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廣州市花都區婦幼保健院保健部,廣東 廣州 510800;2.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 兒童醫院 婦產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0)
兒童生長遲緩是蛋白質-熱量缺乏的主要表現。蛋白質-熱量缺乏對嬰幼兒腦發育的影響具有不可逆轉性。因此,研究分析學齡前兒童生長遲緩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能為有效的開展營養干預提供基礎資料。
采取整群抽樣的方法,于2016年9至10月以廣州市花都區10所幼兒園為調查現場,采用中國0~18歲兒童生長標準,抽取判定的2~6歲生長遲緩兒童203名作為病例組;按照1:1配對原則,選擇同性別、同年齡(兩者相差不大于6個月)、相似體重(兩者相差不超過±5kg)、父母身高相差適度(兩組父母身高不超過10cm),且在同一幼兒園內身高正常的健康兒童為對照組。本次共調查406名兒童,其中男童220人,女童186人。通過查體和詢問病史排除病理性生長遲緩及患慢性疾病和傳染病的兒童。
由花都區婦幼保健院成立以醫務人員組成的專業調查隊伍,經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對調查問卷的填寫、體格測量的方法等進行統一培訓,采用統一購置的測量工具,進行體重、身高、血壓(3歲以上)等指標的測量。采用中國0~18歲兒童生長標準。生長遲緩的“診斷標準”為年齡身高標準的第3百分位。身高評價以1個月為1個年齡檔,涉及的年齡為實際年齡,根據測量日期和出生日期進行計算得到。兒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身高參照值第3百分位數(P3)為生長遲緩[1]。問卷內容包括:兒童個人史、出生體重、母親孕期情況、喂養及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家庭情況、疾病史等。
問卷由醫務人員指導家長進行填寫,問卷經過核查、補填、邏輯糾錯后回收,回收有效問卷406份,問卷回收率為100%。
運用Epi Data 3.1建立數據庫,數據庫進行雙錄入核查、邏輯檢查,發現錯誤查找原始調查表進行糾正。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各種可能的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連續性變量進行正態檢驗后,采用t檢驗,分類變量用χ2檢驗;把單因素分析中篩選出來的影響因素(P<0.05)代入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由于SPSS沒有為配對Logistic回歸模型提供直接擬合的方法,因此采用分層Cox模型擬合[2]。
病例組年齡范圍為2.5~6.25歲,平均年齡(4.32±0.81)歲,對照組為2.67~6.00歲,平均年齡(4.33±0.81)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04,P>0.05)。病例組體重范圍為10.8~20.2kg,平均體重(14.56±1.67)kg,對照組為13.0~21.4kg,平均體重(16.87±1.74)k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549,P<0.05)。病例組與對照組男女性別比均為1.18:1(110/93)。病例組身高范圍為85.0~110.0cm,平均身高(99.57±5.16)cm,對照組為93.2~121.0cm,平均身高(107.36±5.60)c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570,P<0.05)。見表1。
經單因素分析顯示:出生體重、出生身長、母親孕期健康狀況、孕早期食欲、孩子添加固體食物的時間、孩子食欲、孩子進食速度、孩子夜間睡眠質量、父親身高、母親身高、母親體重、母親對孩子體型的認識、孩子的體力活動均是兒童生長遲緩的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1。



變量正常組(n=203)病例組(n=203)χ2/tP出生體重(kg)3.20±0.393.00±0.464.6480.000出生身長(cm)49.56±1.4448.69±2.034.9870.000
(轉下表)
(續上表)

變量正常組(n=203)病例組(n=203)χ2/tP父親身高(cm)170.49±3.81168.57±4.734.5080.000母親身高(cm)158.74±3.38156.63±4.305.5240.000母親體重(kg)52.62±6.8050.49±7.423.0170.003母親孕期健康狀況5.5680.018 良好202(99.5)195(96.1) 合并疾病1(0.5)8(3.9)孕早期食欲6.9760.031 好87(42.9)71(35.0) 中88(43.3)84(41.4) 差28(13.8)48(23.6)孩子添加固體食物時間(月)10.51±4.469.24±3.893.0700.002孩子食欲11.1350.004 好5(2.5)7(3.4) 一般148(72.9)116(57.1) 差50(24.6)80(39.4)孩子進食速度11.7820.003 快79(38.9)49(24.1) 適中113(55.7)133(65.5) 慢11(5.4)21(10.3)孩子的體力活動11.5400.009 不詳11(5.4)7(3.4) 過多16(7.9)10(4.9) 合適132(65.0)112(55.2) 過少44(21.7)74(36.5)孩子夜間睡眠質量8.3560.039 好163(80.3)146(71.9) 睡眠不安36(17.7)46(22.7) 常夜醒、哭鬧1(0.5)8(3.9) 常做夢3(1.5)3(1.5)母親對孩子體型的認識27.1310.000 不詳10(4.9)8(3.9) 稍胖5(2.5)3(1.5) 勻稱100(49.3)60(29.6) 稍瘦68(33.5)79(38.9) 太瘦20(9.9)53(26.1)
在單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將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引入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進入方程的概率為α入=0.05,變量從方程剔除的概率為α出=0.10。用逐步向后法篩選變量,結果見表2。
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食欲差、母親認為體型較瘦的孩子、體力活動少的孩子是兒童生長遲緩的危險人群;而出生身長較長、父母高身材較高、較晚添加固體食物是防止生長遲緩發生的保護因素;其中,孩子食欲差導致營養素攝入少是兒童生長遲緩的首要危險因素(OR=1.528),孩子體力活動少導致身體生長緩慢是次要的危險因素(OR=1.291),母親認為孩子體型消瘦是第三危險因素(OR=1.255),見表2。

表2 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本研究發現,兒童食欲差是學齡前兒童生長遲緩的首要危險因素,生長遲緩兒童在臨床上常有食欲不好,不愛吃飯,不好好吃飯,挑食、偏食的主訴。對于這些孩子,家長要么是任由其發展,造成兒童不同營養素的缺乏,導致生長遲緩發生;要么是過度擔憂孩子的身高體重,常常強迫孩子進食,使進食變成沖突[3],加重兒童攝食障礙。在本研究中,體型偏瘦是生長遲緩發生的第三危險因素。母親健康素養與兒童營養狀況密切相關,而母親對孩子的體型都有較為正確的認識。因此加強對母親的營養教育,為母親提供兒童喂養的社會支持,有助于改善兒童生長遲緩[4]。喂養不適于兒童的年齡發育特點也會導致生長遲緩。與本研究中病例組添加固體食物的時間雖早于對照組,但生長遲緩發生率高相符。因此,在喂養過程中應指導家長采取正確的喂養方式,建立良好的喂養行為,促進喂養,才能預防兒童生長遲緩的發生。
兒童體力活動少是學齡前兒童生長遲緩的次要危險因素。在中國,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大多被各種興趣班所占用,孩子坐在屏幕前的時間增多,有時適當的體力活動往往被認為是多動,是浪費時間,不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5]。應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因為適當的戶外運動可以增加嬰幼兒生長的速率。
本研究還顯示,高出生身長和父母高身高是兒童生長遲緩的保護因素。El Kishawi等[6]報道,父母親身高與兒童的生長速度密切相關:矮身高父母增加了子女發生生長遲緩的可能性,矮身高父母其子女身高增長速度下降是高身高父母的8倍;而母親身高越高,孩子生長遲緩的發生率越低[7]。
總之,學齡前兒童生長遲緩的危險因素多與生活行為方式密切相關,因此,應采取綜合的營養干預措施,促進兒童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