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菲·庫斯是德國一家肉食品商店的普通員工,一周上5天班。每逢周四早上,她都會去當地政府開辦的食物救濟處領取生活所需的食物。對此,她的同事們毫不知情。“被他們知道的話,可能背地里會說很難聽的話,我不希望這樣。”所以庫斯刻意隱瞞了這件事。
今年46歲的庫斯獨自撫養著4個孩子,2011年與丈夫離婚后她就開始到食物救濟處領取救濟食物。在距離慕尼黑半小時車程的菲爾斯滕費爾德布魯克小鎮里,還有其他150多位救濟食物領取者(包括退休老人、難民和其他父母),他們跟庫斯一樣,沒有足夠的錢來養活自己跟家人。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德國一共有930多個政府開辦的食品救濟處,每年約有150萬人領取救濟,并且這個人數還在增加。
一名67歲的不愿意透露名字的老人連續6年都去食物救濟處領取食物,他對未來看不到任何希望。“這些政客能做什么?他們忙著討好有錢人,而我們窮人沒有游說團隊。現在情況越來越糟了。”他說道,“從表面上看,菲爾斯滕費爾德布魯克一片安好,但這個城市隱藏著貧窮,并且這種貧窮還在悄無聲息地蔓延。”
鎮長埃里希·拉夫承認,菲爾斯滕費爾德布魯克鎮的貧困現象正在增加,并且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食物救濟處將會一直存在。“目前看來,能夠慢慢減少領取救濟食物的人數就已經很不錯了,想要讓所有人都脫貧基本不可能。”埃里希·拉夫說道。另一方面,沒有人知道真正的貧困人口數量。“很多人都恥于來領取救濟食物,”67歲的老人說道,“我也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克服了自己的羞恥心,畢竟誰愿意承認自己窮得揭不開鍋呢?”
盡管大多數人恥于承認,但在光鮮的外表下,還有很多德國人吃不飽飯。
(摘自《看世界》2017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