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贊 王飛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麗江 674199)
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藝術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多地已經將藝術學科列入中招考試科目,藝術教育迎來了新的春天。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音樂是社會中的客觀存在,有著其獨特的內涵和外延;音樂教育很多時候體現為一種行為,且這種行為具有鮮活性、鼓舞力、宣傳性的特點,因此,在校園民族文化和思想教育方面,音樂教育專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樂教育,是教育與音樂兩個領域都必不可少的重要范疇,它一般分為普通音樂教育和專業音樂教育。所謂普通音樂教育目的在于將音樂作為審美和文化教育的一種手段,通過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陶冶情操,傳承文化,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而專業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學習音樂的專門技巧,從事音樂的各項理論研究,培養音樂表演、創作、理論教育等方面的專門人才。[1]國家教育部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要求大中專院校必須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可見,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的地位極其重要,且有著普通音樂教育和專業音樂教育的雙重內涵。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東巴藝術學院音樂教育專業注重民族音樂辦學特色。現有教師10人,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合理,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講師6人,助教1人,外聘教師10人,2人從事學生工作,3人為少數民族。依托地方資源,多人從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研究。出版專著5部、教材2部,參與教材編寫3部,能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校內外實訓條件優越,擁有琴房60間,音樂教室2間,電鋼琴房2間,舞蹈教室兩間,演播廳(198座);與大研中心完小、麗江天雨集團等學校和演出機構簽訂實習實訓協議;近三年在校生規模適當,在校三個教學班共110人,辦學穩定近三年招生報到率達到75%以上,2016年畢業生專升本20人,2017年畢業生專升本24人,在同等院校中名列前茅,是學校文藝活動的主力軍。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指生長在高等教育環境下的,為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所創造的、體現學校辦學理念、特色傳統并反映全體師生的價值追求、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的各種物質形態、精神形態、制度形態、行為方式和活動的總和。[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問題迭出,出現了老人倒了扶不扶、金錢至上以及畢福劍事件等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言論。由于理論學習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對于大學生來講僅僅進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教育是明顯不夠的,因此,通過藝術活動進行思想教育是一種效果好、見效快的教育方式。
民族文化亦然,大到中華民族,小到各個少數民族,都體現出了一個民族的認同感。麗江具有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優勢,在此基礎上開展具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和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傳承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正如馬云所說,音樂教育比數學、語文教育還要重要,通過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含義我們可以看出高校綜合實力、文化品位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首先是由精神文化建設的成就來決定的,具體來講是由高校校園文化來決定的。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藝術活動是不可分離的,音樂教育作為德育、美育的呈現方式作用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是從陶冶情操、思想建設和民族文化傳承、擴大高校影響力等方面來體現的。
(一)作為人全面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部分,音樂活動豐富了大學生的業余生活,對塑造人格以及智力開發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3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演出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注重實踐展示,遵循各班每個學期一場音樂活動的理念,以2013級音樂教育班為例,三年期間主要開展了《C大調 & a小調.com》、《讓夢飛.Young》、《Dream.high.讓夢啟航》、《第四學期》、《the fifth season》、《她來聽我的演唱會》、《當傳統遭遇現代》等共六場演出,反響良好。學生得到舞臺鍛煉的同時,通過音樂拓展聽眾的想象空間,美育作用于德育,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通過紅色經典系列演出,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思想意識形態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當今社會,物欲橫流,如何使青年保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能使大學生緊密的團結在黨的周圍,弘揚正能量,不忘初心的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是值得我們探索的問題。

2012級音樂教育班文藝演出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教育專業非常注重音樂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每年國慶期間都會承擔全校的紅歌比賽活動指導工作,除此之外還將思想教育與專業學習緊密結合,舉辦了《長征組歌》合唱音樂會、《黃河大合唱》音樂會、《紅色經典》畢業音樂會等節目形式,讓全校師生熱淚盈眶,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次的洗禮,讓師生重溫先烈的偉大,堅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加強民族音樂校園傳承,促進民族音樂傳承
電影《百鳥朝鳳》警示我們西方流行音樂對我國民族音樂產生巨大的沖擊。加強國民的民族文化觀念,讓年青一代重燃對民族文化的激情,已經成為一種使命。國家已經在一定層次上進行了努力,如通過漢字書寫大會等活動促進民族傳承,弘揚民族傳統化。音樂藝術同樣如此,如何讓民族音樂在民族文化中重新煥發青春,高等教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2013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畢業演出
在接觸到高雅藝術進校園后,麗江師高等專科學校音樂專業主要開設了《民族音樂概論》、《民歌學唱》、《原生態音樂欣賞》、《戲曲鑒賞》、《白沙細樂排練》等課程,在民族音樂普及推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組織了《云嶺天籟》、《當傳統遭遇現代》等演出活動,受到師生的喜愛。
(四)音樂教育作用于高校文化宣傳
音樂專業在提高高校知名度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其關鍵就在于音樂活動可以直接通過媒體作用于受眾。聲樂、器樂、合唱團、舞蹈等各種音樂形式傳播的途徑就是聽覺或聽覺與視覺的結合,相對于其他門類,音樂專業在借助媒體達到宣傳作用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師努力帶領學生參與各類藝術比賽。當然,由于我校辦學層次不高,生源素質等因素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參加比賽獲得好名次的機會較少。但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專業學生積極參與,參加云南省文化廳組織的《群眾文化彩云獎》音樂類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云南本土歌曲》大賽中獲得優秀組織獎,《金鐘獎》云南選拔賽獲得優秀獎等。作為一扇宣傳高校的窗口,麗江師范高等專科音樂專業為學校的榮譽貢獻力量。

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參加的省級比賽獲
多元的音樂藝術題材塑造了音樂文化的特性與共性,通過音樂專業活動的開展,我們認識到音樂在豐富學生業余生活、塑造人各、思想意識教育、民族文化傳承、對高校影響力宣傳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音樂教育是文化宣傳的排頭兵,重視音樂教育專業的發展是每所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也同時希望某些學者拋卻所謂“戲子”誤國的謬論,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關鍵在于我們怎樣進行開創性的應用,我們堅信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的講話后,文藝事業會健康發展,展現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