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失眠稱為“不寐”“目不暝”“失寐”等。現在認為“不寐”主要是因為飲食、情志、勞倦、體虛等因素導致臟腑心神被擾,或心神失于濡養,陰蹺脈和陽蹺脈功能失去平衡而導致。臨床常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陰虛火旺型 好發于工作緊張、勞累的人,主要表現為心煩不寐或多夢易醒、頭暈耳鳴、口干咽燥、心悸出汗、健忘或有腰膝酸軟、遺精、月經不調、舌紅等。可用百合、核桃仁、蓮子各50克,小米100克熬粥食用,或以蓮子心、百合3~5克用開水沖泡代茶,睡前飲用,滋養腎陰、清心降火。
痰熱內擾型 好發于肥胖的中青年,主要表現為睡眠不實、心煩懊惱、胸脘痞悶、痰多、頭暈目眩、口苦、舌苔黃膩等。可選山楂、麥芽、綠豆、薏苡仁各30~50克,小米100克熬粥食用,可消食健脾、清熱祛濕。
心脾兩虛型 好發于年邁體虛的中老年人,主要表現為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神疲體倦、納呆或食后腹脹、面色少華、大便溏稀、舌淡胖、苔薄白等。可用龍眼肉20~30克,黃小米50~100克,大棗5~10枚,山藥50克熬粥食用,也可將酸棗仁5~10克搗碎,用開水沖泡代茶,睡前飲用。
(摘自《大河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