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文斌
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小型運輸機墜毀于北京首都機場附近的一塊玉米地里。
事發前,飛機一路飛行正常。到達首都機場上空,飛機打開起落架,開始緩緩降落,2000米、15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就在飛機離地面大約400多米時突然失去了平衡,急速下墜!據推算,失事飛機從400米高度到墜地之間,只有大約10秒!
事發后,黑匣子記錄了一些情況:10秒鐘里,機身劇烈搖晃,機艙內聲音嘈雜,卻有一句叫喊:“我的包,我的包!”聲嘶力竭,清晰可聞。熟悉這聲音的人聽出,喊聲出自乘員中的郭永懷先生。
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教授時任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院副院長,此次,參與核武器研制的郭永懷從青海轉車至蘭州,由蘭州乘機回京匯報工作。
事故現場慘不忍睹:飛機殘骸散落得到處都是,13具遺體被燒得面目全非……在這一令人窒息的畫面中,一處情景尤其讓人震驚:有兩具側躺的遺體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雖然燒得如同焦炭,卻相互抱得很緊,仿佛合為一體,分都難以分開。清理現場的工作人員努力掰開這雙遺體時,甚至聽到碎裂的聲響。當這雙遺體終于被分開,人們驚訝地發現:兩具遺體的胸部中間,有一只皮質的公文包,雖然部分燒灼,但是在兩個相擁身體的庇護下依然完整,打開后,一份熱核導彈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通過遺體細節辨認,人們確定兩具遺體中,一具是郭永懷先生,一具為郭先生的警衛員弁方東。
由此,我們知道了:在生命的盡頭,郭永懷先生牽掛的是實驗數據,忍受痛苦、舍身保護的是數據背后的國家力量!郭永懷先生生前參與了“兩彈一星”的多方面研發工作。在郭永懷先生遇難的第22天,即1968年12月27日,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時間且長且短,長時長得漫無邊際、遙遙無期,短時短得電光石火、轉瞬即逝,短得只有幾分鐘、十來秒。10秒里,一個人能想什么?做什么?10秒卻衡量了郭永懷59年的愛與信仰。
(摘自《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