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慧忠
從引資混改之初的220萬kW發電裝機,到控股裝機702萬kW、在建674萬kW,總資產增加到455億元,資產負債率不到60%,近三年年均凈資產收益率8.56%。從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在山西省屬企業中利潤排名第一,到2017年全省僅有的5家盈利發電企業中獨占4席。
從單一的發電到板塊化經營,多元化發展,不僅是全國能源類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更是全國最大的綠色清潔煤矸石發電集團,目前正積極推進上市,向綜合能源供應服務商轉型……
“面子”“里子”雙贏的格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成為山西國企國資改革的典范和標桿,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評價,其先進管理經驗被山西省國資委在省屬企業全面推廣。
11年風雨兼程,格盟國際成功的“密碼”究竟是什么?
精干高效的扁平化管理,在現代企業制度中不是個新鮮事。但一戶省屬骨干國有企業,究竟能夠做到多“扁”多“平”?股東為“四國六方”的格盟國際給出了一個讓人驚嘆的答案——
一個400多億總資產的企業,集團本部只有34人,還包括5名“坐班制”外方管理人員。所屬企業定編定崗定員,瘦身健體、精干高效,主要控股企業在冊員工僅2682名。
從本質上看,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核心不外乎對“錢”和“人”的規范。那么,格盟國際是怎么做的?
“花錢”上,堅持中外“雙簽制”,花一分錢都必須有中外雙方員工和高管的“雙簽”;堅持兩級法人制,避免了各自為政、亂投資、亂擔保風險;一票否決制,嚴格按照合資合同和章程管理,股東不分大小,都有一票否決權。
在投資和資金管理上,堅持投資要回報、擔保無風險。該公司對出資企業考核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凈資產收益率,衡量每個項目凈資產創造多少凈利潤。這些年來,格盟國際決策沒有失誤過一次,擔保沒有損失過一分錢。
“用人”上,堅持國際化的標準,“凡進必考”,外方股東全程參與,嚴格控編。好中選好、優中選優。扁平化管理機制下,集團內部不設部門,工作任務來了以后,每個人都清楚該做什么、怎么做。同時,暢通管理和技術雙晉升通道,員工不爭“官帽子”,一門心思干事業。
遵循干部選拔任用程序,實行“三個一”管理模式,即:用一個人、一個年薪制、一個經營目標。選人用人與年薪制和經營目標直接捆綁,實現了激勵與約束的結合。再大的企業,集團只選一個正職,副職均由正職提名,集團根據黨員干部選用條例進行選用和考核激勵。
“目前國內有3家電廠能生產食品級二氧化碳,只有我們采用不產生廢水、廢物的物理工藝。”5月31日在格盟國際采訪時,格盟國際所屬瑞光熱電負責人自豪地說。
截至目前,格盟國際采取資產轉讓+BOT模式,引進專業的環保公司投資27億元,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實現了國家倡導的第三方運營。瑞光熱電被國家能源局授予“國家煤電節能減排示范電站”稱號,在全國800多臺同等級機組中唯一獲此殊榮。
回望格盟國際的成長歷程,以項目為紐帶,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是格盟國際的又一鮮明特點。
與國內外研究機構廣泛合作,布局前沿領域。與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合作,開展超高溫等離子裂化中試項目,實現工業化危廢處理應用;建設國內首套低熱值煤分級利用工業化示范項目,實現電廠趨零排放、二氧化碳捕捉、粉煤灰綜合利用的循環產業鏈。
項目建設實行EPC總承包管理模式(交鑰匙工程)。公司管理人員只負責確定技術方案、制定標準、全程監督,既保證了項目質量,又從源頭上預防了廉政風險。
生產經營全部委托專業化法人團隊整體運營,并按照公司的一整套激勵約束體系來運營。公司注重行業對標,不斷完善模塊化、精細化管理。
整個運營全部實現計算機全流程管理。運用科技手段管人、管事、管權力,公司內部資源共享、公開透明、源頭治腐、全程留痕,徹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對生產實時管控。開發了“經濟技術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不僅可以實時掌握各生產企業生產流程的即時在線數據,還能自動收集匯總各類生產報表……
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新起點,圍繞我省打造“能源革命排頭兵”目標,格盟國際發展戰略的“進”與“退”更加清晰。
“進”,明確了3年時間全面實現上市的藍圖。按照進一步深化混改、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的改革要求,今年年初,格盟國際制定了詳細工作表,多家券商等中介機構正在進行盡職調查,提出股份制改造方案。
“進”,明確了在做精做優發電主業的基礎上打造綜合能源供應商,由單一能源供應向多元化、專業化綜合能源服務發展。
電力主業做精做優:加快建設盂縣裕光智慧電廠;總裝機512萬千瓦的7個發電企業,承擔近70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任務的同時,正向供冷、供蒸汽、供生活熱水延伸,實現能源綜合利用。
燃氣產業做強做大:與省內企業合作,實現省內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主動融入京津冀、環渤海及“一帶一路”建設,提前謀劃主動服務河北雄安新區,建設了第一條山西向河北(雄安)、河北到天津供氣管線;與陜西燃氣合作,打通晉陜天然氣輸氣管線,努力實現與周邊7省管網互聯互通。
新能源超常規發展:與上海電氣集團、華為公司聯合打造山西風電裝備制造、智能風電廠的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建設全省首批智慧化、無人值守新能源示范項目。
“退”,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目標,明確了降低傳統火電所占的比例。
創新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格盟國際)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曹陽表示,今年是企業“內控制度建設年”,格盟國際將繼續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用“非常之力”加快推進轉型發展,打造國企改革和能源革命“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