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秀,朱桂東
(1.浙江省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咨詢中心;2.精神科,浙江 麗水 323000)
產后抑郁是女性產后一種特有的產褥期精神綜合征,以持久性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征,產后5~14 日為發病高峰期,可持續3~14個月。近年來,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二胎政策的放開以及高齡產婦的增多,產后抑郁的發生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產后抑郁癥的發生不僅給產婦自身帶來危害,還可對嬰幼兒的情感、智力發育和行為發展產生影響,病情嚴重的產婦甚至有自殺和殺嬰行為[1]。產后抑郁的研究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熱點,目前對國內產后抑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婦自身情況、產科相關因素以及心理社會因素上。社會支持度是來自個人之外的各種支持的總稱,是以問題為中心的人際交往過程的支持程度,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社會支持度與產后抑郁的發生具有相關性,增強社會支持度以幫助初產婦更好地適應母親角色的轉變[2-3]。本文回顧性分析浙江省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的106例前來門診咨詢的產婦的臨床資料,探討社會支持度與產后抑郁的相關性,為降低產后抑郁的發生提供理論參考。
回顧性分析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門診心理咨詢的106例產后女性的臨床資料,①年齡≥20歲;②單胎妊娠;③無其他重大疾病史;④文化程度小學以上,認知能力和溝通能力正常,能夠自行完成量表;⑤產后5~14個月。排除標準:①產后出現嚴重并發癥;②既往有嚴重的心理障礙、精神病史;③合并有惡性腫瘤。
1.2.1一般狀況調查
調查問卷根據研究目的及查閱文獻后自行設計,包括患者的社會人口學資料。具體內容涉及年齡、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社會家庭支持、分娩方式、受孕方式、新生兒性別、新生兒健康、產次、喂養方式、不良孕產史、居住狀況等資料。
1.2.2產后抑郁調查
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進行評價,采用1998 年香港中文大學 Lee 等翻譯修訂的中文版量表。該量表包括自責、抑郁、心境、樂趣、恐懼、失眠、應付能力、悲傷、哭泣和自傷等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3分的四級評分法,分別代表從未到總是,滿分 30 分。產后抑郁的臨界值為9分,10~12分為輕、中度抑郁,≥13分為重度抑郁,評分越高抑郁越嚴重。
1.2.3社會支持度調查
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該量表是肖水源等在借鑒國外有關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人群的特點編制而成。共 10 個條目,用于測量個體對社會支持的主觀體驗,包括3 個維度,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利用度,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 0.890 ~0.940,重測信度為0.920,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0 個條目計分之和即為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包括4個條目,分別為1、3、4、5 條;客觀支持包括3個條目,分別為2、6、7 條,支持的利用度包括3個條目,分別為 8、9、10 條。得分越高,表明該方面的支持度越好。得分率=實際得分/滿分 ×100%。
1.2.4質量控制
本研究進行調查的人員均經過統一培訓,明確各項指導語及量表用法。培訓人員首先為產婦講解研究目的和意義,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以匿名方式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以保護患者隱私。調查過程中研究者保證在場,盡量控制患者問卷能夠在20min以內完成。當場回收調查問卷,對問卷核查,如有遺漏、誤填項目,要及時補齊,對于所填項目,爭取研究如實對象填寫。問卷均由研究者本人親自發放并當天收回,本研究共發放10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5份,有效回收率為89.62%。

95例產婦中有23例有產后抑郁(24.21%),在23例出現產后抑郁的產婦中輕度抑郁產婦有12例(52.17%),中度抑郁產婦有9例(39.13%),重度抑郁產婦有2例(8.70%)。非抑郁組產婦72例,產后抑郁組的EPDS得分為(12.98±2.25)分,顯著高于非抑郁組的(7.56±2.1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541,P<0.05)。
將82例出現產后抑郁的產婦作為產后抑郁組,無產后抑郁的13例產婦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基本資料,結果顯示兩組產婦家庭月收入、產次、對新生兒性別態度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均P<0.05),其余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見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between postpartum depression group and non-postpartum depression
(轉下表)
(續上表)

項目非抑郁組(n=72)抑郁組(n=23)t/χ2P受孕方式0.0050.946 自然受孕63(87.50)20(86.96) 輔助生殖受孕9(12.50)3(13.04)對新生兒性別態度9.1420.002 滿意53(73.61)9(39.13) 不滿意19(26.39)14(60.87)喂養方式0.0630.802 母乳喂養主導38(52.78)13(56.52) 人工喂養主導33(45.83)10(43.48)
產后抑郁組的主觀支持度、支持利用度、客觀支持度、社會支持總分均顯著低于非抑郁組(均P<0.05),見表2。



