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伍
周洲說,創業就像跑馬拉松,痛苦與痛快交替。唯一不同的是,馬拉松有終點,而創業沒有終點。
2017年4月,一檔以“父母教育”為主題的《耐撕爸媽》的網絡綜藝節目上線騰訊視頻,第一季12期播放量超過5億次,一躍成為育兒領域的爆款。節目策劃人可不簡單,她名叫周洲,曾經擔任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主持人20多年。從央視節目主持人變身創業者,周洲的身上有著什么樣的故事呢?
人生處處是風景
周洲是江西南昌人,1993年大學畢業后進入江西電視臺,成為一名少兒節目主持人。1995年,周洲參加全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獲得少兒類金獎,并順利進入中央電視臺工作。
2000年,主持工作之余,周洲結合多年來的采訪經歷,撰寫了《非常童年》一書,專門記錄一些“少年才俊”的成長經歷,其中滲透著周洲對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非常童年》出版后引起廣泛關注,并直接催生了國內首檔以少年兒童為受眾的人物訪談節目——《童年》。
2006年,周洲的兒子跳跳出生了。此時,周洲正在主持國內第一檔育兒節目《寶貝一家親》。那一段時間,出于節目和母親角色的雙重需要,周洲非常用心學習育兒知識。“在節目制作過程中,獲得了對于人生成長過程的全新感悟”。這時候,周洲就想,有沒有一個平臺,能讓更多專家、機構、父母匯集在一起交流、學習,用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們。
有一次,周洲偶然看了一場迪士尼兒童劇《小熊維尼》,心想:要是我自己做一部兒童劇,它會是什么樣子?想法一旦萌生,就像水草一樣在心里葳蕤。2014年初,她擔任制作人兼主演的兒童劇《我愛童話》出爐。《我愛童話》在全國32個城市演出60多場,場場爆滿,大獲成功。
一晃到了2016年,酷愛跑步的周洲加入一個名叫“嘉友跑”的馬拉松跑團。跑友們熱愛生活、對自己要求高、努力突破自己的生活態度對周洲影響很大。一個大膽的念頭從心底冒出來,她對自己說: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2016年9月17日,北京馬拉松開跑。在這之前,周洲一直參加的是半程馬拉松。這一次,她報名參加全程跑,同時下了一個決心:如果跑下來了,就去創業。結果,迎著燥熱的風,周洲完成了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的長跑,歷時5小時40分,成功地挑戰了自己。
幾天之后,周洲果然去央視辦理了離職手續,成立北京有養成長傳媒有限公司,開始自主創業。
“如果不辭職,在這個行業里我還能做20年,穩定的收入,榮耀的光環,但一眼就能看見退休后的狀態,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人生處處是風景,走出去你才能更加看清自己。”周洲說。
幫助新一代父母升級
創業之初,周洲做了很多方案,她想做個人化的新媒體,但好友一句話點醒了她:“不要去做你沒做過的事。”最終,經過多方調研以及與投資人溝通后,她決定將有養定位為父母的成長教育,用短視頻的形式傳播育兒知識,幫助新一代父母升級。
之所以這樣選擇,緣于周洲對父母角色的獨到思考和把握。主持少兒節目20多年,她被認為是“國內見過最多孩子的人”。她一直在思考,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一言一行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說,父母是一種職業,需要學習、培訓,甚至考試。
2016年10月,在公司成立一個月后,周洲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推出了在美國波士頓等校園內錄制的直播節目《周洲有養·美國》。節目中,周洲擔任主持人,并邀請潘石屹和雙雙考上哈佛的雙胞胎姐妹花孫雨彤、孫雨朦等嘉賓入鏡,探討中西方孩子教育等話題。回國之后,沿襲此前的風格,又在北京直播了《周洲有養·北京》。
《周洲有養》三季共播出17期。全新的直播方式,新鮮的話題,立即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全網在線觀看人次超過2000萬次,創下同類直播的最高紀錄。
