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包子
盛大的別離在四年的時光荏苒中如期而至,那個夏天,依依不舍的我們揮揮衣袖,邁出腳步,帶走一些些回憶,也留下一些些故事。
填志愿的時候,心情總不過迷惘二字。作為一個浙江人,心心念念便是浙大,然而上帝無情地為我關上了這扇門,我只能尋尋覓覓重新打開一扇窗。出于打死也不要離開包郵區的心理,我把目標鎖定在了上海,魔都上海,名校云集—玩在復旦,住在交大,吃在同濟,愛在華師,學在華理。不過,高校雖多,尷尬的成績卻注定了選擇權在天不在己。
于是,暑假的歲月如同默片匆匆滑過,畫面便直接跳轉到了“學在華理”中的華東理工大學。
“華理”有三個校區,分別為徐匯、奉賢和金山科技園,學校將大一至大三的學生統一安排在奉賢校區,體驗上海郊區的恬靜生活。升上大四后方能有幸入駐徐匯校區,感受一把魔都的繁華魅力。因奉賢靠海,校園里氤氳的水汽中總夾雜著似有若無的海腥味,時而海風呼嘯,便傳來少男少女此起彼伏的驚呼聲:“哦!我的發型。”不過,也正因如此,公交十幾分鐘便能直達海灣旅游區,為我們帶來了十足的便利。
還記得第一次班級聚會我們的活動便是去海邊擼串,坐在堤壩上感受海風的吹拂,竟有種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飄飄然。我們是清晨去的海邊,目之所及還是一片黑壓壓的灘涂地。逛到正午,大家紛紛拿出準備好的食材和工具開始烤肉,當四周全是濃郁的孜然味,我們的興致也達到沸點。
一直到傍晚,大家才依依不舍地打算離去,而遠處的灘涂地也早已經被海水覆蓋,風景是難言的波瀾壯闊。海邊的佛塔和寺廟傳來的晚鐘聲,配合著夕陽輕吟淺唱,又配合著浪花輕快明朗,一下又一下,連我們這些純種的理工科生們都不由得感受到了久違的浪漫情懷,牽動了內心的柔軟。夜幕降臨,光亮被黑暗所吞噬,天上的星星漸漸露出了眼睛,一眨又一眨,好似告訴我們:這里啊,有你們要的瀚海星辰!
若要細細追溯,“華理”最一開始的時候其實并不叫華東理工,它的前身是華東化工學院,由多所學校的化工系合并而來,是全中國第一所單科性化工院校。我們可以先欣賞一下華理的校徽,將兩個“University”的首字母“U”進行交叉對接,作為化工塔、管道與過程工業中的設備的抽象表現,齒輪的元素則代表學校以工科為主,整體便體現出華理化工特色的悠久歷史。大概正因為在化工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華理在化工的造詣于各個高校中絕對是高人一籌。
事實上,學校的實驗室和很多化工以及相關衍生專業的公司都有所合作,畢業學生遍布于化工、生工、食品、日化、藥物各個領域。悄悄地說一句,華理學子吃苦耐勞的口碑可是全上海的企業公認的!可能正是受到很多企業的青睞,學校設有很多社會獎學金,堪稱“書山有路勤為徑,條條通向獎學金”。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直到關門鈴聲響起還座無虛席的圖書館,考試周比肩繼踵的教學樓,午夜時分仍燈火通明的食堂,無一不是我們的勤奮求實勵志明德的證明。
正所謂勞逸結合,徜徉書山的同時,我們也樂于去暢游祖國的大好河山,欣賞江南水鄉的風景悠然。上海的周邊幾乎被古鎮和水鄉所環繞,周莊、烏鎮、西塘等等,總有一款適合你。
我最愛的是蘇州,處處是園林,移步即換景,整個蘇州幾乎是被天然美景所支配。其實初到蘇州火車站時,我就感受到了盛大的驚艷。古香古色的火車站,大門正對一座小城樓,城樓的外圍又被清澈河水環繞,約莫是古時的護城河。我和室友們慕名去了寒山寺,聽著導游的講解,感覺心靈亦受到了滌蕩。正巧此時有和尚撞鐘,據說撞三下福祿壽,撞四下四大皆空,撞五下五蘊皆苦,撞六下六根清凈。不過我們這群嘰嘰喳喳的姑娘們想要六根清凈,那還是等到五六十年后吧……而蘇州的確是園林云集的,定園、拙政園、留園等等等等,花草樹木應有盡有,古往今來已有無數美文給它譜寫了贊歌。
行走在蘇州的大街小巷,處處都有旗袍,腦海中浮現的都是民國時期那些優雅的上海女人,婀娜多姿,步態裊娜。
你看,這就是在滬上高校的福利!知識在筆墨之間,意趣在山水之間。
由于是化工學校,白大褂便成了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其實一入學,學院里便統計了每個人的身高和穿衣尺寸,輔導員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將下發一套白大褂。該怎么形容當時的心情?驕傲,期待,驚喜,又帶著一絲絲的探究—哎,我們竟然要穿白大褂了!你說我們的白大褂長什么樣呢?
女生們都抱有十分美好的幻想:大概是收腰的吧,穿上去秀氣又不失溫婉可人。懷著這種隱秘的小確幸,我們等了將近一個星期,而最終班長大人將白大褂放到我們手里時,我們才驀然醒悟,白大褂真的只是白大褂,不僅白,而且大!寬松,無型,冗長,連讓人穿的興致都沒有,明晃晃地嘲笑著我們的想太多。
而后的日子便是理論課與實驗課相互穿插,每個星期總有那么幾天要心不甘情不愿地套上戰袍,有時候不小心沾上點化學試劑,有時候不小心碰上點動物血漿……等到大學畢業的時候,原先那件潔白的大袍子早已面目全非,五彩斑斕。
雖然入學時對白大褂各種嫌棄,但即將離校時,很多同學都將白大褂小心翼翼地收了起來,甚至有些同學還請任課老師和全班同學在白大褂上簽上了自己的大名,紀念這四年的燦爛時光。
我突然就想起了一首老歌—《青春紀念冊》。對于經常做實驗的學生來說,我們的青春是離不開白大褂的,它是我們整個實驗室生活的承載。實驗成功的欣喜,實驗失敗的無可奈何,當看到白大褂的那一刻,記憶便鮮活地涌現在腦海。時光無情地奔騰而去,連回憶都無所憑依,而白大褂不就是我們最好的紀念嗎?
每當畢業季來臨,各種“花式畢業照”便屢見不鮮,而當我們整齊劃一地脫下學士服套上白大褂合影時,誰能說自己的內心沒有劃過一絲觸動?
而漫步在四季分明的校園,隨著微風的吹拂,白大卦翻飛出嘩嘩的聲響。多像我們的青春啊,風過無痕,卻鮮活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