組別 例數(n)主觀支持度支持利用度客觀支持度社會支持總分非抑郁組1327.13±4.858.43±1.6710.41±1.8445.86±6.38抑郁組 8223.34±2.616.92±1.358.24±1.9339.12±4.76t 2.9393.3054.1693.891P 0.0020.0010.0290.010
相關性分析顯示,抑郁得分與主觀支持度、支持利用度、客觀支持度、社會支持總分均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均P<0.05),見表3。
表3產后抑郁與社會支持度的相關性分析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social support
產后抑郁是產婦產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不僅會對產婦的個人精神、生活質量造成損害,而且會響到母嬰的情感連接及嬰兒的認知發育,給整個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4]。我國是人口大國,而且隨著二胎政策實行,這意味著每年有更多的產婦可能會出現情感問題。有研究報道,使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的篩查產后抑郁的比例大約在2.05%~57.9%[5]。本研究采用EPDS對產婦的產后抑郁情況進行,結果顯示95例產婦中有23例有產后抑郁(24.21%)。而且抑郁組產婦的EPDS得分為(12.98±2.25)分,顯著高于非抑郁組的(7.56±2.17)分(P<0.05)。
多項研究表明,產后抑郁是由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而引起的[6]。據一項對基層產后抑郁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顯示,年齡大、文化程度水平低、家庭月收入低、初產婦、未進行規范的產前檢查、新生兒健康情況差的產婦發生產后抑郁的風險高[7]。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月收入低、初產婦、對新生兒性別不滿意與產后抑郁有關,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
產后嬰兒成為家庭的中心,產婦為照顧孩子自身的作息時間及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屬于自己的時間、空間減少,加之多數產婦相關知識缺乏,在照顧嬰兒時很可能出現身心疲憊進而引發抑郁。家庭關懷中親密度和合作度是影響產婦產后抑郁的獨立危險因素,家庭關系差的產婦,獲得社會支持度相對較低,在照顧嬰兒時有孤獨感,心理負擔較重。由此可見社會支持度也是影響產婦產后抑郁的一個重要因素。盡管產后抑郁的發生非常普遍,但仍有50%以上的產婦沒有檢出或采取治療[8]。本研究結果顯示,產后抑郁組的主觀支持度、支持利用度、客觀支持度、社會支持總分均顯著低于非抑郁組(P<0.05),相關性分析也發現,抑郁得分與主觀支持度、客觀支持度、支持利用度、社會支持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P<0.05),這與姜蕾等2013年的研究結果一致。良好的社會支持度有助于減少或緩沖負性事件對個體健康的影響,增強個人的應對能力,緩解抑郁。社會支持度越高,產后抑郁的發生越低。既往也有研究顯示,社會支持度每上升1分,抑郁癥的發生風險就可降低12%,社會支持度不足可作為產后抑郁癥的一個重要預測因素[9]。而且提高產婦的社會支持度還能提高產婦的心理舒適感,使產婦在舒適的心理、生理條件下維持正常的泌乳水平,提高母乳喂養率。
提高產婦的社會支持網絡可作為預防產后抑郁的一個重要手段。產婦產后處于情感脆弱期,依賴性強,對外界的刺激較為敏感,雖然身體虛弱但還是要照顧新生兒,因此從家庭到社會都要支持和關愛產婦,通過心理干預、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等方法提高產婦的社會支持滿意度。首先,產婦的社會支持來源主要是家庭成員,作為產婦的家屬尤其是產婦的丈夫更應該多關心、支持產婦,注意夫妻關系的維系,多幫助產婦照顧新生兒,減輕產婦的負擔。此外,作為產婦的核心家庭成員外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同樣也可提供給產婦力所能及的幫助,如精神安慰、經濟支持、嬰兒照顧等,減輕產婦照顧新生兒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再次,應通過工會、婦聯等部門關心、慰問產褥期的職工,保障足夠的休假與哺乳時間。最后,應該多增加自身的應對技巧,當自己產后有長期將沮喪、自疑、失眠、受挫等情緒時應該引起注意,需求專業人士的建議,空閑時間可閱讀有關產褥知識的書籍、經常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等。也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如產后恢復體操、瑜伽等。另有研究認為,支持性心理干預,幫助產婦樹立自尊和自信,學會利用社會支持系統,對于減少產后抑郁,安全度過產褥期也有重要意義[10]。作為產科的工作人員也應該增加對產婦的支持,如采取延續性會服務經常關心產婦,提供相關的育嬰康復知識,及時解答產婦的疑問等,幫助產婦減輕產后壓力,預防產后抑郁的發生。
綜上所述,社會支持度是產后抑郁的保護因素,社會支持度越高的產婦,發生抑郁的可能性越小,應構建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以減少產后抑郁的發生。