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媛媛,嚴 華,馮 雪,田慶玲,洪 源,楊 碩
(唐山市婦幼保健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 唐山 063000)
毛細支氣管炎為1歲以下,特別是2~6月齡的嬰幼兒中最常見的呼吸道疾患,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為一種副黏病毒科肺炎屬RNA病毒,約占毛細支氣管炎病原體的52%以上,是毛細支氣管炎最常見的感染病原體[1]。目前對RSV感染性毛細支氣管炎病情嚴重程度主要依靠臨床癥狀診斷,具有較高的主觀性;此外,對于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繼發支氣管哮喘尚缺乏預判指標[2]。血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尿白三烯E4(LTE4)是反應機體免疫反應的指標,為了探究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ECP、尿LTE4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和預測繼發哮喘的效能,本文對105例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研究,現匯報如下。
選擇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間于唐山市婦幼保健院住院治療并確診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并進行分析和隨訪。納入標準:①年齡為1個月~2歲;②病史資料完整;③癥狀、體征和相關輔助檢查符合《毛細支氣管炎診療與預防專家共識(2014版)》[3](簡稱指南)的診斷要點;④經咽拭子或鼻咽部抽吸等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學檢測明確為RSV感染。排除標準:①病史資料不足;②病原體檢測受到污染;③存在免疫缺陷或繼發肺結核等肺部感染。本次共納入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105例,男性56例,女性49例;平均年齡為(12.8±4.2)個月。癥狀評分根據指南[3]制定,評分≤7為輕度組(79例),>7為中-重度組(26例),見表1。另外,選擇同期同年齡段的26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表1毛細支氣管炎癥狀評分
Table 1 Symptom score of bronchiolitis

項目1分2分3分喂養量正常下降<1/2下降>1/2或拒食呼吸頻率正常/稍快>60次/分鐘>70次/分鐘吸氣性三凹征無/輕度中度重度鼻翼煽動/呻吟無/輕度無有血氧飽和度>92%88%~92%<88%精神狀況正常輕微煩躁煩躁不安/嗜睡
RSV病原學檢測:患兒入院后8小時內采集咽拭子,使用七項呼吸道病毒檢測試劑盒(美國Merck Millipore)進行直接免疫熒光檢測[4]。對確診為RSV感染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進一步做血ECP及尿LTE4水平測定。
于清晨采集納入研究兒童空腹靜脈血和清潔中段尿,離心后分別采用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LISA試劑盒(采購自上海西唐生物)、人白三烯E4定量檢測試劑盒(采購自上海西唐生物),使用HBS-1096A全自動酶標儀定量檢測患兒血清ECP水平和尿LTE4水平。
每6個月對所有患兒通過電話、郵件和微信等進行隨訪,主要終點事件為哮喘發作,次要事件為失訪。中位隨訪時間為(20.6±5.1)個月,共有18例患兒繼發支氣管哮喘。哮喘的診斷標準根據《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5],即存在支氣管哮喘典型的發作癥狀(如反復喘息、咳嗽、氣促和胸悶)和體征(發作時雙肺可聞及散在或彌漫性哮鳴音),及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
中-重度組血ECP和尿LTE4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11.230和13.086,均P<0.05)和輕度組(t值分別為7.616和7.245,均P<0.05),輕度組血ECP和尿LTE4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10.914和6.673,均P<0.05);
繼發哮喘組血ECP和尿LTE4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10.868和11.934,均P<0.05)和非哮喘組(t值分別為4.538和7.150,均P<0.05),非哮喘組血ECP和尿LTE4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8.460和7.668,均P<0.05),見表2。



組別例數(n)血ECP(ng/mL)尿LTE4(pg/mL)對照組2636.31±10.57352.11±122.32病情 輕度組7964.76±11.82*561.53±143.66* 中-重度組2690.68±22.31*#973.46±208.91*#F(對照組與病情各組)94.233111.255P<0.001<0.001預后非哮喘組7566.55±17.22*606.82±153.11*哮喘組1887.89±20.68*△906.82±186.46*△F(對照組與預后各組)61.57683.749P<0.001<0.001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輕度組比較P<0.05;△與非哮喘組比較P<0.05。
經線性相關分析顯示,毛細支氣管炎病情評分與血ECP(r=0.776,P<0.05)和尿LTE4(r=0.765,P<0.05)水平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見圖1A、圖1B。