小試牛刀的成功,印證了周洲對父母教育市場的判斷。作為80、95后的“新一代父母”,他們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渴望學到真正有用、有趣、有感的育兒知識。
基于這樣的思路,周洲和團隊成員一道,開始策劃網絡綜藝節目《耐撕爸媽》,定位為國內首檔成長觀點秀,計劃邀請明星爸媽、教育專家、律師和達人父母等,圍繞父母的育兒責任、孩子對家庭關系的感知等問題進行討論。
事前,雖然周洲對困難有了心理準備,但實際境況比她想的要難得多。公司剛成立,沒有更多的資金,她只得既當策劃,又做銷售,還兼運營,整天忙得團團轉。最讓她操心的是內容,為了邀約到合適的嘉賓,她每天都在不斷地翻看手機號碼,瀏覽朋友圈。在邀請綜藝小天后何潔時,周洲竟然守在何潔所在公司的門口等了兩個多小時。
嘉賓確定后,為讓他們適應節目,周洲著實下了不少功夫。她和團隊成員在節目開錄之前,先寫好“劇本”,把整個節目的主題、框架、流程設計出來,形成一個劇本樣的腳本。團隊成員還不辭辛苦,盡量多的收集嘉賓的故事,發掘他們身上好玩兒的點和話語。在節目中引導他們多爆猛料,讓節目變得更有趣。
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2017年4月20日,《耐撕爸媽》第一集正式上線。主角是綜藝小天后何潔,她先分享了自己的育兒心經,然后八位耐撕官分成正、反方圍繞何潔帶來的話題“我有兩個孩子,大的該不該讓著小的”發表意見,最后育兒專家進行點評。
現場氣氛十分活躍,在明星爸媽、教育專家、專業律師多方觀點的辯論中,撕掉一些錯誤的成長育兒觀,“爸爸玩游戲要把握好度,不能因為玩游戲而不管孩子”“不以年齡大小為孩子定性,培養相親相愛和責任感,阻止小惡魔產生”等育兒觀獲得觀眾認可。
接著,《耐撕爸媽》又陸續播出幾集,分別邀請到汪小菲談孩子的起跑線,與桑蘭探討二胎等問題。一期一個話題,但都圍繞家庭育兒展開。因為所選的內容都是年輕的爸媽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煩惱,很多父母感同身受,覺得非常適用。加上周洲作為主持人,也“與時俱進”,盡量選用網絡詞匯,使節目有網感,接地氣,讓年輕父母在“寓教于樂”中接受正確的育兒知識。節目播出后,在85、90后父母群體中產生強大的影響力,第一季12期累計播放量超過5億次,遠遠超過周洲的預期。
做最好最有用的內容
《耐撕爸媽》的成功,并沒有讓周洲感到輕松,反而有了更多的責任感。作為母親,兒子成長和成才的矛盾她也同樣遇到。所以,她常常換位思考,如何才能給父母們提供更大的幫助。
周洲認為,最關鍵的還是內容,好的內容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因而在選擇短視頻的拍攝對象時,周洲非常慎重,他們可以不是名人,也不一定是學霸,但一定要是那些愿意與世俗觀念PK、對抗的家庭,這樣的內容才具有反思的價值,富于啟發性。
事實上,生活中周洲就是一個“與世俗抗爭”的母親。曾經有一次,兒子跳跳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就對她說:“媽媽你騙我”。周洲一頭霧水,經過交流才弄清原委。
原來,周洲從小就鼓勵跳跳大膽地表達自己真實的觀點,無論對錯。可是那一天,當跳跳在課堂上質疑一位老師的說法時,被老師稱為“壞孩子”,因而他認為媽媽之前的鼓勵和夸獎都是假的。就為這一句話,周洲立即把跳跳從公立學校轉到了國際學校就讀。盡管這一出一進花費了很多錢,但周洲一直認為,無論孩子的成績如何,但都希望他健康、快樂,有健全的人格,而不是“以愛的名義在扼殺孩子。”
為了達到“做最好最有用的內容”這個目標,每一期節目之后,周洲注意聽取不同受眾的反饋意見,還經常在媽媽網等母嬰平臺發放調查問卷,征集有價值的線索,然后與專家一道反復進行討論確定選題。曾經為了一個選題,周洲與專家反復權衡修改,前后變動10多次。
截止目前,有養平臺上有超過50個教育專家型意見領袖,原創短視頻超過60條,平均每條瀏覽量超過50萬。
周洲說,創業就像跑馬拉松,痛苦與痛快交替。唯一不同的是,馬拉松有終點,而創業沒有終點。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做最好的父母。接下來,有養會繼續豐富視頻內容,并且將業務延伸至線下,組織開展有養兒童節、有養音樂節、父母分享巡回演出等活動,幫助更多的父母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