑒定方法;鑒定準確率
資料與方法
實驗樣本:大黃50份,真品和偽品各25份,樣本種類、采集地、數量,見表l。
方法:采用的鑒定方法包括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熒光試驗(理化鑒定)、薄層色譜鑒定。①性狀鑒定:觀察樣本的外形,測量樣本的長度,將樣本橫切開,觀察橫切面的顏色,再將根莖髓部起開,觀察內部情況,嗅聞氣味,咀嚼。②顯微鑒定:使用顯微成像系統(日本OLYMPUS)進行顯微觀察,先將樣品橫切,觀察橫切面情況,再將樣品研成粉末,使用水合氯醛試液透化后,放置在顯微鏡下觀察。③熒光試驗:將樣品研成粉末,精確稱量0.2 g,置于干凈的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2 mL甲醇,加入10 min,放置在常規室溫中冷卻后,取10 uL上清液點于濾紙上,使用45%乙醇展開,晾干后,放置10 min,在365nm的波長紫外光燈下進行觀察。④薄層色譜鑒定:精確稱量正品大黃、偽品大黃粉末各lg,放置在潔凈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20 mL甲醇浸泡樣品th,過濾,取5 mL濾液,蒸干,保留殘渣。加水10 mL溶解殘渣,再加入l mL鹽酸,置于水浴箱中,60℃,30 min,常規室溫中冷卻。將樣本分為2份,每份均使用乙醚進行萃取,合并兩側所得乙醚液,蒸干后,向殘渣中加入氯仿進行溶解,總容積為l 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蘆薈大黃素和大黃酸作為對照品,向對照品中加甲醇,制作成對照品溶液(每l mL含lmg對照品),精確稱取12 g硅膠H,置于研缽中,再向研缽中加入42 mL 0.3%羥甲基纖維素鈉溶液,充分研磨至糊狀,置于面積為20 cm×20 cm的干凈玻璃板上,使用潔凈的工具涂勻,使其厚度保持在300 um左右,水平放置,常規室溫中晾干,經105℃活化,時間30mm,置于干燥器皿中,制作成硅膠H-0.3%羥甲基纖維素鈉板待用。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5uL,點在同一個含有0.3%羥甲基纖維素鈉硅膠H薄層板上,以20:25:5:2的比例向薄層板上滴加環己烷、醋酸乙酯、甲醇、醋酸作為展開劑,取出后晾干,在365 nm的波長紫外光燈下進行觀察。
觀察指標:對比性狀鑒定、顯微鑒定、熒光試驗、薄層色譜鑒定4種鑒定方法的鑒定結果。
統計學方法: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建立數據統計分析模型,計數資料的描述形式為百分率(%),差異檢驗采用X2,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性狀鑒定正品、偽品大黃判定標準:正品大黃大量為圓柱形、圓柱形或馬蹄形,長度3 ~7 cm,表面呈棕黃色,有白色網狀紋理,斷面呈黃棕色,根莖髓部有異形維管束(星點),并有層環紋形成。有清香氣,味苦澀,咀嚼粘牙,有沙粒感,能將舌苔染成黃色,唾液也為黃色。偽品大黃形狀不規則,多為扭曲狀,長度多在5~13 cm,不如正品大黃粗壯,表明顏色較深,多為黃褐色,橫斷面為淺黃色,內部無星點,無清香氣味,味苦。
顯微鑒定正品、偽品大黃判定標準:正品大黃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皮層大多已去除,韌皮部射線較平直,能夠容下多列細胞,內部有棕色物質,層環明顯,木質部導管非木化,木質導管類圓,髓部寬廣,有星點分布,薄壁細胞內可見淀粉粒和草酸鈣簇晶。偽品大黃橫切面偶爾可見殘存的木栓層,射線較直和較窄,能容下l列細胞,環層不明顯,髓部無星點,薄壁細胞內有較少的淀粉粒和草酸鈣簇晶。
熒光試驗正品、偽品大黃判定標準:正品大黃有棕色至棕紅色熒光,偽品大黃呈亮藍色和紫色熒光。
薄層色譜鑒定正品、偽品大黃判定標準:在365 nm波長的紫外光燈下觀察,正品大黃可見蘆薈大黃素和大黃酸,有橙紅色斑點和2~3個藍紫色熒光斑點,偽品大黃不含有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兩種代表性物質,無熒光斑點。
結果
4種鑒定方法中,薄層色譜的鑒定準確率最高,與顯微鑒定結果和熒光試驗鑒定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種鑒定方法的鑒定準確率均明顯高于性狀鑒定,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2010版《藥典》中收載蓼科植物唐古特大黃、掌葉大黃或藥用大黃的干燥根及根莖為正品大黃,除上述3種品種外,其余河套大黃、天山大黃的干燥根和根莖均被稱為偽品大黃[1]?,F代藥理研究證實,大黃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膽、抗炎等作用。如國內研究學者發現,大黃能夠通過3種作用機制發揮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一是能夠對內毒素誘生巨噬細胞的分泌功能產生影響[2]。二是大黃中的大黃素能夠對細胞炎性因子白介素的表達產生抑制作用,保護血管內膜,增強機體免疫力。大黃具有的上述機制提示我們對大黃和偽品大黃進行鑒定十分必要。
本研究應用4種方法進行大黃和偽品大黃鑒定,結果顯示薄層色譜鑒定結果的準確率最高,其次為顯微鑒定和熒光試驗,性狀鑒定結果的準確率最低,其他3種鑒定方法的鑒定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為性狀鑒定主要通過肉眼觀察和咀嚼,難以發現正品大黃和偽品大黃在結構上存在的差異。而熒光試驗和顯微鑒定恰好能彌補性狀鑒定存在的不足。薄層色譜鑒定能夠觀察到正品大黃和偽品大黃的成分差異,故鑒定結果準確性更高,但鑒定操作相對復雜。
綜上所述,對正品大黃和偽品大黃進行鑒定具有重要意義,在選擇鑒定方法時,建議先選擇操作簡單的方法,當難以明確鑒定結果時,再選擇鑒定結果準確率較高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藥效和患者的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汪景榮,張卓勇,楊玉平,等.太赫茲時域光譜結合主成分分析線性判別和支持向量機用于大黃樣品鑒定[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7,37(5):1606-1611.
[2]田曉軒,劉杰,竇永杰,等.中成藥大黃蟄蟲丸的宏條形碼基原鑒定[J]天津中醫藥,2014,31(4):23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