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鎮文化站作為政府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鄉鎮群眾進行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是提高群眾文化水平的橋梁。本文主要分析了鄉鎮文化站在鄉鎮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設中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以及如何完善鄉鎮文化站建設。
關鍵詞:鄉鎮文化站 群眾文化建設 價值
數十年前,我國為了加強城鄉整體建設,縮短城鄉差距,投入資金在各大鄉鎮建立鄉鎮文化站,以期滿足鄉鎮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鄉鎮文化站是鄉鎮居民組織活動的重要場所,擔負著宣傳國家和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指導鄉鎮群眾進行精神文化建設的重大責任。
一、鄉鎮群眾文化發展現狀
(一)重視不夠
目前,大部分鄉鎮政府都將眼光放在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去進行完善,沒有意識到鄉鎮群眾的文化建設也非常重要。不少鄉鎮政府的領導認為文化建設就是簡單的唱唱跳跳,并沒有深入理解文化建設的內涵和意義,這導致了鄉鎮的文化建設無法得到保障。[1]鄉鎮政府若不重視文化建設,而資金又不是很充足的話,必定會影響鄉鎮文化建設的步伐,無法縮小城鄉差距。
(二)設施不足
部分經濟落后的地區資金不足,對文化建設的投入甚少,這就導致了基礎設施的短缺。而有的地區前期投入了人力物力去建設鄉鎮文化站,配齊基礎設施,后期卻不進行設施維護,使得設備破爛不堪,無法使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文化資源匱乏是妨礙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阻力,缺乏多樣性的設施導致群眾只能進行下棋、打牌等一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導致很多人賭博上癮,敗壞了社會風氣。
(三)人才缺乏
目前,鄉鎮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而一些有文化的青少年大多在外學習并且沒有回鄉的打算,部分鄉鎮政府的文化干部文化素質不高,思想較為陳舊,無法很好地指導和組織鄉鎮群眾開展文化建設,組織的活動仍然以簡單的唱歌跳舞為主,參與者也大多為老年人。很多富有現代氣息的活動有待發掘和利用。
二、鄉鎮文化站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鄉鎮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
首先,鄉鎮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人數越來越多,文化生活建設逐漸受到廣大鄉鎮群眾的關注,參與文化活動逐漸成為鄉鎮群眾的一種習慣。農民在繁重的農田工作之余,可以參與一些文化活動放松心情,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其次,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形式日漸豐富,新的活動形式不斷產生和發展,廣大群眾都積極參與到文化建設活動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一起完善和調整活動內容。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如戲劇、秧歌等已逐漸融入鄉鎮群眾的日常生活。
最后,鄉鎮文化活動的質量正在逐步提高,不同地區的人民群眾相互學習和探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若能更好地建設鄉鎮文化站,發揮其指導和組織作用,鄉鎮群眾的文化建設將會迅速發展,縮短城鄉差距,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發展。
(二)建設鄉鎮文化站的必要性
目前,鄉鎮文化的發展已然成為我國整體文化水平提高的短板。建設鄉鎮文化站有助于引導鄉鎮群眾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努力豐富自身的文化涵養。除此之外,我國的許多傳統文化起源于鄉鎮,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傳統文化逐漸被遺忘,建立鄉鎮文化站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并且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好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在一起,縮小城鄉之間的文化差距,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穩步發展。[2]
(三)鄉鎮文化站的作用和功能
鄉鎮文化站是鄉鎮群眾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鄉鎮文化站可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對鄉鎮建設的方針政策,提高鄉鎮群眾的文化素養,豐富鄉鎮群眾的業余生活,是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橋梁。
鄉鎮文化站是弘揚時代文化的主要力量。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有許多值得傳承的優秀傳統起源于鄉鎮農村。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逐漸被遺忘,鄉鎮文化站可以與民間文化團體建立合作關系,在鄉鎮組織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給鄉鎮群眾帶來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既有利于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又有利于鄉鎮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
鄉鎮文化站是群眾享受文化權益的基本保障。鄉鎮文化站作為鄉鎮政府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機構,提供了許多基礎文化設施及場所,方便廣大群眾開展文化活動,保障了群眾基本的文化權益,提高了鄉鎮群眾的綜合素質,有利于推動鄉鎮社會和諧、科學的發展。
三、結語
鄉鎮文化站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應該積極培養基層文化骨干,更好地發揮鄉鎮文化站的作用,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資源,提高鄉鎮群眾的精神文明素養,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風氣,讓更多群眾更加愿意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岳良權.鄉鎮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淺見[J].魅力中國,2013(23).
[2]李放.如何發揮鄉鎮文化站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陣地作用[J].大眾文藝,2011(12).
(作者簡介:郭致海,男,大專,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體育中心,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群眾體育)(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