圖1患兒病情評分與血ECP和尿LTE4水平的相關性
Fig.1 Correlation of children's disease severity score with blood ECP and urinary LTE4 levels
ROC曲線顯示,血ECP和尿LTE4單獨預測繼發哮喘的曲線下面積均低于0.9(AUC值分別為0.806、0.855);聯合預測毛細支氣管炎后繼發哮喘風險的效能較高(AUC=0.908,P<0.05),見圖2、表3。

圖2應用血ECP和尿LTE4水平單獨或聯合預測繼發哮喘的ROC曲線
Fig.2 ROC curves for predicting secondary asthma by blood ECP or urinary LTE4 level alone or by combination of them
表3應用血ECP和尿LTE4水平單獨或聯合預測繼發哮喘效能的比較結果
Table 3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ECP and LTE4 level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in prediction of secondary asthma

檢驗結果變量AUC標準誤差P95%CI尿LTE40.8550.044<0.050.789~0.922血ECP0.8060.056<0.050.697~0.916尿LTE4+血ECP0.9080.042<0.050.826~0.991
毛細支氣管炎常表現為咳嗽、發熱、憋喘和呼吸困難,甚至出現紫紺,是1歲以下幼兒住院治療的最常見原因,在世界各地廣泛流行,冬春季節常出現暴發疫情[6]。盡管多數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臨床表現較輕,且具有明顯的自限性,但對于<12周、低出生體重和先天性疾病的患兒,仍具有較高的死亡率[7]。此外,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超過34%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可能繼發氣道高反應性疾病,而哮喘是其中最常見的類型[8]。探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繼發哮喘的有效預測方法,能夠對高?;純翰扇♂槍π缘姆乐未胧?,有效地降低患兒哮喘的發生風險或延緩哮喘的發生。
本研究通過對比不同病情程度患兒血ECP和尿LTE4的水平顯示,中-重度患兒血ECP和尿LTE4明顯高于對照組和輕度組,輕度組患兒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經線性相關分析顯示,毛細支氣管炎病情評分與血ECP和尿LTE4水平呈明顯正相關。通過對所有患兒進行中位隨訪時間為(20.6±5.1)個月的隨訪,共有18例患兒繼發支氣管哮喘,12例失訪,繼發支氣管哮喘的發生率為17.14%,這一發生率低于Balekian等[9]進行的為期5年的研究結果(27.8%),其原因可能與隨訪時間較短,樣本量較小,且存在12例失訪病例有關。盡管RSV感染性毛細支氣管炎后繼發支氣管哮喘的幾率較高,但目前尚無較好的預測方式,對于具有發生支氣管哮喘的患兒無法實施早期干預措施,以降低哮喘發生風險,減少發作次數[10]。本研究應用ROC曲線進行評估,血ECP和尿LTE4聯合預測毛細支氣管炎后繼發哮喘風險的效能較高(P<0.05)。
RSV感染性毛細支氣管炎的病理基礎是RSV感染毛細支氣管引起的毛細支氣管黏膜水腫、上皮細胞脫落壞死和氣道堵塞等表現;而此時毛細支氣管周圍表現為較高水平的炎性細胞和炎性介質浸潤,其中嗜酸性粒細胞和白三烯(leukotriene,LT)最為常見[11]。ECP是嗜酸性粒細胞釋放的一種特異性炎癥介質,可反應嗜酸性粒細胞的活化程度[12]。ECP還參與了氣道炎癥反應,高水平的ECP能夠增加氣道的高反應性[13]。LT主要由肥大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產生,I型半胱酰白三烯(CysLT1)受體廣泛分布于支氣管和細支氣管的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CysLT1介導的一系列炎性反應可以造成毛細支氣管周圍急性炎癥、黏膜水腫、黏膜上皮細胞的壞死及黏液分泌增多,從而引起RSV毛細支氣管炎的諸多癥狀[14]。RSV感染性毛細支氣管炎繼發支氣管哮喘與氣道的持續高反應性有關,而各種炎性細胞和炎性因子的高水平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5]。有研究顯示,在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中應用白三烯調節劑(如孟魯司特等),能夠顯著抑制氣道的高反應性[16],明顯降低毛細支氣管炎后發生持續喘息的風險[17],也可降低繼發性支氣管炎的發生率[18],尤其是用于存在過敏體質和支氣管哮喘家族史的患兒[19]。
綜上所述,RSV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ECP、尿LTE4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血ECP聯合尿LTE4能夠較好地預測患兒繼發支氣管哮喘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